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文言星空,摘取璀璨星辰

2021-04-26 07:24于静怡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解文言文

于静怡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链接现代与古代文明的语言工具。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够从简洁的文字中培养补充、联想等各项能力。而要让学生领会这种简洁之美,理解其义,需要教师适当地引领和指导。借助注释,能直接获得理解;联想旧知,可以通过借助已有的知识拓展认知;类比推测,从已学的一小点引申到更广的文言文天地。合理运用这三种方式,可以有效推进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关键词】文言文 理解 三种方式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链接现代与古代文明的语言工具。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够从简洁的文字阅读中培养理解、补充、联想等语文素养和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引入了文言文,许多学生除了启蒙阶段的《三字经》等读物,还从未接触过文言文。文言文言简意赅,古人的语言和现代语言有很大差距,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要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简洁之美且理解其义,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领和指导。 借助注释、联想旧知、类比推测是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三个好方法。

一、借助注释,洞悉文义

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或介绍故事的作者、出处和历史背景,或解释个别字词的含义,也有点明文章中特殊含义的。了解这三类注释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揭示出处、作者

第一类注释往往注在标题处,标明了本课出自何处,作者为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如《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和散文家,他的著作《韩非子》中的故事多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而《自相矛盾》正是其中一个揭示深刻道理的故事。

2.解释关键字义

第二类注释标注了重点字词,是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关键处所注明的释义。将其代入文本,可以直接理解,或者合理地加工——换个说法或调整位置再理解。如《囊萤夜读》中,“博学多通”的“通”注释为“通晓,明白”,如果直接翻译为“博学多通晓”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故应先将“多”解释为“很多方面”或“很多知识”,再调整为“通晓各类知识”。再以《精卫填海》为例,“于”这个字的含义对理解句子十分重要。本课中的两个“于”意思是不同的,“女娃游于东海”中解释为“在”,如果翻译成“游在东海”显然又是不对的,适当调整位置,变成“在东海里游泳”更佳。

3.注明特有含义

第三类注释注明的是在本文中的特有含义,往往有“这里指”这样的提示词,表明是在本文中表示这个含义,是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提示,放到其他地方就不一定还是这样理解了。如《两小儿辩日》中,“探汤”直接的理解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编者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注明了这里就是指“天气很热”。再如《书戴嵩画牛》中的“谬”理解为“错误”,注释还解释了错误的原因,即“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仔细把握注释的这类作用,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二、联想旧知,古今对照

在可见的释义之外,学生的头脑中还储存着一个隐形的资料库——已有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旧知,将今天的知识对照昨天的认知,从隐形的资料库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以获得新的知识。

1.从已知的故事内容入手

善于从已知的故事内容展开联想,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许多经典故事以古文字记录,但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纵观各册教材中所收录的古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正是来自我国古代的历史寓言故事。要读懂这些文言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的故事情节加以点拨。如“冀复得兔”,“冀”可借助注释“希望”来理解,而“复”字则可根据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宋国人还想在树边等送上门的兔子,猜测为是“再次,又一次”的意思。再如《铁杵成针》中,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在一个老婆婆磨铁杵的启示下受到启发,那么李白“逢老媪方磨铁杵”中“老媪”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抓住这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关键情节引发学生的联想,从已知的故事内容入手,学生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不知不觉读懂文言文。

2.从已有的理解方法入手

理解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收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古文虽与现代文形式迥异,但一些用来理解现代文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古文。部分小古文是古代生活经验的总结,于今仍然适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联系生活实际是深化理解的极佳方式。例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曾见过的道路边的果树,了解其易被摘取的特点,为理解王戎的智慧做铺垫。再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让学生回忆或者直接观察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直观感受两小儿的想法是否有其道理,从而启示学生留心身边的自然规律,调动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乃至对生活的思考。

三、类比推测,举一反三

文言文中的许多字义与现代相差很大。抓住这一类易理解错的字拓展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新的文章时,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进而理解文意。带着学生做一些适当的总结归纳以帮助其触类旁通,这些关键内容的积累可以快速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 类比字义推测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出现的频次很高,如“其”“之”等,但是在不同的位置和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含义,学生每次遇见,都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此时,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字义积累,了解一个字的几种不同含义,这些含义分别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古人谈读书》中“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为”是“成为”的意思,在《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中“为”则解释为“因为”。这两个“为”就可以放在一起比对记忆。再读到这个字,学生就不会只是单一地理解为其中某一种含义,而能根据语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有意识地将同一个字的不同含义归类,学生进行类比,就能更准确地推测出不同语境中的真正字义,从而准确地理解文言文。

2.类比题材推测

统编版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言文课文题材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古代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哲理劝学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古代人物故事围绕介绍人物记叙一个故事,展现人物特点,如《司马光》和《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重点感受的是司马光和王戎的机智聪慧。神话传说中多有神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将石块和树枝一点点衔入东海,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哲理劝学类如《古人谈读书》《囊萤夜读》等图书,激励人们思考和勤勉学习。积累文言文不同题材的特点,学生在阅读时便能凭借已学的题材类型进行类比,推测同样类型的文言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达到提高理解文言文能力的目的。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经将古诗文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运用借助注释、联想旧知、类比推测的三种易操作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淺入深,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一条幽径。掌握这三种方法,相信学生能够更有方向地逐渐学会把握文言文的含义,为在文言文的星空遨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亭.小学古文起步教学例谈[J].新课程研究,2020(3).

[2]孟纪军.扎实读背 巧妙理解——小学文言文教学路径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20(13).

[3]李晶璇.教学生从小古文中品味文言之美[J].江苏教育,2019(9).

猜你喜欢
理解文言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