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国际化背景下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2021-04-27 18:01马德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阻碍因素多元文化国际化

摘    要: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加强各领域的国际合作,但同时要注意对“不同声音”的尊重,要秉持公正的态度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应该避免由于对多元文化的误读误解而引发歧义和偏见,克服这些不良影响能更有效利用和发挥多元文化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国际化;阻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51-03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以及随之而来的多元文化的交融成为一种必然。“全球化”成为了时代的特征,它正在使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各类人才是完成各种交流交往任务的直接承担者,他们是国际化进程中多种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最活跃部分,国际化程度越高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越大。有外国学者将多元文化的范畴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种族、性别及年龄等,属基本范畴;第二层级包括宗教、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经济地位、政治取向及教育程度等方面;第三层级主要涉及到信仰、待物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是高级层面的组成要素[1]。这种划分包含了多元文化的各主要层面,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划分方法。多样性文化的不同层面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其中也有诸多阻碍因素须加以克服,笔者从以下方面试以论之。

一、正确认识多元文化交往中的“不同声音”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之中。既然称之为是“多元”,那么每种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出现“不同声音”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恰恰也是多元文化存在的一种反映。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寻求一种认同,达到这个目标也就实现了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多元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主体在相互交融的国际环境中的一种表现。福布斯报告中指出,“确保新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多样化的、具有包容性的员工来实现”“多样性是创新的核心动力”[2],“创造力和创新活动在跨文化条件下能够得到强化”[3]。这些说法虽然是基于对商业活动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然而,世界是多元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明显地影响其对世界的认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某一特定文化而存在,对另一种文化以及带有这种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的认识多少都会有我们自己的独特认识,其间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并进而出现“不同声音”。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误解,个人或团队合作的效率必然受到影响。比如,来自日本或越南等亚洲国家的人多表现为“含蓄型”,不愿意当众表达或与他人分享其观点,尤其当他们处于较低职位时更是如此,而美国和西欧北欧等地的人则相反。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性,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推进下一步活动。注重分析多元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那些积极方面因势利导,对那些已经出现的弊端化害为利,对潜在的消极因素防微杜渐。在国际层面,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方面较为成功,两国都有大量国际性人才和国际资本流入,其经济发展因此获得极大助力。加拿大确定了10%的对外贸易年增长率,其保障条件就是与国内移民来源国之间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4]。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出现“不同声音”是不可避免的,也属正常现象。我们作为研究者或者旁观者看待上述问题时,多数情况下会秉持客观分析的态度,而一旦成为其间主角便容易进入“当事者迷”的怪圈。所以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时,无论是何种身份的认知主体一定首先要提醒自己去客观地看待文化差异和文化歧见,确定问题症结所在后才能恰到好处地予以解决。之所以出现“不同声音”主要是因为国际化素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素养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看待多元文化及其表现、处理多元文化相关各领域事务的一种能力。它主要包括跨文化认知、国际视野以及全球意识等维度。其中跨文化认知是开展国际化活动的基础,同样也是形成高水准国际化素养的基石。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是国际化素养的另外两个重要元素,是区域综合人文环境的一种广域“视野”,而全球意识主要指从整体上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国际化素养的提高是正确认识多元文化世界的重要基础,后者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前者来支撑。正确认识多元文化中的“不同声音”是我们对不同文化包容态度的体现,中华文化就是具有极大包容性的一种大文化,在对待异域文化方面我们既做到了兼容并蓄又做到了吸精去粕,不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其他文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积极主动地认识多元文化中的“不同声音”也是先进文化的表现。

二、克服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言”与“行”的誤读误解

通过接触与交流可以加强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了解,从而提高相互间的认可度,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也可能被误解或是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而变得难以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语言障碍的存在是不争之实,即便是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不同、俗语和俚语的语义差别等情况也会导致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工作态度、行为举止和风俗礼仪等方面会有其独特的表现,有些可能会在不同人当中产生不愉快感,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容易在跨文化环境中产生冲突。多数日本人认为在上司离开职场前自己不能下班,但对于瑞典人而言则更适应六小时工作制。一些亚洲文化重视集体意见,可德国人和美国人则更强调个人独立思想。如果这些人处于同一学习或工作环境中,其领导或是相互间忽视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实践中毫无疑问会抵消团队的实际效率。

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多元文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一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以动态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来观察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在某种文化范围中认为是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习惯用语或习惯动作在另一种文化中往往并非同义,甚至相反。“竖大拇指”是对对方良好表现加以称赞的一种形式,这在多种文化中是普遍接受的,但这种文化在伊朗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偶数”意味着吉祥,而对日本人而言则相反。同样,在我国人们喜欢的饮食绝大部分是“热”的,但在美国则是“冷食”餐饮较多,甚至在冬天也在饮品中加冰。在许多中美国家,客人在用餐以后应尽早离开,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吃饱吃好;但在一些北美国家和欧洲,这种文化礼仪是相反的——或被认为是粗鲁之举,也可能被认为是对食物不感兴趣或是不喜欢主人的款待。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大都认为“守时”是一种良好习惯,但在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等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要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理解,以避免对某种文化中的“言”与“行”产生误读误解。

