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探讨

2021-04-25 03:39顾倩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德育教学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且好奇心强,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感知能力正处在形成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可以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课程,要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德育教学;语文教学;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3-0040-02

【本文著录格式】顾倩.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探讨[J].课外语文,2021,20(03):40-41.

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也要注重德育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建立道德意识,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拥有正确的三观,从而培养出真正意义上未来的国家栋梁。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值得人们进行思考。

一、德育思想对于小学语文的渗透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教授知识以外,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飞跃,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窄、贪玩、好动,为他们进行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儿童心灵纯洁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表现自己的勇气,有争强好胜的决心,也为他们开展课堂学习提供了优势。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讲课时,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当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独特的个性。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探索,结合时代的变化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将自身课堂水平加以提高,建立新型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来吸引学生,使其能够沉迷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课上与课下的时间充分地加以结合,让德育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打破课堂的束缚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需求与社会的进步需求得到满足。利用这种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更加吸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建设中。具体实践中可以参照以下例子:

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教育的魅力,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搜集家乡的一年四季景色,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与大自然接触。尽管各个地区的景色存在差异性,但是这项作业可以让学生领略大自然旖旎的风光,还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家乡景色的秀美,从而产生归属感。还有就是,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逐字逐句机械分析,从“信”字角度深入,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组成特征,从全新角度了解汉字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将汉字的形与义实现有机结合,有助于将题目自然引出。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出课文,例如列举关于诚信的成语,比如一诺千金等,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一些由于受到时代局限让作者无法直接写明自己的态度的课文时,作者大都选择用其他事物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针对这个特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找到重点句子让学生深刻分析其中的韵味,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当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掌控之后,教师还可以趁机深入,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关系,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告诉学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学习课文中所蕴含的优良品德。这样,就在教学中理所当然地融入了德育。

二、小學语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生生活以及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一家就一个孩子导致父母会过于溺爱孩子,这种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得儿童性格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消极影响,会产生例如孤僻、自私、傲慢、不讲理等性格缺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与之相反的是,受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甚至会存在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的情况,当孩子在生活中受到父母过多的批评与指责,没有得到相应的表扬,这大大地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子女胆怯,缺少自尊和自信,也不是健康的性格培养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信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以及性格。不同的学生性格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人的个性差异是教育学的研究方向,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起点。有理论对人的个性差异进行了阐释,一种是“白板说”,另一种是“种子说”。“白板说”认为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白纸上进行自由的绘画;“种子说”认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教育者仅仅只是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挖掘出来,帮助他们做到“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小学阶段,受到家庭以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意识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而父母的言行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会影响他们性格的形成。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优秀的教育,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有助于形成勤奋、积极、乐观以及有责任心等品质,反之,则有可能误入歧途。这里有一个小学语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例子: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阐释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表述,让学生适当地提出怀疑,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怀疑能力,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否则即使你是天才最后也會变成傻瓜。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善于思考。学生在课文中揣摩人物及作者的心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用科学的方式解释,这样我们才能有进步,才能实现成长,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作用,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让学生不盲从,不迷信权威。

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促进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人当作机器进行统一的模式化教育。对于人类而言,真正地认识到自我的教育成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自身实现价值。每个人的特征都是独立的,同时每个人的世界也都是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这是人类成长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般而言,能对世界进行改变的人,往往对于世界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有属于自己的行为特征,一般表现为对事物的热情情绪的直接性,但是由于这阶段的学生心智刚开始发育,因此情感方面的波动较大,取得较小的进步就沾沾自喜,又很轻易被小挫折而打倒,陷入自我否定中。按照这些性格特点能够发现,小学生还没有拥有完善的自我观念,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会因为外界因素造成比较大的情绪波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我,同时真正地了解自己,让小学生认识到自我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而让学生能够客观地接受自我,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独一无二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心。目前普遍认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个人的自我印象有重大关联,一般而言对自己自我印象较差的人,信心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相对缺失,外表不好或家庭环境较差的人,一般自尊心较强且比较自卑。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概念和对自己的认识虽然会受到他人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自我概念从根本上说是自我的印象,由自己的思维、认知和判断等来决定的人类对于自我的看法。因此,自我概念的确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可是这并不是决定因素,自我形象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来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观念就是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不轻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轻易地打击自己的自尊心。

在教育中,一定要发挥爱的作用,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情况要有十足的把握。学生年幼,心灵纯洁,因此一定要对学生开展爱的教育。利用爱,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爱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最终感受到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具有强烈的渴望,表扬是培养小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对学生经常进行表扬,并且利用在班级里开表彰大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轻易批评,并进行慎重处理。

四、总结

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记学生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更多的德育观念,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还可以推动学生人格的塑造,推动学生三观的形成,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从而让小学生“八点钟的太阳”更加的明亮,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杨文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24).

[2]马娴敏.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分析[J].才智,2020(17).

[3]赵有兴.基于立德树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

作者简介:顾倩,女,1992年生,江苏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德育教学语文教学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