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潇宇
摘要:就目前小学阶段的发展而言,是学生行为以及个人修养重要的形成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增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并且形成良好的社会荣辱观以及思想道德,教学中对学生品德修养、性格健全做到良好的优化发展;同时,实现新课改中满足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为社会输出全能型人才,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渗透教育
一、德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道德建立的初步阶段,因此,要在践行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优化发展。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开展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加个人修养,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新青年。德育原则在小学阶段的基本渗透能够实现培养“四有”人才的具体内容,着力于养成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为我国小学生不断优化发展做出有效的指导思想引导。随着国家教育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形态,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了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需要教师在语文授课中重点实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热心、艰苦奋斗、积极乐观、乐善好施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全能性的素质人才。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軟实力在世界多元化竞争中的优势,为我国整体培养新一代的良好青年,为其优化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立德方能成才,德育渗透是一个庞大的品格范畴,其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多样,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的基础要点。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工作势在必行,其渗透的必要意义是有效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行径。
二、切合教育资源,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通过科学、专业的资源整合选择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各个方面的情感、人物、景物塑造表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精神,且拥有古诗词等作品欣赏,使古典与现代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对语文教材资源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层面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品格、真善美等内在修养,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提升了自我价值发展的需求,进行了自身的德育约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课程安排时要注重对人物品格的挖掘,以人物的展开对学生进行切实的德育工作,充分运用语文课程的德育优势,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进行目标及重点人物备课时应着重对语文材料中的爱国情怀、艰苦精神、乐善好施等优秀的品质进行重点分析和总结。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地阅读以及发表观点,实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并且可以通过“我要向他学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德育渗透,达到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效的效率和质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认可,实现德育的效果有效提高。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为学生的感知提供有效途径,在对文章内容的图片、短视频进行鉴赏过程中更加容易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立德树人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的学习、鉴赏。
四、实现教师言传身教,深化立德树人教育
德育的有效途径开拓不仅存在于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更多需要在德育氛围的营造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教师是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最直接的具体因素,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深化专业修养,通过一言一行的实践为学生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的思想支撑。语文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教育是实现德育渗透的途径,但更加直观的途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提升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的德育渗透,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断发展,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人才,为社会输出优质的人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社区服务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社区中卫生的有效清洁,使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着力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教师在活动中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主动实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任劳任怨、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助人为乐的素质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良好有效的教育本体,通过日常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冰.“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9(3).
[2]季登权.小学语文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