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4-29 05:11:20尚洋吴姗姗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护瓣膜置换术

尚洋, 吴姗姗

(南阳市中心医院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2 心脏大血管外科, 河南 南阳473000)

心脏瓣膜病属临床常见心脏病, 以风湿热损伤瓣膜最为常见, 好发于老年人。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 进展快、 病情凶险等特点, 一旦发病需及时治疗。 目前, 临床主要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 可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但在完成手术后, 后续的治疗与护理对患者预后同样重要[1]。 相关研究[2]表明, 受患者及家属对心脏瓣膜病及手术治疗认知不足所限, 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并未重视患者术后的护理, 进而导致并发症发生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有必要在行瓣膜置换术后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以提高手术效果。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68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34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 女12 例; 年龄61 ~78岁, 平均年龄 (68.41 ± 3.56) 岁; 心功能分级: Ⅱ级10 例,Ⅲ级19 例, Ⅳ级5 例; 手术类型: 二尖瓣置换术19 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9 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6 例。 实验组中男20 例, 女14 例; 年龄60 ~80 岁, 平均年 龄 (68.22 ± 3.44)岁; 心功能分级: Ⅱ级10 例, Ⅲ级18 例, Ⅳ级6 例; 手术类型: 二尖瓣置换术17 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10 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7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病房护理、 生活护理、 病情监护、 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等。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 ①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 组员实行责任分组制度, 分工合作, 护士长为护理组长, 负责向医疗组反馈患者情况, 并负责指导下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其他小组成员则整体负责医护联合查房、 健康教育及换药等。 ②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情绪变化予以观察, 及时安抚不良情绪患者, 主动为患者答疑解惑, 以提高患者配合度。 ③呼吸道护理: 术后需予以患者呼吸机治疗,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插管脱落等情况予以密切监测, 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应予以其正确咳嗽指导, 并协助其翻身。 若患者呼吸正常, 可予以拔管, 并行自主排痰指导, 必要时可行雾化稀释痰液处理, 以利于痰液排出。 ④心律失常护理: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心电图等予以密切监测, 并提前备好抗心律失常器械及药物, 以便出现心律失常时及时进行救治。 ⑤用药指导: 多数患者术后需行抗凝治疗, 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禁食富含维生素K1 的绿色蔬菜、 肝脏等,以免抗凝效果受影响。 ⑥康复训练: 待患者能下床后, 可结合主治医生意见予以患者床下康复训练指导, 即每日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并行上肢功能锻炼及下肢功能锻炼。 ⑦出院指导: 出院时, 留好患者联系方式, 以便术后定期进行随访, 并在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等。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总分100 分, 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 总分100 分, 90 分以上为满意, 70 ~90 分为一般, 70 分以下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实施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实施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SF-36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的SF-36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 <0.05。

组别 n 生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4 12.80±7.05 63.18±5.65* 24.23±7.68 68.71±9.04* 22.43±7.25 67.02±5.74* 34.23±7.56 78.75±5.00*对照组 34 11.99±7.30 49.37±6.04* 24.69±7.64 43.14±6.02* 23.78±7.49 48.25±6.28* 34.69±7.65 60.16±6.00*t 值 0.465 9.736 0.247 13.727 0.755 12.864 0.249 13.878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社会功能P 值 0.643 0.000 0.805 0.000 0.452 0.000 0.803 0.000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护理前, 两组的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的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的SF-36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是指创伤、 炎症致使机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所致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可使患者出现疲倦、 运动后心慌等症状, 需予以及时治疗, 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 目前, 临床以心脏瓣膜置换术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但术后若护理不当或未予以有效护理也会影响整体预后效果[4]。 因此,必要及合适的护理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以往的常规护理因护理形式较为单一, 效果有限, 目前已无法满足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需求。 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使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到诊治与护理中, 即医生、 护理人员合作治疗、 护理患者, 可形成医、 护、 患一体格局, 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改善[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更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原因在于: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使医生快速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并经有效沟通拉近医患距离, 也可使护理人员更了解患者病情, 并结合疾病关注重点予以患者对症护理干预,从而遏制病情进展; 同时, 该护理模式可使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与心理状况予以其心理、 呼吸道、 用药、 康复护理等, 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此外, 该护理模式使医护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医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 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护瓣膜置换术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大学生(2017年10期)2017-10-23 18:35:0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