积极心理防御: 公共危机下小学生心理应对策略

2021-04-30 14:04潘磊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共危机疫情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出现恐惧、逃避、盲从、叛逆、猜疑等诸多心理问题。正确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具体措施包括:进行恰到好处的环境建设,实施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开展有的放矢的班队活动,组织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实现合二为一的家校共育。

【关键词】疫情;公共危机;积极心理防御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27-03

【作者簡介】潘磊,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一、消极防御制约心理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小学生也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时期,引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同伴影响、个人因素等。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为应对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疫情期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于他们使用了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利他、退化、转移、隔离、抵消转化、反向合理化等。这些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相互叠加、此消彼长,导致小学生出现恐惧、逃避、盲从、叛逆、猜疑等诸多心理问题。

二、积极防御达成自我实现

除了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认同、积极补偿、升华、幽默等。学校、家庭及社会需共同努力,通过环境建设、活动开展、主题实践等,借用积极心理防御机制解决公共危机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恰到好处的环境建设,建构应对公共危机的精神认同。

“认同”指个体对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的焦虑。“认同”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团体的态度与习惯,进而找寻自我、肯定自我的方法。因此,“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环境建设为精神认同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它包括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人文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建设温馨的物质环境达成视觉认同。复学前,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学校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美化布置,增添了充满童趣的卡通人物贴画,教室、办公室、洗手间都放置了保护个人卫生的消毒物品,以减少学生的无助和恐慌心理。

二是建设温暖的人文环境达成情感认同。复课第一天,做好“五个一”工程:一张笑脸喜相迎,教师虽然戴着口罩,但遮挡不住洋溢着热情的双眸;一声问候打招呼,一声声“同学好”的问候温暖亲切;一次自然熟练的测温,井然有序;一节开学第一课,不讲教学内容,渐进衔接;一件精巧实用的小礼物,意外的惊喜是爱的表达。

2.专业及时的心理辅导,提供应对公共危机的积极补偿。

针对公共危机下小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和班主任相互配合,采取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是团体辅导全覆盖。团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心理疏导的普遍意义,更加关注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逃避心理,面对公共危机总是选择逃避策略,往往会形成自闭、孤独的人格特征。可以通过“模拟人生”游戏实现心理防御的积极补偿。具体做法是:给某个存在逃避心理的学生分配一个主人公的角色,布置学习或生活场景,让他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角色分工,确定游戏任务。通过游戏的角色补偿,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从逃避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二是个别辅导有针对。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或者有显著外显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辅导。要长期跟踪该学生的心理、行为状态和变化,并要求教师、家长同步协调,配合治疗。心理辅导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要避免强制和约束,减少学生的阻抗。

3.有的放矢的班队活动,促进应对公共危机的情感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班队活动是小学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班队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情感共鸣,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升华”奠定了情感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室内主题班会对症下药。主题班会能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恐惧心理。虽然学生在居家阶段已经对新冠肺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同龄人的交流更利于他们克服恐惧心理。班会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及钟南山、李兰娟等人的事迹。班会时,学生通过“讲一讲”环节,认识到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并非束手无策;通过“学一学”环节,了解医学专家防控、治疗、研究疫苗的感人事迹,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把对疫情的恐惧升华为立志科学研究、为社会造福的理想。

二是室外团建活动升华情感。疫情防控期间的室外团建更具优势,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让学生放飞自我、释放天性。如克服猜疑心理,可以在室外开展“你说我做”游戏活动,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其中一人蒙上眼睛,按照其他同学的口令指挥走过各种各样的“障碍”,最终胜利到达彼岸。通过这类游戏建立双方、多方互信,把猜疑心理升华为同伴信任。

4.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追求应对公共危机的行为幽默。

“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内心的平稳。疫情期间,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用愉悦有趣的氛围轻松化解心理问题。

因为疫情防控期间不能聚集,很多学校都组织了围绕“疫情防控”主题的手抄报、征文等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也组织了一次班级舞台剧表演,主题是“珍爱生命,远离疫情”。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有的小组智斗狡猾的“传染巫婆”,有的小组“痛打新冠病毒恶魔”,还有的小组改编经典作品说起了相声。台上学生演得绘声绘色,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风趣幽默之间释放了压力,化解了心理问题。

5.合二为一的家校共育,实现应对公共危机的自我超越。

近年来,家校合力的重心逐渐从学习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面对疫情,家庭和学校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应对称,如此才能引导他们正向而行。

疫情期间,教师通过班级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有关疫情的情况,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下了解疫情的实时情况以及相关防御措施,从而懂得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开学延期,各地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措施,教师开展网上教学任务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监督,家校共同协作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观察孩子线上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双方只有合力而行,才能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公共危机。

猜你喜欢
公共危机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公共危机事件机理及对策研究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