国际化程度越深,人们所能接触到的文化也就越多样化,出现误读误解的频率随之增加。究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对交流合作对象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也有可能是未充分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没有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领域或者某个社会群体的特有属性。如果由于前一因素而出现问题则较易“纠偏”,若是第二个因素引发的分歧就比较难以弥合——因为这属于认知主体的思想意识问题。应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不仅包括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同时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民俗传统和民族信仰等方面,应在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接受这种多样性的存在,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多样文化的有机统一整体。文化多样性增加了社会个体选择的机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因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手段。

三、突破文化偏见和不良文化定式的影响

我们在评判一些社会现象时会自然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忽略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既定范式,这是认知主体主观思想作用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文化偏见,以此看待其外部世界就是基于评判者自身文化背景分析研究对象的一种狭隘做法。自我优越感是产生偏见的主要内在因素,因为几乎所有人对本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很容易产生对其他文化的不认同感,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交流必须着意克服这种思想。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学习材料、学习活动、课程及授课内容等方面关于“先进”民族的比重较大且安排不当,那么这种教学活动就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偏见的表现。某些文化偏见和负面文化定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使具有多种文化背景的团队的内部整合成为难题。文化偏见的出现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上有意识的,其二是无意识的。第一种容易察觉和被观察到,而第二种则非常隐秘,对各类合作而言都是极大的制约因素。在未来的职场中积极认识和应对多元文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大化地对其加以利用已成为当前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无意识的偏见和思维定式存在,在对文化的认识上亦然。这种潜在的因素具有隐蔽性特点,所以难以察觉也不易被克服。久而久之,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合作团队的效能也因此而产生内耗,其成员也可能成为这种偏见的牺牲品。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人需要具备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能力。在传统的或者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轻人需要与来自不同领域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他们需要对困难局面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信念和观点会存在分歧,其不可避免地对世界的理解有失偏颇。当我们意识到他人的行为举动异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知时,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作为观察主体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与对方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文化差异”。承认存在“差异”是缩小分歧的前提,因为只有在承认其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为了有效地交流与合作而主动和耐心地寻找方法弥合歧见。

文化偏见和不良文化定式是国际交流的主要障碍,要实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流必须首先破除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偏见与不良文化定式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狭隘主义的特点,是一己思想的体现。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共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文化——学习他们对某些现象是如何解释的,学习其语言、交际和互动习惯等,这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适时地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分享出来,而绝不能认定自己的文化是唯一且正确的。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这种“分享”与“开放”就是在平等自愿原则下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既然我们认可正处于一个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既然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那么就应该主动去探索如何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决不能以头脑中既定的不当思维定式去主观臆测文化的“好”与“坏”,不能让文化偏见左右正常的国际化交流和交往——因为国际化潮流不可逆转,而文化偏见和不良文化定式的存在会使我们逆流而动。文化定式是一种普遍的广义文化现象,在国家、民族和其他群体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容易退变为不良定式,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5]。这一指示是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论断,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首先与世界范围内的多种文化群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地球村”时代,任何领域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国际化”色彩,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方向,我们在某些领域暂时难以引领潮流但必须审时度势衔尾相随。异域文化对于输入地而言既可以促进当地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开拓当地人们的国际视野,更能对其加以利用去进一步认识世界。能否适应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国际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有质量地生存和高效地发展,这是评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国际化素養的最直接有效的标准。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研究对象所使用的语言,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等非常有助于解决国际交往中的分歧。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提高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其他文化之美。在这个认知过程中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积极心态认识和处理多元文化环境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学习多元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是有效方式。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说对研究目标或合作对象具有了文化敏感性和观察力,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活动必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是科学研究,那么其研究结果会更加接近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如果是商业领域活动,这就意味着团队效率的增强,高质量目标市场的出现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在欣赏和尊重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最终达到清晰认知的程度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在国际化环境中的“言”与“行”。必须接受多元文化存在的事实并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推动其在国际化环境中健康发展,因为我们的不同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R.Rijamampinina,T.Carmichael,A Pragmatic and Holistic Approach to Managing Diversity[R].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1/2005,p.109;Gillian C.Martin,The Effec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shop[J].Journal of DiversityManagement,Vol.9,No.2,2014,pp.89-91.

[2]Global Diversity and Inclusion——Fostering InnovationThrough A Diverse Workforce[R].Forbes Insight,https://images.forbes.com/forbesinsights/StudyPDFs/Innovation_Through_Diversity.pdf.

[3]Malgorzata Rozkwitalska,Negative and Positive Aspects of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A Case of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in Poland[J].Inzinerine Ekonomika-Engineering Economics,25(2),2015,pp.231-240.

[4]Eddy Ng,Multiculturalism around the World[EB/OL].[2019-07-20].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diverse-and-competitive/201507/multiculturalism-around-the-world.

[5]習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9-10].http://tv.cctv.com/2018/09/10/ARTIyanUcKR0R5m7V8qJmj1d180910.shtml.

编辑∕李梦迪

作者简介:马德义(1972—),男,山东莱阳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国际化素养养成研究”(SJGY20170477)

猜你喜欢
阻碍因素多元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河北省村支书履职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