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洋 曾亚平
摘 要:当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冲突已成为常态,特别是婆媳间的冲突普遍性存在,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更是许多家庭夫妻离婚的直接原因。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下,分析婆媳之间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提供解决策略,减少或避免冲突的发生,促进婆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关键词:冲突话语;关联理论;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程洋(1996.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2
冲突话语是日常交际生活中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是指说话人双方对某一事件观点看法不同,在言语表达上持有争执、反对、争吵等[1]。从近几年的研究状况来看,运用关联理论对婆媳间冲突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较少。
一、婆媳间的冲突话语
婆媳间的冲突话语,主要是针对生活中琐碎小事的观念不同,从而引发的漠视、污蔑、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致使婆媳之间精神、身体上受到伤害。常见的婆媳间冲突话语表现有:
(一)间接冷漠
婆媳之间因为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在生活中的小问题上看法和意见不同,但是介于婆媳之间关系的客观存在,不能发生正面冲突,会采取生活上的互不理睬和互不关心,更多的是背后的言语中伤和污蔑。
(二)正面伤害
儿子作为婆媳之间的桥梁,大多数情况下是左右为难,一碗水很难端平,致使婆媳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不再是冷战或者背后言语伤害,婆媳双方为了维护各自认为准确的家庭地位和权益,则会直接面对面进行言语冲突,针对对方的错误和弱点进行谩骂、污蔑,甚至大打出手。
(三)威胁恐吓
在一个组合型的家庭中,媳妇相对于婆婆来说,总是被冠以“外人”的名义。当婆媳矛盾水火不容的时候,婆婆则会拿出最后武器,要求自己的儿子与媳妇离婚。经常发生的话语就是“你这个外人,再这样牛气下去,我们这个家容不下你,你就等着我儿子跟你离婚吧,等着瞧吧!”大多数情况下,媳妇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性,会选择忍气吞声。然而、当离婚已经成为保卫自己唯一的方法时,媳妇只能被动选择离婚,一个完整家庭也因此破裂。
二、关联理论下的婆媳冲突话语分析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首次被提出是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86年,作者是英国语言学家 Wilson 和法国语言学家 Sperber。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本质是有目的和意图的,听话人之所以能明白说话人的意图,是因为双方对认知环境有共识。另外,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和的明示,这里的信息意图就是字面意义,交际意图则是话语隐含意义,交际双方能否达到互相明了是话语获取关联的重要基础,如果对同一事实或话题,交际双方不能清晰的理解,话语就不能建立适当的关联,很可能促成话语冲突,并成为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2]。本文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婆媳话语冲突中,分析冲突性话语产生的机理,为婆媳关系的和谐提供新的解决策略。
(二)冲突性话语分析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寻求一种最佳关联来对话语进行认知,但在现实的话语中,由于种种原因说话人不会总讲出最佳关联性的话语,也许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最关联的信息,或无法以最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进而无法满足对方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3]。家庭矛盾出现时,婆媳又不能很清楚地了解和理解双方的需求,往往就会表现出愤怒而与对方发生话语冲突。
1、交际互明
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指在语言交际行为中每个明示交际都是最佳关联的假设。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听话人有时不能够或不愿意提供最佳关联的信息,总之没有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对方的交际意图或信息意图就会无法满足,这就会造成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潜在的冲突。因此,最佳关联性达到的程度越小,话语中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表述是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是缺乏关联性。
例1:
媳妇:“妈妈今天中午想吃啥?”
婆婆:“吃啥都可以,只要你和乖孙子喜欢!”
媳妇:“好的!”
午饭,媳妇做了红烧肉,香辣牛肉,猪肚鸡汤。
婆婆:“中午吃这个吗?你不知道我牙口不好,这几个菜没一个我咬的动的,我还高血压,这几个菜都不适合我吃!”
媳妇:“这几个菜都是你乖孙子喜欢吃的,妈妈!”
