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最近发展区 培养有序思维

2021-04-28 15:03邵欢欢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最近发展区

邵欢欢

[摘 要]在初中几何学习起始阶段,应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使学生的思维从盲目变为有序.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序思维;全等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1-000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步步向前推进,直至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序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盲目变为有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

笔者曾执教过一节区级公开课《全等三角形复习》,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基础知识之一,是七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几何证明,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起始内容。现阶段的学生应用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太强.授课学校的学生刚学完HL判定定理,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比较浅,学生几何基础水平不高.笔者立足以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设计定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基本技能的操作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一、体验开放题,培养有序思维

[例1]如图1,在△ABE中,点D在AB上,点C在AE的延长线上,连接CD,交BE于O,AD=AE,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刚学完全等三角形的五个判定定理:SAS、ASA、AAS、SSS、HL,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还不是很清晰,在选择合适的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还存在困难,因此笔者设计了例1,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寻找有利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D=AE和∠A=∠A,即已知一边和一角,再对照五个判定定理,添加合适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想要使用SAS定理,可以添加AB=AC;想要使用ASA定理,可以添加∠AEB=∠ADC;想要使用AAS定理,可以添加∠B=∠C.

通過开放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先寻找证明△ABE和△ACD全等的已知条件,再选择判定定理,最后确定需添加的条件.让看似感觉无序的题目,在有序思维的指引下,找到解题的思路,同时也复习了SAS、ASA、AAS等判定定理.

练习:如图2,已知OB=OC,要使△ABO?△ACO,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再次练习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先寻找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已知条件:OB=OC和OA=OA,即已知两边,再对照五个判定定理,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选择SAS定理,需要添加∠AOB=∠AOC;如果选择SSS定理,需要添加AB=AC.

开放题的答案有多个,学生初次解答感觉没有头绪,其实其蕴含的内在规律是可以探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条理、有序地分析问题,要从呈现解题结果的教学,转换到揭示解题思维过程的教学.在体验开放题的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有条理的、比较严密的思维习惯,使思维能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

二、感悟关联性,培养有序思维

[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OC中,已知AO平分∠BAC,AO平分∠BOC,点F在AO上,连接BF,CF.

(1)求证:△ABO?△ACO;

(2)求证:BF=CF..

设计意图:本例题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次解答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学生应用ASA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结论开始分析,执果索因,进行合情推理.要证BF=CF,需证△FBO?△FCO,易证∠FOB=∠FOC和FO=FO,再需证明一个条件即可.由(1)知△ABO?△ACO,可得BO=CO,从而两个三角形全等得证,结论得证.第二阶段,对例2进行变式,删除第(1)题,保留第(2)题,追问:如何进行证明?在第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执果索因,要证BF=CF,需证△FBO?△FCO,再需证明一个条件即可.可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BO?△ACO,可得BO=CO,从而结论得证.变式通过删除第(1)题,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延长了合情推理的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固定模式,如果任由其发展,就很容易走偏.数学题目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数学题目的解答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数学原理推导出结论,条件与结论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探究这种关联就成为思考数学题目的主要任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时,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都处于初步阶段,引导学生执果索因,开展合情推理,感悟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三、添加辅助线,培养有序思维

[例3]如图4,在△ABC中,AB=AC,点O为BC的中点,过点O分别作OM⊥AB,ON⊥AC,垂足为M、N,求证:OM=ON.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结论开始分析,执果索因,进行合情推理.要证OM=ON,需证△MBO?△NCO,而已知OB=OC和∠BMO=∠CNO,只需要再证一个条件即可.根据现有的条件无法得到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由于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等边对等角及角平分线定理,因此想到添加辅助线,联想到AB=AC和OB=OC,联结AO,易证△ABO?△ACO,从而得到∠B=∠C,则△MBO?△NCO得证,进而OM=ON得证.

解答几何证明题时,在现有的图形条件下不能进行有效的证明,需要添加辅助线,从而扫清思维障碍,为正确解题提供帮助.辅助线的添加是有规可循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内容分析》中指出“数学中抽象的对象绝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几何证明题的解答,需要找到它的“根”和“源”,它的“根”和“源”是建立在几何直观与合情推理的基础上的,而合情推理的开展又是建立在有序思维的基础上的.本题在合情推理时,发现证明△MBO?△NCO还缺少一个条件,这就是添加辅助线的“源”,再根据AB=AC和OB=OC两个条件,想到联结AO,证明△ABO?△ACO,从而得到∠B=∠C,补全了证明全等缺少的条件.通过本例题的教学,启发学生添加辅助线,厘清思路,找到条件与结论的关联,既正确解答了数学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合情推理,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从观察、表达、操作以及实践等诸多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黄桂坚 )

猜你喜欢
全等三角形最近发展区
初中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案例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