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2021-04-25 03:57郑丽娟
教育界·A 2021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要素工具

郑丽娟

【摘要】要想有效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就要合理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他们把隐形思维变得可视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文章分析了可视化思维工具概念,提出了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中的运用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工具;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课题“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XDL-2019011)阶段性成果。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是学生学好地理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高中地理知识较多,包含很多领域,且各领域的知识点结构都很复杂。所以,地理学科学习并非简单地探究地理位置特点,而是需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合理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看待和思考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信心,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可视化思维工具概念分析

可视化思维工具,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运用各种图解形式,把模糊的思维变得直观明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思维工具。其主要方式就是利用不同的图解把思维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信息处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二、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策略

(一)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地域性。各区域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差异,这和当地的地理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要综合地分析地理要素,就需要学生不仅单独分析某一个要素,而且要立足于整体全面地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了解不同要素间的关系,还有人类认识以及利用环境中对于局部和整体关系的处理,分析把握自然地理现象与规律产生的原因。

教师在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学生活动以及地理问题研究设计进行培养。基于此,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地理思维手册,让学生应用可视化工具体现自身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开展综合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自然地理环境,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自然环境当作一个整体呈现出新的功能,即生产与平衡。因为各要素并非固定不变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些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会影响到总体的环境状态。”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阅读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藏羚羊每年的繁殖率与存活率,还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如水源、食物、避风处、气候、人类干扰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分析不同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平衡,阐述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的现象。让学生使用平衡功能原理,分析藏羚羊生存环境中需要有什么自然要素,还有各自然要素的关系,最后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展示分析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可视化工具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掌握情况。比如下面图1就是学生绘制出的可视化思维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思考过程,会不知不觉地用线条将不同的要素联系起来,对现象进行再次展示,综合分析相关构成要素,在对地理现象演变过程的分析中找到产生该地理现象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2主要是人文地理,虽然看起来教材内容变少了,但是教师需要做的工作增加了,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开发课程资源,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展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加学生的成功體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2]。整体学习就是通过整合学习内容与学生整体参与来实现的。教师要整合单元的整体学习,分别从整体感知、分层突破以及整体输出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做到“面-点-面”地学习,不仅仅学习知识,而且要认识学科本源。教学步骤:首先,目标导向;其次,独立合作;再次,师生间沟通;再其次,测评反馈;最后,归纳反思。

(二)地方的综合分析

也就是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分为内外与外部。内部综合分析就是先对区域发展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之后研究促进区域长远发展的对策与方向,促进人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基于必修1和必修2,必修3主要是研究区域地理内容,将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当作中心,对问题的不同阶段进行探究,展现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区域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区域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剖,提炼出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的有关思维方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可视化思维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式学习。教师给学生提出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课前看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展示成果,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先是明确主题,之后是研究,然后是归纳展示,最后是迁移运用。

比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些过程组织教学。首先,课前明确要研究的主题,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观看教师提供的资源包,在互联网中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并上传分享。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之后上传到网络中,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的任务。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未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拿到班级中由所有学生一起讨论。再次,归纳展示。学生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建立知识网络,同学间分享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对自己的思维作品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后,迁移运用,这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和课后的,学生归纳主题研究的有关方法,灵活运用研究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有所用。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课程标准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对其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过程进行分析,并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显性化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阐述工业化进程;第二,归纳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运用到其他经济发达区域分析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在地方综合分析中,能够感悟到“因地制宜”这一思想,了解地理学科的关键价值取向,即促进区域发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能只学习相关的地理环境要素,还需要对不同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把握,最终对区域进行研究,把握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思维方法,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时间与空间的综合分析

主要有空间格局、时间演变的静态分析及动态分析。在地理领域中有很多内容都和空间有关系,如农业地形形成、各区域海水涨潮运动、气候特点、交通轨道设计等。学生在学习中要立足于空间层面对各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进行认识和分析,体会空间转换的过程。比如在时间层面上,可以展现不同地区的相关变化,比如气候、人口、地形地势等。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可以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综合分析时空,不要片面分析时间或者空间,只有都涉及,才能做到全面,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发展[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维度对地理现象与事物进行分析,全面地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观察及认识,辩证、全面地思考地理问题,做到迁移应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辅助学生的地理学习,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慧超.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何美.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李玉磊.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相关探索[J].华夏教师,2019(15):76.

猜你喜欢
可视化要素工具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