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素的

2021-04-27 09:47
时代邮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荤腥祭典荤菜

一日在一家小面馆吃面,邻座两名男子不知何因吵了起来,一名男子大叫:“我可不是吃素的!”另外一位不肯示弱:“我也不是吃素的!”一时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但也遵守“君子之德”,动口不动手,像两个赌气的孩童。

我忍不住偷笑,竟分了神:不是吃素的,那吃什么呢?肯定是吃荤,那就是食肉动物了。食肉动物大多凶猛,不是好欺负的,一旦面对挑衅,必然不肯低头,要一战到底。如果对方是吃素的,那就不是对手了,谁高谁下不言自明。当然,吃素的也可能是出家人,出家人慈悲为怀,有各种戒律,不会轻易与人发生纷争。

古代皇帝在举行祭祀大典时,会供奉上好的牛羊猪肉,祭礼结束后,将沾带了祖宗庇佑和福气的肉拿出来分食,叫“散福”。早在宋朝陆游的《入蜀记》中就有记载:“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得到胙肉的人往往是皇帝身边的大臣、侍卫以及皇子们。地位越尊贵,分到的肉越多。

其实,胙肉的味道一言难尽,只是把肉块用白水煮了一下,没有放任何调料,可能也没有煮熟。分到胙肉的臣子们既喜又悲,实在难以下咽啊。因此有人想出了应对办法,让侍卫准备“中型暖盅一只,酱褐色手纸,切成豆腐干大小”,卷入胙肉,这样吃起来有味道、好下咽。

说到胙肉,不得不提到孔子。传闻孔子之所以云游诸国,广收弟子,并因此名扬天下,就与胙肉有关。有一次,鲁定公举行祭典,孔子参加祭典归来,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等到鲁定公赏赐的胙肉。孔子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遂束装去鲁”。

由此看来,胙肉的味道好坏倒在其次,因为它不单单是一块肉,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从这个方面来说,“不是吃素的”也意味着地位尊贵,有身份,有背景,是“不好惹”的主儿。

说完了“不是吃素的”,来说说“吃素的”。说到吃素,很容易想到青菜、白粥之类的餐食,但很多宣扬“吃素”的人眼里的素食却不是这样的。好些素菜用了荤菜名:笋做的“素虾”,豆腐做的“素鸡”,油豆皮做的“素鸭”,把土豆切条穿在油条段中间,油炸后裹上糖醋汁,叫“素排骨”……虽然食材不见荤腥,但为了做出荤菜的口感,不免重油重盐,算不得真“素”。

《红楼梦》里的贾府一贯讲究排场,饮食极其奢华,其中也有几道素菜,例如茄鲞、豆腐皮包子、油盐炒枸杞芽儿、燕窝粥等,要么食材珍贵,要么做法烦琐,终究与“素”字相违和。

倒是我邻居家二奶奶,从未刻意吃斋,偶尔也食荤腥,但素习清淡、简洁之饮食,尤其偏爱“糊涂面”——以玉米面汤为底,加入芝麻叶或者晒干的菠菜,再放杂面条煮熟,最后加一点盐调味。就这么一碗“糊涂面”,二奶奶吃了一辈子都没吃腻。这可能才是真正的“素”,就像二奶奶的为人,善良、厚道,活得从容透彻。

说回小面馆里的两名男子,僵持片刻后,其中一人忽然笑了,另外一人也跟着笑,接着各自坐下,继续吃面。幸好面还未坨,依然根根分明,大块的牛肉连着筋,泛着诱人的光泽,大口送入嘴里,整个人都满足了——咱都不是吃素的,吃饱喝足,还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事呢?

猜你喜欢
荤腥祭典荤菜
妈祖祭典
筷子
忆 往
立春为什么又被称为“打春”
没什么可惜的
没什么可惜的
没什么可惜的
怎样求搭配方法
蒜姜香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