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2021-04-27 05:46薄诗文邹玉含
电影评介 2021年22期
关键词:影视人才

薄诗文  邹玉含

2021年9月20日下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主题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论坛主要分为两个分论坛,第一部分“学院日”“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培养”主题论坛聚焦于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第二部分“学院日”“影视管理运营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则将目光投向影视管理运营人才的培养。其中,“学院日”“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培养”主题论坛的参与嘉宾有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荣誉推选主席杨乘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系主任齐虹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君健,文投控股常务副总经理蔡敏,梁植主持。国内影视专业高等院校校长、院长、学科带头人和学者,以及影视行业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论坛首先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进行线上致辞,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陪伴大学生电影节成长的各位領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届“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论坛将立足于中国影视教育的现状,对电影产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影视创意制作人才与影视管理运营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而提升中国影视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中国影视新力量,助力中国电影的发展。

一、培养“影视创意制作人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各位嘉宾根据自身的创作经历与教学经历,分别表达了自己在实践工作与管理经历中,是怎么样看待“影视创意制作人才”这个概念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荣誉推选主席杨乘虎谈到,从电影技术诞生到科技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状态,讲好故事一直都是电影人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影视创意制作人才的关键就是培养的人是不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他举例,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人才的培养上,尤其是聚焦创意的培养方面,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强调综合性大学的综合优势,彰显学科积淀的人文优势,突出媒体交叉融通的复合优势。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主任齐虹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影视创意制作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视听语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将视听语言拓展到不同的电影形式,甚至于拓展到不同的视听形式上,以适应这个网络时代,讲述有自己特色的好故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梁君健立足于清华大学纪录片工作坊的实践教学经历,分享了纪录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他将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定义为当代的社会观察家和人类的心灵捕手,他们擅于讲两类故事,一类是紧密贴合时代的发展,立足于社会的故事,力求把这个时代最振奋人心、最令人激动、最让人揪心不已的事情用电影手段表达出来;另一类故事则是讲述关于人类的内在世界观,这要求影视创意制作人才需要具备共情能力。有共情能力的人才能体会人的内心变化,用人文精神以及更加贴合的视角呈现不同人的不同世界,把人类丰富的内心呈现出来。

文投控股常务副总经理蔡敏作为产业、行业与企业代表,从崭新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影视创意制作人才”。他认为,“创意”和“制作”本身是两个独立的词语,但当我们谈到“创意制作人才”,“创意”和“制作”在这里就互通了,影视创意制作人才需要具备电影市场的视角,能够将电影事业产业化,让它获得大众的接受、认可与期待,这才是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实现价值的最终目的。

二、影视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方式

在影视创意制作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式上,嘉宾们分别从高校和产业企业两个平台角度,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观点分享。

杨乘虎教授作为多年的影视教育资深教师,对中国影视教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总结。他提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影视教育把制作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并看重专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以校园内的实训模拟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供需的精准对接。但在跨入新世纪之后,全球影视行业内在故事创意端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语境下的影视创意不再仅仅出自于专业院校,甚或更多来源于与影视教育无关的行业背景。影视创意人才来源的多元化与行业对创意人才的诉求,倒逼影视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开始转型——其一,影视创作人才开始向头部发展,故事创意不仅是影视作品,更是精神文化产品;其二,培养人才渠道拓宽,传统的影视教育之外,更多以互联网为依托和发展平台。同时,培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将专业技术、创意能力和审美价值能力三者巧妙平衡,如何做到“德才兼备”,是当下中国影视行业发展需要深耕的。

齐虹教授则根据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了在取消艺考后的影视教育该如何引导学生成长发展。许多进入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较高,但对影视行业具体现状缺乏认识,因此需要从行业认知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们了解影视行业运作的基础原理,认识到行业的合作性、整体性特点,再结合同学们的需求和特长,根据专业能力进行深度培养。

梁君健副教授也对高校影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进行了补充,提出创意人才必须具备三项重要能力。第一,要有对于技术的敏感度,包括影视拍摄的视听技术和流媒体平台的播映技术,能够捕捉技术给视听行业带来的变化与机会。第二,要了解传播原理,在当下传播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中,学会以传播语境反哺影视创意与制作。第三,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全球化发展的脉搏,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全球影视行业中,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文投控股常务副总经理蔡敏则从产业端企业的角度,对当下的影视人才教育培养进行了肯定与展望。他提到,一方面,在短期内,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能缩短产业链条,是拥有高效整合节奏的平台,影视企业在多方面已与各专业高校建立战略合作,更好地为产品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从长效机制来讲,影视制作生产和运作发行的流程包含很多细分领域,高校可以增加学生与各界的互动,从更加细化的领域进行分类培养。最后,他希望专业高校与影视企业能有更多合作探索,共同促进国内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

结语

论坛结束后,四位嘉宾分别表达了对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培养的美好愿景和期待。影视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之道应适应建设文化强国,打造电影强国,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需要高校、行业、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共同的努力,去搭建和探索更多元的合作、研究、创新和实践的平台,最终实现中国影视行业的繁荣与中国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影视人才
影视展
人才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