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吴瑕
轰轰作响的生产车间里,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和机械”)的高端智能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大批剛刚下线的汽车零部件“整装待发”,准备运往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重庆企业。
川渝产业深度协作,既源于两地间长期形成的产业互信关系,也得益于不断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去年12月,德阳经开区与重庆空港工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装备制造、汽摩制造、先进材料,合作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让产业链协作之手越拉越紧,区域协同发展“朋友圈”越扩越大。
释放“机遇”引“期待”
3月16日,一场德阳经开区与重庆空港工业园区的交流会议正在进行。“目前,双方按照‘定项目、定标准、定时限、定牵头领导、定责任部门的要求,联合编制了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年度计划。”德阳经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安娟说,效率的背后,是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机制。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建立考核机制,在安娟看来,合作步伐的加快源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释放的“机遇”。
“以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抓手,凝聚区域经济发展合力。”这是德阳经开区与重庆空港工业园区的共识。
沿着德阳经开区宽敞的道路前行,来到德阳经开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期5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将在今年6月竣工,预计2021年6月,园区内2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将全部建设完成。”安娟透露,这些标准化厂房不仅能提升德阳经开区的承载力,还将成为川渝两地共建合作示范园区、筑巢引凤的强大载体。
而在300多公里外的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川渝合作共建园区的新载体——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也在抓紧建设中。截至2020年底,“德阳经开·重庆空港”产业共建示范园的合作共建产业关联规上企业213户,年销售收入逾800亿元,用于合作共建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建载体、引项目。川渝两地依托园区共建,实现产业交叉互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最近,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内的金石企业就计划来德阳谈合作。”安娟说,成渝双城经济圈释放的新机遇为企业发展加持赋能,成为成渝之间的“新期待”。
校企合作拓“新路”
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KUKA等企业合作建立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橙色的机械手臂格外引人注意,实验室中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校企合作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这台机器人自动去毛刺系统,是我们与天和机械合作的项目,像发动机缸盖、缸体等零件通过这套系统处理就能实现高效的毛刺清除。”指着面前的机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产学结合办主任张宗书说,该项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批服务重大产业的“四川省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德阳相继建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位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的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将成为两地产业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而类似这样的支撑产业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德阳和重庆两地间已诞生23个。
平台共享、学科共建,川渝两地还萌生了以“联盟”的方式扩大区域合作“朋友圈”的思路,“川渝建设职业教育联盟”就此而生。
作为川渝建设职业教育联盟的发起者,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川渝建设职业教育联盟秘书长杨转运道出了“川渝建设职业教育联盟”成立的初衷:开展高端职业技术人才定向培训,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教学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以教材、教师、教程改革为切入点,川渝两地积极推动人才、技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为两地园区内的企业及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支撑。用安娟的话说:“就是要建立跨区域共享人才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集聚资源优“布局”
4月以来,德阳经开区的天和机械生产线始终很忙碌。销售总监赵小兰一边整理着资料,一边告诉记者,天和机械是做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公司从成立以来就与重庆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从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到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从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到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赵小兰对一家家重庆的合作客户如数家珍:“仅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这一家客户,一年的销售额就能达到5000万元。”
合作愈加深入,与重庆的联系就愈加紧密。在德阳,重大装备制造技术能力基础深、底蕴厚,装备制造、汽摩制造、先进材料三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提出,让天和机械的重庆“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德阳经开区和重庆空港工业园区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们与万向钱潮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赵小兰说,公司的重庆伙伴又多了一位,双方将不断深化汽车零部件协同制造。
驰而不息,川渝两地向着区域发展目标不断迈进。探索推进东方电气国信氢能(德阳)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银翔、东本合作抢占氢能源汽车、摩托车市场;研究推进东树新材料、信义玻璃等先进材料企业与重庆汽摩制造企业、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等广泛合作……做大体量、做强质量,产业合作共建已经成为推动成渝地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跨区域、优布局,强合作、拓市场。如今的川渝区域合作空间不断优化,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两地显现。(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