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04-28 19:45张殿翠
考试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张殿翠

摘 要:教育改革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在新课标体系之下,小学教育也向着全方位方向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主要分析当下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找寻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专业培养

一、 引言

数学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点一滴的学习之中,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实现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能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根据现今小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 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生相对而言年纪较小,活泼好动是其天性,而数学学科更需要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数学好难啊,我不想学数学!”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所以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寻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得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能实现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实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更需要加强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

在对当下多个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具有畏惧心理,因为与小学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以及严谨性,而其他的学科更具象、有趣,所以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和对比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在数学课堂上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学生也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而导致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缺少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也较强,从而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所以,对于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畏惧心理,需要引起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反思。

(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科目较少,但是学生对于很多的学科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有教育家称:“如果一个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能力,教育者对该生的教育便是失败的。”因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数学学习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养成阶段,而数学的难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相对较高,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提示,久而久之就会增加学生的依赖感,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有所降低,不利于小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和展现,也不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数学课堂之上学习效率较低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中还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想要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就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紧跟学生的步伐,在学生的引导之下具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也能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厌烦感”,從侧面也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课堂之上,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课堂之上基本上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参与性相对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发现,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需要多方位的探究,找寻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 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厌烦的事物,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对数学具有学习兴趣,想要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能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逐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实现了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得教学氛围能更加有趣,进而促进教师也积极投身于数学教学工作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都能进一步的探索、思考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选线进行举例子:1只兔子4条腿,2只眼睛,1张嘴,2只兔子8条腿,4只眼睛,2张嘴,然后要学生在这一基础之上往下接,随着兔子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在计算兔子的腿和眼睛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出错率也不断增加,但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数学活动中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提升,兴趣也在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寻其中蕴藏的规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