婆婆:“那行,我不吃了,饿死算了!真的不知道,要这个媳妇有什么用?做个菜,没一个能吃的,是想活活餓死我吗?”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交际双方未达成互明,婆媳间对话出现了冲突。互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她们的心理需求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明白程度就会出现差异。显然,听话人没有产生满足这一话语意图的关联,不明白说话人意图,话语冲突也就产生了。
2、认知语境
语境不仅包括话语的上下文和你周围的外部环境,而且还包括短期记忆存储及作为理解和解释话语前提的可变假设[2]。在话语交际过程当中,说话人的认知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每个交际意图是否能被清楚的传达,只有当说话人认知语境的假设和听话人真实语境一致时,话语的推理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得到正确的支撑,成功的交际才能实现。根据关联理论,只有在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语境效应,才能够产生关联,倘若没有任何关联,冲突性话语将会产生。
例2:儿子出差,问自己的老婆,需要带什么特产回来不,媳妇回答不需要,现在方便得很,网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太麻烦了。结果,儿子只给自己的妈妈和孩子买了东西。第二天,儿子出门上班后。
婆婆:“我儿子真好!真孝顺!大老远的还给我买了这么好的手镯,媳妇,你过来看看,来来来,看看,是不是特别贵啊?”
媳妇假装听不到。
婆婆:“我说你,聋了吗?让你过来看看听不到吗?”
媳妇:“我是看不到,听不到!”
婆婆:“你真的是反了天了,不想在这个家呆了,就趁早滚蛋,整天不满意这个,不满意那个,饭菜也做不好,要你有什么用?”
媳妇:“家里大大小小的活都是我干的,儿子也是我生的,我照顾的,你又做了什么?凭什么让我滚蛋?我嫁给的是你儿子,不是你,你搞清楚情况!”
婆婆:“行行行!晚上回来,就让我儿子跟你离婚,没你还活不成了?离婚了,凭我儿子的条件,可以找个比你年轻、漂亮、懂事一百倍的,你等着瞧!”
媳妇:“好,你告诉你儿子,他同意,我立马离婚,这个破家,我也不想待了!”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婆媳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只关注与她们各自有关,或者认同的观点,致使她们的对话从一开始就缺乏了关联性,直接变成了冲突性话语。从婆婆的话语中,媳妇衍生出了不同的意思,假装没有领会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媳妇用转移话题的方法,故意使语境不一致,也就是婆婆对认知语境的假设与听话人的真实语境不同。在婆婆直接阐明意图后,双方积压的情绪直接转换成冲突性话语。根据交际理论,交际的持续性取决于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话语信息的明白程度。如果对对方话语的意图不明白或不愿意明白,就无法产生满足这一意图的关联,这样话语冲突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三、解决策略
(一)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情
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很多男性的真实写照,结婚之前,儿子时常会关心婆婆;当儿子的生命中出现媳妇的时候,这种关心可能就会减少,作为婆婆,难免心中有种很大的落差,对于这个“抢走”儿子的媳妇,心中多少会有点心存芥蒂。作为媳妇,你应该理解婆婆的这种感受,有时间的时候跟老公回家多陪陪她。作为婆婆不要老是想着是媳妇“抢走”了你儿子对你的爱,要想着更多了一个人爱你的儿子。作为婆婆也应该多了解媳妇的想法,媳妇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嫁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同样存在着落差,对婆婆的一些责怪性的语言,会在心中放大很多倍,婆婆应该更多地给予关心爱护,让媳妇能体会到有自己家的温暖。
(二)寻求意见统一
婆媳如果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比如:饮食、穿着以及对子女的教育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分歧。当在一个问题上有明显不同意见的时候,学会一些处理方式的技巧来避免矛盾的发生。作为媳妇,应该多听取婆婆的建议,毕竟婆婆的生活经验比你丰富,生活中会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会对你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其中可能会有些建议与你的行为方式有所冲突,你也应该做一些适当的让步,不要马上提出强硬的反对意见。你可以从新闻、专家等相关报道中提出和她做法相悖的理论,来纠正婆婆错误的生活方式,避免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告知婆婆。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较老一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婆婆,可能慢慢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仍保留着一些老的观念,在看到媳妇不同的的生活方式时,不要表现的不以为然,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应该多理解当前年轻人生活理念与方式。
四、总结
婆媳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婆婆,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对待媳妇要向对待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多理解。作为媳妇,也总有当婆婆的那一天,对待婆婆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妈一样,要有耐心。作为媳妇的老公、妈妈的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在双方面前多夸对方,调节之间的矛盾,避免争吵。三方各司其职,多包容,多忍耐,少用冲突性话语,促进家庭和谐。
参考文献:
[1]梁欢,曾亚平.情侣间冲突性话语成因的顺应性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10):88-91.
[2]邢焱焱.关联理论视角下冲突性话语分析—以《简爱》中文译本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7-58.
[3]周娜.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心术》解读医患话语冲突[J].電影评介,2013(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