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聚集了百年前最有才华的年轻人,也因为年轻人的奋进,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然而在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的团队开始分道扬镳,这也是民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普遍写照。那么,导致他们不同抉择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该剧是从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不久后改名为《新青年》,专门宣传科学、民主和新文化,新文化运动自此拉开帷幕。
《新青年》聚集了百年前最有才华的年轻人,也因为年轻人的奋进,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如果说五四运动是新中国的开端,那么《新青年》就是五四运动的起源。然而在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的这些年轻人开始分化,慢慢走向不同的方向。
《新青年》团队的分道扬镳与结局,其实也是民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普遍写照。那么,导致这些知识分子不同抉择的原因是什么?
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不同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主要依其为哪个阶级服务,代表哪个阶级利益而从属于哪个阶级。不同的阶级意识与政治立场,使五四之后的知识分子队伍内部分化为不同的派别。
因此,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无法找到贯穿整个时代的阶级依托,因而也无法产生深刻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所以他们在与封建主义作斗争时感到力不从心,而不得不从西方资产阶级武器库中借取思想武器。也正因为如此,在那场历时长、规模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们能携手并进。但他们毕竟代表不同阶层和不同社会集团利益,难免有原则、分歧与是非之争。五四后形势激变使这些原则、分歧冲突到不可调和时,知识分子分化为不同派别就在所难免了。
五四运动之后,随着政局的变化,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上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在中西交汇、多元并存的各种学说中挑选出自己认为能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并能为中国人民共同接受,用以拯救社会的最佳理论。那时,正处于思潮激变的时代,知识分子接受了不同的思想学说,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政治态度不同和救国方略理解分歧
五四运动以后,关心民瘼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表现不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略。部分知识分子认为政治只能暂时解决问题,长远的方法应从文化方面入手,他们埋首于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如王光祈、李四光等。另一部分知识分子觉察到只有俄国式革命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威逼中解放出来,于是倾向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恽代英等。有的执意走政治改良途径,如胡适、丁文江等。
五四时期一大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之道,绝非偶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予思想锐进的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借鉴俄国式的革命,可以拯救黑暗的中国。这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看待问题。毛泽东认识到: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而共产主义,即所谓的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在从事的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岗位上埋头钻研,潜心研究,期望个人的奋斗有益于国家,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是一种类型。胡适在美国接受了6年系统的资产阶级教育和美国社会生活熏染,使他牢固地形成了一套资产阶级的观念和方法论。他坚信自由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所以,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时,胡适极为反感,挑起了“問题与主义”之争,这实际上正是他政治和平改革思想一以贯之的结果。
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不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目睹了人民群众所蕴藏的力量,使其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开始把眼光投向人数众多的人民大众。毛泽东指出:“我们已经得了结论,陆荣廷(旧桂系军阀首领)的子弹,永远打不倒曹汝霖等奸人,我们起而一呼,奸人就要站起来发抖,就要舍命地逃跑。我们要知道别国的同胞们,是通过这种方法,维护他们的利益的。我们起而效仿,进行我们的大联合。”
勤工俭学留学生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范例。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感到对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能像前人那样亦步亦趋,全盘接受,要丢掉原来的迷信和幻想。这些知识分子在行动上,从开展反帝爱国运动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例如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朱德、赵世炎、陈毅、聂荣臻、王若飞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共产党员。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民国的各种政治势力不断分化组合,最终在40年代后期形成国共争雄的局面。而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也早已注定了国共两党的结局。
反对革命的胡适则不断向右转化,他既鼓励青年人反封建传统势力,又不赞成他们联系群众,逐渐走向倒退,走向错误。
五四运动以后,当无产者已成为一种新兴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历史需要的已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胡适等人以“宪政”“法治”为改良目标,显然已失去了历史的合理性。而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首的知识分子,则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书写了新历史。
(《东南学术》 叶青/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