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明, 王凤娟, 张 静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是原发性非典型的一种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小儿疾病,严重可引起心肌受损[1]。研究表明,中医在改善小儿 MPP 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显著,但治疗疗程长,效果慢,西医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但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2]。目前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与患儿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炎症反应损伤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3,4]。复方异丙托溴氨是目前临床治疗MPP常用的一种药物,能够通过其抗胆碱能作用对支气管进行有效扩张,具有一定的作用疗效,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还需寻找其他高效治疗方案。布地奈德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其具有抗炎、缓解呼吸困难、解除哮喘等功效,并在多种炎症疾病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关于其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治疗小儿MPP的研究较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临床常见炎症因子,据相关研究显示,其参与了MPP疾病的发生及发展[5],因而推测其与MPP治疗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是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治疗小儿MPP,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检测其血清TNF-α、MMP-9、PCT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小儿MPP提供更多参考方案。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70例MPP患儿,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14岁,平均8.16±1.45岁;病程1~9d,平均4.47±0.86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4.54~19.25kg/m2,平均15.94±1.23 kg/m2。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MPP诊断标准[6];②年龄≤14周岁;③未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④未合并病毒感染;⑤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接受过相关治疗;②对研究药物过敏;③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织疾病、感染疾病;④肝、肾功能异常;⑤合并贫血。
1.3方 法
1.3.1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儿行常规止咳化痰、吸氧等治疗。采用雾化器(亚新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向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氨(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55)2mL,2d/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95)1mL,2d/次。两组每次治疗后,洗脸、漱口,以避免皮肤损伤,连续治疗1个月,在治疗期间根据患儿情况给予一定的抗感染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2血清TNF-α、MMP-9、PCT水平的检测方法:在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第2天清晨抽取其空腹贵要静脉血6mL,置于EP管内,在常温下静置1h后,采用离心法分离出血清,于零下8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a-linked immum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NF-α、PCT水平,试剂盒由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MMP-9水平,试剂盒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PCT<0.5ug/L为正常。
1.4观察指标:①疗效: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显著好转;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7]。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MMP-9、PCT水平。③不良反应:皮疹、恶心、腹泻、咽部感染。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MMP-9、PCT水平变化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NF-α、MMP-9、PCT水平变化比较发现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 MMP-9 PCT水平变化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MPP作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约占小儿肺炎的20~30%,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MPP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对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8]。MPP在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咽痛、干咳等,若未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则可能导致呼吸窘迫,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氨均为临床治疗MPP常用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而有研究反映,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氨联合应用对提高患者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雾化吸入的靶向性较强,其疗效更为显著[9],但目前临床很少将其用于小儿MPP的治疗中,关于其具体治疗效果尚不完全清除。TNF-α、MMP-9、PCT会随着MPP病情发展而发生显著性变化。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治疗小儿MPP的临床效果以及与TNF-α、MMP-9、PCT的相关性,旨在改善MPP患儿生存质量。
有研究表明,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治疗的MP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8];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符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小儿MPP临床效果。复方异丙托溴氨由异丙托溴氨和沙汀胺醇组成,共同作用于M和β2受体,使支气管舒张,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布地奈德为固体化学物质,在临床中能够通过其局部的抗炎作用对机体溶酶体膜、平滑肌及内皮细胞进行有效稳定,进而促进抗体形成和抑制免疫反应,显著减轻了机体中因抗原抗体合成而引起的酶促反应,阻断了支气管合成收缩物质的途径,并释放和减轻了机体平滑肌收缩的范围;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共同减轻MPP患儿临床症状。另外,研究中的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靶向性较强,且颗粒细小、均匀,利于吸收,因而使其疗效更为显著。
小儿MPP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一旦发展为全身性的炎症则预示着病情的加重,TNF-α、MMP-9、PCT是常见的炎症反应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目前有研究认为其与MPP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能够作为MPP诊治指标[8]。本研究,治疗后两组TNF-α、MMP-9、PCT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符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NF-α、MMP-9、PCT水平与小儿MPP治疗效果密切相关。TNF-α为典型促炎因子,由单核的巨噬细胞产生,能诱导多种细胞产生其他炎症因子,刺激B细胞活化并产生抗体,参与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其血清TNF-α水平将异常升高,使巨噬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并对其吞噬与分解,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则将诱导机体发生炎症反应,不利于机体的正常生活;MMP-9是一种蛋白酶,不仅能够对细胞外的机制起到一定的降解作用,而且还会影响肺组织和呼吸道的重建,在正常机体中,其含量很低,但当机体被感染时,其水平迅速升高。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经治疗后,MPP患儿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减轻,且联合治疗患儿减轻的更为显著,因此,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能够有效降低MPP患儿血清TNF-α、MMP-9、PCT水平,且临床治疗效果与血清TNF-α、MMP-9、PCT水平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可通过TNF-α、MMP-9、PCT水平变化情况对MPP患儿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氨联合治疗支气管肺炎,与常规治疗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变化[9];本研究中,在治疗的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仿,与上述研究结果完全相符,表明了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治疗小儿MPP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布地奈德只作用于肺部的组织细胞,一旦进入血液中即被清除,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再加上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能够使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氨两种药物直接以微粒形式进入到机体呼吸道,使其能够对病变部位起到直接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另一方面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治疗小儿MPP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液治疗小儿MPP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MMP-9、PCT水平,并且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