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天下无难事”

2021-04-27 00:50王帅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艾思奇哲学马克思主义

王帅

助跑跳高的高度能达到1.5米,原地起跳能轻松摸到篮球筐,立定跳远超过3米……这几天,一组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为了让全身肌肉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举重运动员不仅要练力量,还要练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力大无穷,还身轻如燕”,这既刷新了网友对举重运动员的认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举重队争金夺银的不容易。1

同样是这段时间,第三十二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后,不少奥运健儿纷纷晒出在隔离期间的锻炼照片。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通过绑在门把手上的弹力带练习挥拍动作,蹦床运动员朱雪莹在房间利用弹力球训练,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通过蹲腿、倒立等练习基本功……把训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锻炼融入日常生活,这是對体育的热爱,也是自律的习惯。正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支撑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赛场之上,确实有场地适应、状态调整、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何谈战胜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国姑娘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何尝不是刻苦训练而来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倘若不是“憋着一股劲儿”地勤勉备战,中国组合徐诗晓/孙梦雅何以让中国皮划艇选手第三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2 训练中流下多少汗水,赛场上就有多坚实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强大的底气。

体育如此,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呕心沥血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肯下苦功夫、笨功夫,也是一种大智慧。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曾讲过,做学问有两条经验,一条是,在脑子里经常装一两个问题,有空就想想,读书、看报、听广播、交谈、参观时,遇到有关材料就及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问题往往就解决了;另一条是,多练笔。两条经验,归结起来,无外乎一个“勤”字。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勤学、勤思考的习惯,艾思奇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自身的能力怎样精进?事业的瓶颈如何突破?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肯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肯花气力、肯下苦功。

每一次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之后的路还要脚踏实地,更坚定地走下去。”面对未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这样说。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必有收获。4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4日第04版)

①作者先用一个颠覆人们惯常认知的鲜活事例开头,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为在下文引出自己想要阐述的观点做好了铺垫。

②“倘若没有……何尝不是……倘若不是……”作者连用三个反问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合理使用。

③文章前三段讲体育,后两段由点及面,从体育发散开去,阐述了一个更加普遍的道理,也就使文章拥有了更高的站位、更丰富的内涵。此外,大家写作议论文时也要像本文一样,注意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这样就可以让文章文脉贯通、结构严谨。

④文章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进行写作,由体育引出话题,也由体育收束全文,使得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议论文时,大家可以采用总分总、层进式、对照式等多种结构,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必须精心安排结构,做到中规中矩,完整规范,凸显文体特征;二是无论运用哪种结构,都要服务于论证的需要和主题的表达,决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以致因文害义、弄巧成拙。

〈素材延伸1〉

“一勤天下无难事”典故解读

“一勤天下无难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发表讲话时引用。这句话出自清代钱德苍的《解人颐·勤懒歌》,原文为:“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百事由懒做不成,临老噬脐悲已晚。士而懒,终身布衣不能换;农而懒,食不充肠衣不暖;工而懒,积聚万贯成星散;商而懒,橱中银钱似秋蝉。又不见,人生天地惟在勤,原勤之本在乎心。若能自强而不息,先须抖擞己精神。士而勤,万里青云可致身;农而勤,盈盈仓廪成红陈;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商而勤,腰中常缠千万金。噫嘻噫嘻复噫嘻,只在勤兮与懒兮。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首《勤懒歌》的内容,是对古代“四民”—— 士、农、工、商,进行劝勤戒懒。其结语“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的意思是,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头,是指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关于勤奋,古人多有论述,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而《勤懒歌》更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作用。

〈素材延伸2〉

艾思奇:24岁写成《大众哲学》

艾思奇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他功不可没。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云南腾冲。1927年和1930年,艾思奇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本来他是学习冶金采矿专业的,后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刻苦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九·一八”事变后,艾思奇弃学回国。

1934年11月,24岁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半月刊负责每期撰写一篇《哲学讲话》。为了尽可能地贴近青年与群众,他开始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相结合,用通俗化的口语来解释社会上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期达到革命理论的宣传、启蒙作用。《哲学讲话》的每一篇都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如《卓别林和希特勒的胡子》《天晓得》《不是变戏法》《猫吃老鼠》等。至1935年11月,他一共撰写了24期,1935年底结集成书,以《哲学讲话》为书名出版。后经修订,《哲学讲话》一书改名为《大众哲学》,于1936年6月继续出版,不到两年时间就再版10次,一直畅销不衰。抗战前后,《大众哲学》又一连发行了32版。这本书犹如革命的火炬,为马克思主义更广泛而深入的传播,照亮了前路。

猜你喜欢
艾思奇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向大众传递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火
理论战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风范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盯住一个点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