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宝勤
摘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互联网+”模式已经融入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都是比较繁杂且属于长期性的工作,而且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方向来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应该根据“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加强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现代化、新模式的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 后勤管理 服务新模式 方法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New Mode of "Internet Plus" Logistics Management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YU Baoqin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1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plus” mode has already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study, work and lif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ways been a complex and long-term work, and it also needs to combine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improve its own work level.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enhance the leve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administrators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new mod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Internet plu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Logistics management; New service mode; Method discussion
隨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认知和对其工作性质的认知一直不是很完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后勤管理工作就是干一些学校杂活,由于大家片面的认知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以及功能无法全部发挥出来,使其无法与社会紧密相连,而其本质的性能也无法真实地表现出来。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使后勤管理工作可以真正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1“互联网+”的含义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单纯地将二者相融合,而是运用信息通信科技和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使网络和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互联网+”代表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既发挥了网络信息在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功能”和“整合功能”,又把网络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入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域之中,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率,进而形成了更为辽阔的以网络为基础设施、实现工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互联网+”就是将传统的企业中的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从而开辟出全新的市场渠道。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说,学校的后勤管理也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追随国家的脚步。就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来看,一定会是一次彻底的颠覆,要是企业不懂创新,只会墨守成规的话,一定会被时代淘汰的。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有自我革命、自我颠覆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1-3]。
2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2.1重学生管理,轻后勤管理
从目前高校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学校重点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忽略了对于后勤部的管理。在学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对于学生一般都是建立比较严格的管理规范,但是对于后勤管理则是依靠后勤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2.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高
在高校管理的重点上,一般都是将学校硬件作为重点管理的对象,忽略了学校文化的建设,以及师生和相关后勤人员精神层面的管控。一些学校更是将高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上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以及对于师生和相关后勤人员精神层面的培养。
2.3重强制管控,轻沟通交流
在高校后勤管理方法的选用上,由于许多高校都忽视了民主意识的培养,在工作中仍然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并且与管理对象之间严重地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交流,故而产生了管理人员和被管理者内部的紧张气氛,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不利于建立学校后勤内部的融洽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了干群关系、员工之间、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缺乏和谐,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也无法进行合理的信息反馈,并由此产生了管理关系内部的矛盾紧张。
2.4后勤管理资源共享不到位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后勤管理服务的整体流程中忽视了资源信息共享,现有资源信息资料与各部门间的信息传输与沟通并不顺畅,工作效率也不高。事实上,“互联网+”时代将大大地方便信息资源传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高校后勤建设完备的信息库和数据管理网络平台,对便利数据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后勤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与管理资源的共享还不到位,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也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新模式
3.1采用创新的理论知识对档案馆进行管理工作
在全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现在又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在当今时代中,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科学技术更是一日千里,高校后勤的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创新,努力追赶时代的速度,要想做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创新,如果只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摒弃以往陈旧的观念,推出全新的高校后勤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学会运用创新性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指导实践,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关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理论知识的人才。例如,要想在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上面取得实质性的创新和突破,就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工作机制,组建一支全新的、具有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同时也是一支学习型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有相关的理论与后勤实践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尽快地掌握全新的事物,通过不断地学习,强化自身能力,从而强化整个团队。在这个队伍中需要组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共享,从而更好地完善整个团队,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越来越好。
3.2创建高效率的后勤管理领导团队
在“互联网+”背景下,后勤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更高的期待。后勤管理工作不应该推卸责任,而應该承担并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严抓后勤方面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质量。校长是一个后勤管理是否可以发展好的关键,一个好的校长可以带出来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可以带出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团队,可以制定出一套适合后勤部门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当然,后勤管理要想做到全面发展,仅有一个好的校长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导团队。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评价系统,精细化后勤管理人员日常的工作管理。在高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地促进后勤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后勤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职业精神开展工作,处理工作,解决广大师生的各种问题。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后勤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后勤管理的职责,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后勤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后勤服务理念,学会建设符合师生需求的服务方案。同时,还需要在后勤管理日常工作精细化的过程中,把握好学校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之间的尺度,处理好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后勤管理力量。其次,校长需要摆正自己的职责。校长只有正确地认知自己的定位,才能够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可持续领导力的高校后勤管理团队,需要团队成员发展自身的优势朝着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不断努力,从而达到最终后勤管理目的。最后,校长也需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让后勤的工作人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4-5]。
3.3利用软件开展个性化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
后勤管理的相关人员要把握“互联网+”的时代特点,从而为高校的全体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互联网+”时代下,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师生使用体验感与实践体验,因此高校的后勤管理,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给广大教师创造方便、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供给,并根据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满意度。同时,高校后勤管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研发相应的“后勤服务APP”,同广大师生实现双向交流,从而及时、有效地掌握师生的工作体验与意见的反馈情况,并修正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缺陷,以进一步优化高校后勤管理的各项业务。
3.4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工作人员都是信息交流与沟通的主体,并形成信息节点,通过微信、微博、QQ、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便利数据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提升管理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后勤管理方面的专门技能,所以必须进一步地将一些专业技能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创新性的现代化思维将此项技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首先,后勤管理工作应该拓展信息化的特色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后勤人员的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以人工为主,变成了现在的以信息化为主,同时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有特色的形式,例如“后勤服务APP”“后勤管理群”等,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尽可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相关需求。在过去传统的后勤服务中,由于人工缓慢,造成了一定的延期,从而对其工作造成了影响,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其次,要做到不断去强化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重新构建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管理的架构,并按照职责要求设定了具体职位,以便正确定位高校后勤机构的职责范围,使组织架构变得更加扁平化和弹性化,促进密切配合,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师生的需求。
最后,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对资源进行后勤管理和整改,重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高校后勤相关的工作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实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经过这样的改变,既可以减少后勤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可以告别以往繁琐的、笨重的后勤管理形式,同时还能大幅度地减少工作上的错误,极大地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技术性[6]。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新模式,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保持创新的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思想,改变以往落后的观念与思想,推陈出新,更好地将现代科技、现代化的新成果融入未来的工作中 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使高校后勤管理告别以往陈旧的模式,迎来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极大程度地保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秦国飞[z1]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新途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3):211-213.
[2]关琦.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借鉴与应用[J].冶金管理,2021(19):174-175.
[3]陈庆周,卢榕炜,杨敏.“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新模式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129-130.
[4]苗茁.基于智慧平台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7):292.
[5]尚谭丽.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6]张文杰.Y高校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