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娜 任麟祥
摘要: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使开放银行理念应运而生,它代表未来金融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介绍开放银行的相关概念,分析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针对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不足,探讨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径。
关键词:开放银行 小微企业 融资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掀起了新一代数字技术革命,开放银行理念应运而生。
一、开放银行的相关概念
(一)开放银行的内涵
开放银行较权威的定义是由知名咨询及分析机构Gartner提出:开放银行是一种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的平台化商业模式。简而言之,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具体流程是金融机构在获取金融消费者授权开放金融数据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即开放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实现数据共享,促使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充分挖掘数据所蕴藏的经济价值,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银行流程图
从开放银行的流程看,金融数据共享过程中主要涉及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金融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共四类参与者:一是作为开放主体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将金融消费者授权金融数据开放出去。金融机构需要借助开放应用程式界面(Open API)或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简称SDK)技术建设共享数据平台,即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是期望共享数据的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限于监管部门认可的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与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方机构可以是另一家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三是作为最终受益者的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四是负责出台各类政策的监管部门维持开放银行顺利运行。在开放银行模式下,这四类参与者的角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银行生态圈。在开放银行生态圈中,通过数据共享,推动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更深层次地协作与竞争,最终追求金融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例如: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下,如果金融消费者需要买一套房子,金融消费者需要相关证明或者抵押物品,到一家金融机构办理房屋分期贷款审批,金融消费者需要在金融机构完成贷款审批后,才能获取贷款。而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金融消费者想购买房屋,获取授权的第三方机构会自动进行金融数据(如支出、储蓄、消费行为偏好等)分析,根据金融消费者的要求(如贷款金额、还款时间、还款金额等),从市场众多金融产品中自动为金融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来实现愿望,金融消费者不再关心金融产品来自哪家金融机构。由此可见,开放银行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也能够更好地为每个金融个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开放银行的发展历程
开放银行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4年,通常将PayPal 推出了PayPal API 端口视为开放银行的开端。2014年,英国开放數据研究所研究发现提升银行竞争力、小微企业生产效率,这种模式对用户、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都有好处。至此,英国政府致力于构建开放银行,并对开放银行的理念和模式的成型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在英国政府的影响下,2015年,欧盟颁布法令,要求金融机构把支付服务和相关金融消费者数据开放给金融消费者授信的第三方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为了鼓励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消费者收益,促进开发和使用创新的在线和移动支付等,且该法令已于2018年在各成员国间实施。英国和欧盟的做法起到了示范效应,随后众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开放银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积极推动开放银行的研究。
在全球开放银行的热潮下,2015年开始,四家获得银监会备案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采用开放式银行的系统架构,推出了全在线的银行服务模式,成为中国开放式银行的先行试水者,并取得较大的成功。2018年下半年,中国的开放银行得到迅速的发展:7月,浦发银行推出业界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8月,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出要打造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9月,建设银行在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要将数据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招商银行宣布迭代上线招商银行App7.0和掌上生活App7.0,并宣布将借此契机开放用户和支付体系,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衔接。截至 2019年5月,除四家互联网银行外,已有超过5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
开放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银行业态,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转变服务方式,促使其真正做到了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开放银行通过金融信息共享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以前不被金融机构服务的客户群体,扩大了金融服务半径,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现象,特别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可能。开放银行的大浪潮下,小微企业掌握了金融服务的主动权,凭借其金融信息以及意愿选择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开放银行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也存在不足,但随着开放银行在我国的构建日益完善,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二、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
(一)数据共享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融资时,更倾向于固定资产的抵押,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拥有足额的固定资产。因此在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可能遇到种种问题导致融资不畅。在开放银行生态圈中,抵押固定资产不再是主要的贷款途径,小微企业通过授权金融机构让第三方机构共享金融数据。第三方机构通过整合小微企业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等金融数据与税务数据、水电费等数据,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分析,最终形成小微企业的“信用”名片。该“信用”名片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偿还能力、投资风险等级等信息,小微企业在无足够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也可以凭借 “信用”名片在金融机构或者第三方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中挑选金融服务。数据共享一方面能够真实反映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也较大程度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可见,数据共享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小微企业掌握金融服务主动选择权
