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1-04-27 02:57张国军师宝君成卫宁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酰胺蚜虫防治效果

张国军,师宝君,成卫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黄瓜蚜虫AphisgossypiiGlover又称瓜蚜、棉蚜,俗称腻虫,属半翅目蚜科,是陕西乃至全国黄瓜、棉花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1~2]。该虫不仅群集叶背、嫩茎刺吸植株营养,造成瓜叶卷曲、植株畸形矮小等,同时分泌蜜露污染叶面和果实,引起煤污病菌寄生,而且传播病毒病,引起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3~4]。目前,国内外对瓜蚜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然而由于长期广泛使用,许多地区瓜蚜已对有机磷、菊酯、烟碱类等杀虫剂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4~6],因此如何选择及科学合理使用药剂进行瓜蚜防治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研究发现,该药剂对飞虱、苹果黄蚜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对蜜蜂等有益生物安全,且与其他类型杀虫剂无交互抗性[7~8];近年来,氟啶虫酰胺与其他类型杀虫剂的复配剂也相继登记。为了筛选适合陕西黄瓜蚜虫防治的高效、低毒药剂,笔者对氟啶虫酰胺,及新型烟碱类的啶虫脒和噻虫嗪以及其复配剂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虫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60%氟啶·噻虫嗪WG(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35%氟啶·啶虫脒WG(陕西恒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10%氟啶虫酰胺WG(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70%啶虫脒WG(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和25%噻虫嗪WG(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1.2 防治对象

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陕西省杨凌区蔬菜栽培面积较大的大寨镇寨西村黄瓜棚内,棚面积800 m2,株行距0.35 m×0.55 m,土壤为耧土,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中等,黄瓜品种为中农1101,2019年黄瓜蚜虫发生偏重。试验设60%氟啶·噻虫嗪WG 5 g·667 m-2、6 g·667 m-2和7 g·667 m-2,35%氟啶·啶虫脒WG 8 g·667 m-2、9 g·667 m-2和10 g·667 m-2,10%氟啶虫酰胺WG 30 g·667 m-2,25%噻虫嗪WG 4 g·667 m-2,70%啶虫脒WG 2 g·667 m-2及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于2019年7月20黄瓜蚜虫发生初盛期施药1次,施药器械为新加坡利农责任有限公司生产的Agrolex Sprayer 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3~0.4 Mpa,喷孔直径为 0.7 mm,药液用量为50 L·667 m-2。

1.4 防效调查、计算和统计分析

施药前每小区随机固定10株蚜虫数量中等的5片叶调查虫口基数,药后第1、3、7和14 d调查每处理存活蚜虫数,按照下面公式计算防效,防效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施药期间同时观察各药剂处理区有无药害产生。防效(%)=[1-(处理区防后虫量×对照区防前虫量)/(处理区防前虫量×对照区防后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瓜蚜虫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药后1 d,供试9个药剂处理对黄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35%氟啶·啶虫脒WG 10 g·667 m-2、60%氟啶·噻虫嗪WG 7 g·667 m-2和70%啶虫脒WG 2 g·667 m-2防效超过75%,显著高于25%噻虫嗪WG 4 g·667 m-2和60%氟啶·噻虫嗪WG 5 g·667 m-2的防效(60.9%~69.3%),其他处理防效在69%~75%之间。

药后3 d,9个药剂处理防效均明显升高,仍以35%氟啶·啶虫脒WG 10 g·667 m-2防效最好,为92.3%,其次为35%氟啶·啶虫脒WG 9 g·667 m-2和70%啶虫脒WG 2 g·667 m-2,防效为89.4%~90.3%;仍以25%噻虫嗪WG 4 g·667 m-2防效最低,为74.5%,其次为60%氟啶·噻虫嗪WG 5 g·667 m-2和10%氟啶虫酰胺WG 30 g·667 m-2,防效为77.1%~80.0%。

药后7 d,35%氟啶·啶虫脒WG 10 g·667 m-2、9 g·667 m-2、8 g·667 m-2和70%啶虫脒WG 2 g·667 m-24个处理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95.4%、92.3%、90.1%和91.3%;药后10 d略有下降,分别为94.0%、89.9%、88.9%和88.1%。与之不同,60%氟啶·噻虫嗪WG7 g·667 m-2、6 g·667 m-2、5 g·667 m-2、10%氟啶虫酰胺WG 30 g·667 m-2和25%噻虫嗪WG 4 g·667 m-2在药后10 d 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94.7%、93.8%、89.9%、91.6和84.9%,均略高于药后7 d的防效(93.2%~83.3%)。

2.2 对黄瓜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同时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黄瓜的生长状况,发现黄瓜开花、结果及植株生长正常,均未发现药害,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黄瓜安全。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目前防治黄瓜蚜虫的措施有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其中农业防治主要是清除病残植株和栽培抗虫品种,如无毛黄瓜相对少毛和普通有毛黄瓜抗蚜性强[9];物理防治应用最普遍的是黄色粘虫板诱杀和保护地安装防虫网阻隔蚜虫侵入[10];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利用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昆虫[11]。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可降低蚜害,且对天敌和环境安全,然而由于作用较缓慢,蚜量大时效果不理想,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蚜虫的主要措施[12]。

啶虫脒和噻虫嗪是国内各地防治蚜虫常用药剂[13~14],氟啶虫酰胺及其复配剂为近些年新登记种类,研究发现,复配剂35%氟啶·啶虫脒WG 10 g·667 m-2对瓜蚜效果非常最好,药后3~10 d防效均高于92%;其次为 35%氟啶·啶虫脒WG 8~9 g·667 m-2、60%氟啶·噻虫嗪WG 6~7 g·667 m-2和70%啶虫脒WG 推荐剂量,药后 3 d防效超过85%,7~10 d高于88%;10%氟啶虫酰胺WG尽管速效性略差(药后3 d防效79.9%),但持效期较长(7~10 d高达88.9~91.6%),即以上药剂对瓜蚜效果均较好,可在黄瓜管理中推广应用,建议虫口密度较大时使用偏高剂量,发生初期或较轻时使用低浓度。比较而言,25%噻虫嗪WG推荐剂量防效略差,说明长期使用瓜蚜已对该药剂产生了抗性,生产中若继续使用,应酌情加大用药量。总之,应根据当地瓜蚜对农药的敏感性和发生程度,综合考虑成本、生态效益和防效等合理选择药剂。

猜你喜欢
酰胺蚜虫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果蔬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蚜虫婆婆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