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回乡下老家把母亲接到了城里。自从父亲去世后,老妈一人待在乡下侍弄那一亩三分地。任凭我怎么劝、哄,她都不肯跟我进城,她的理由是城里空气不新鲜,邻里不说话。这次如果不是因为女儿上学需要有人专门接送,恐怕老妈非得一辈子待在乡下不可。
那天,女儿一回到家就对我说:“妈妈,今天班里上手工课,课后作业要求我们在蛋壳上画画,我想画鸡妈妈带着小鸡觅食,可是我不会画,怎么办?”手工活,我也不擅长。这时,老妈走过来对女儿说:“这不难,外婆帮你画。”老妈戴上老花镜坐在桌前,三描两画,一只憨态可掬的老母鸡带着小鸡觅食的图画就出来了。可是,女儿并不满意,她撅着小嘴说:“不像,一点都不好看,我在乡下看见外婆您喂养的小鸡毛茸茸的,这根本不像。”老妈说这不难,她翻出我绣十字绣剩下的彩线,剪一些黄色的线粘了上去。这不粘还好,粘上去的线效果一点都不好看,女儿没了兴趣,老妈只好放下。
平时,吃完晚饭后老妈会去楼下小区花园逛上一圈。可是有一段时间,吃完晚饭后,老妈一头扎进她的房间就不露面了。我有些不解,推开老妈的房门,看见她戴着老花镜在灯下穿针引线,我走近一看,桌上摆着几只蛋壳。我好奇地问:“您在干什么呢?”老妈一边穿线一边说:“上次在蛋壳上做毛茸茸的小鸡没成功,有一次我偶然在电视中看见别人在蛋壳上刺绣,这不,我也试试。”
绣花,画图案,这些难不倒老妈,小时候我们穿的虎头鞋、绣花鞋,都是老妈亲手做的。难的是要在又小又脆的蛋壳上刺绣,老妈把蛋壳洗净晒干后,小心翼翼地把蛋壳剖成两半,用笔在上面画画,画完后还要打上孔才能刺绣,一只蛋壳要打上百多个孔。孔和孔之前的距离又细又密,这对年过七旬的老妈来说是一种考验。
刚开始,老妈掌握不住力度,有时,剖开蛋壳时眼看就要成功,谁知道蛋壳的下半部自己裂开一条缝;有时,蛋壳大多又在打孔的时候就碎裂了。要不然,用针打孔时细小的针常常把老妈的双手扎出血来。我劝老妈不要做了,老妈却不服输地说:“这点算什么,有时切菜也会切到手呢?做什么事并不是做一回就成功。”说完后,老妈拿起一只蛋壳又开始练了起来。
那天,我正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老妈把一只蛋壳递到我面前,我仔细一看,哇!蛋壳上绣的是一个笑脸,黑色的眉毛,红色的嘴巴,还有笑眯的双眼,尽管绣工粗糙,但是它正咧着大大的嘴巴对我呵呵笑呢。我鼓励老妈说:“不错,真不错!”
有了开始,老妈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送女儿上学后,她就待在房里练习。两个月后,她又把一只蛋壳递给我看。只见白色的蛋壳上,一颗鲜艳欲滴的大草莓赫然摆在眼前,白的蛋壳,红的草莓,绿的叶子,颜色巧妙地搭配组合,这颗草莓仿佛像真的一样,我赞叹着对老妈举起了大拇指。
找到了方法和诀窍,老妈开始增加蛋壳上的内容。比如鲜花系列里的腊梅花、葵花、兰花……动物飞禽系列里的鸟、鸡等,还有方块字系列里的福、喜……每一样,都栩栩如生地被老妈绣在了蛋壳上。
一只只蛋壳,画上图案,经老妈的巧手刺绣打扮后,竟然有了艺术品的感觉。那天,我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把老妈的蛋壳刺绣作品发到了朋友圈里,想不到马上引起了朋友们的大加点赞,大家纷纷留言夸赞老妈的蛋壳刺绣生动又形象。
想不到,废弃的蛋壳经过老妈的巧手刺绣,竟然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老妈爱上了蛋壳刺绣,她不再抱怨城里生活沉闷。经常锻炼也使得老妈的双手更加灵活,蛋壳刺绣不仅丰富了老妈的晚年生活,而且还让她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