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君华
摘 要: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对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交通土建基础实践、城轨交通专业实践、轨道建设岗位综合实践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18-02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历史新阶段。对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当前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能给技术创新带来新的突破,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客、货运量较大幅度增长,轨道施工和后期养护工作量进一步加大,特别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施工、精调精测和工务检测维护方面,因此铁路建设及维护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大幅增加。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力度,注重实践教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对高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的构建内容
1.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技能训练为课间实训,主要内容是测量技能、试验技能和检测技能的操作实习。可设计专业技能实训清单,按清单内容组织实践教学活动。(2)专项技能训练为校内集中实训,主要内容是设计专业实训项目并组织实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针对“勘察设计能力”的培养,可设计工程测量实训、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中小桥梁结构设计等实训项目;针对“招投标能力”的培养,可设计投标文件编制、施工预算、工程概预算软件应用等实训项目;针对“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的培养,可设计综合试验实训等实训项目。(3)综合技能训练为校外顶岗实训,主要内容是针对“工程施工与组织能力”和“质量验收与评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到施工岗位进行实训。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可设置毕业综合实训,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签约单位的要求安排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内容,实现“订单化培养”。
2.构建交通土建基础实践、城轨交通专业实践、轨道建设岗位综合实践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平台
(1)基础实践平台。主要内容是构建测量技能、试验技能和检测技能的操作实习平台,设计适合专业群发展的基础技能实训清单,按清单内容组织实践教学。基础实践平台只针对一年级高职学生,注重对学生的测量技能、试验技能和检测技能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职业岗位对接。大部分基础实践平台都可以配合相应的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2)专业实践平台。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设计专业实训项目并组织实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针对“勘察设计能力”的培养,可设计工程测量实训、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中小桥梁结构设计等实训项目;针对“招投标能力”的培养,可设计投标文件编制、施工预算、工程概预算软件应用等实训项目;针对“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的培养,可设计综合试验实训等实训项目。专业实践平台主要针对二年级高职学生,该平台以城轨交通实训基地为主进行搭建。无砟轨道工程实训系统可设置一条60米长的无砟轨道线路,配备国内无砟轨道施工的先进测量系统,模拟实际无砟轨道施工场景。(3)岗位综合实践平台。主要内容是针对“工程施工与组织能力”和“质量验收与评定能力”培养,安排学生到施工岗位进行实训。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可设置毕业综合实训,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签约单位的要求安排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内容,实现“订单化培养”。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顶岗实训平台和毕业设计(论文)平台。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打造一支既精于理论教学又精于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推动教学、生产、产品研发、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对外服务,达到效益最大化。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能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规范,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综合办学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还会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注重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实训基地良好的生产和管理氛围,可以进一步推进校企联合、校企合作,将先进的企业要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校更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2.对策
其一,更新专业仪器设备,满足分组学习的要求。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专业仪器设备,满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同时满足相关系部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其二,打造一个符合无砟轨道施工与工务养护最新要求的软硬件实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其三,设置不同的故障,引导学生分析与确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最短时间内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缓解人才需求压力。其四,将生产型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将行业、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教学、生产融为一体。其五,承担企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面向专业对接区域和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同时为相关中职院校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3[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建,林鸿睿.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2(12).
[3]杨艳.厦门市地方高校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4]麻冰玲.铁道车辆专业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06).
[5]鲍风雨,杨科举.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6]谭丹.創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03).
[7]刘亚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