在开放银行模式下,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加入改变了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方机构的加入对金融机构形成了威胁,促使金融机构转变服务方式。第三方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科学技术依照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符合其要求的几种融资方式,小微企业可以任意挑选融资方式,这样金融服务选择权不再是金融机构选择服务哪家小微企业,而是小微企业选择在哪家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服务,金融服务选择权从金融机构转移到小微企业手中。金融机构为争夺客户资源将积极转变金融服务模式,逐步从开发产品及服务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将金融服务无缝融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三)差异化金融服务满足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的行业性质、发展程度、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因而对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也就不同。傳统模式下,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时间、人力、财力对申请融资的小微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小微企业采取同质化金融产品服务。通常情况下,同质化金融产品服务由于融资金额不足或者偿还利率过高,导致无法真正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金融需求。开放银行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金融机构针对每一个小微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创设了条件。第三方机构通过收集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层次和阶段小微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个性化提供精准灵活的信贷、租赁、众筹等多种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而且在融资服务流程、融资期限、融资方式、还款方式、融资利率等方面也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定制化服务与产品。
三、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不足
(一)数据采集的深度与广度仍显不足
一是数据采集深度有限。金融机构主要掌握客户金融资产、负债、交易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信贷行业的强相关数据,金融机构通常情况下不太愿意与第三方机构共享数据。有实力的金融机构选择自建金融科技公司,利用自身金融科技能力,通过挖掘内部数据潜力了解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数据采集深度有限难免导致结果与小微企业真实需求存在差异;二是数据采集广度不足。小微企业的数据通常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机构、平台,包括与政府部门有关的社保、公积金、税务等数据,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数据和社会运营商的相关数据,各方数据都有价值,但现实情况下这些数据都是孤立的。确定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态,需要对其税务数据、社保数据、流水贸易等各种数据做全面分析,现阶段完全整合这些数据仍存在一定困难,数据采集广度不足会影响小微企业获取精准贷款支持。
(二)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一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基础薄弱。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信息技术规划、网络安全等方方面面。小微企业受自身发展规模、人才配置等因素的限制,在没有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前,难以承担高额的信息化费用。同时,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粗放、管理基础薄弱,与企业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其内部的物资、财务、技术等基础数据和信息不完整、不共享、不系统,大量信息呈现孤岛式、滞后式,难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并不只是简单地使用信息技术产生相关数据,有时还会涉及法律法规建设、政府信息公开、企业资信认证、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小微企业不太愿投入太多精力处理这些问题,主观意愿会放弃或者放缓信息化建设进程。由此可见,在开放银行模式下,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与开放银行发展高度不匹配,直接影响其融资效果。
(三)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开放银行发展起步较晚,金融科技作为开放银行发展的动力,金融科技与开放银行融合略显不足。开放银行背景下,金融科技主要应用资源的整合与筛选,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智能化金融服务。由于开放银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多数以自建开放银行模式为主,金融科技在开放银行模式下的应用受到局限。现阶段,金融科技应用仍局限于金融服务渠道、前端产品应用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整体布局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明显不足。虽然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取得迅猛发展,但金融科技未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抓取、数据挖掘、智能审核、智能评估、智能风控等工作。特别是在小微企业目标客户发掘和建设中,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可以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四、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径
(一)做好数据采集,扩展数据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一是深化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协作。金融机构要以包容、互赢的态度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协作,做好金融数据共享,同时,从第三方机构获取小微企业非金融数据与自有的金融数据进行充分整合,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多维度挖掘小微企业数据蕴含信息,掌握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发展需求,便于根据小微企业真实融资情况精准施策;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政府部门要制定数据交换平台建设要求,助力第三方机构充分整合分散在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政府部门等数据,建立统一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统一数据开放规则,推进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满足开放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大数据应用需求。
(二)加强政府干预,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
政府部门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要发挥表率作用,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率先实现与小微企业经营有关信息的公开,为小微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加强政府补贴,减轻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负担,鼓励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与小微企业展开战略合作。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小微企业不同的产业特性、发展阶段、业务需求,因地制宜,研发适合小微企业运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确保其管理数字化以适应开放银行发展的大浪潮。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开放银行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并非仅靠数据信息累积,更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员去识别、决策、创新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要培养具备金融风险定性分析、决策判断、风险防范等能力的高素质人员,更好地对小微企业进行数据挖掘与整合、风险模型定量分析;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金融科技作为开放银行发展的基石,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使小微企业融资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精准。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银行业研究所.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开放银行:让银行无处不在.2020年3月.
[2]李昊.开放银行的运作机制、国际经验与发展路径.金融与经济,2020年1期.
[3]宋海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年15期.
[4]李方靓.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商讯,2020年10期.
[5]易宪容,陈颖颖,周俊杰.开放银行:理论实质及其颠覆性影响.江海学刊,2019年02期.
[6]陆岷峰,张欢.开放银行: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