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云
【摘要】小学教育管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在思想上与行动上保持自信、乐观与积极,进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文章就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展开了探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激励策略;运用
一、前言
小学教育属于教育的启蒙范畴,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使其在知识上有所积累与收获,而且是为了让其在心灵发育与成熟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使得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出热情、自信、自强等受益一生的美好品格。健康拼搏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行良好的铺垫。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为学校管理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1]。
二、激励策略对于管理的促进
激励策略几乎适用于任何一种类型的管理,因为它可以激发被管理者的信心与斗志,让其在组织中贡献出更加有效的力量。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策略的科学运用可以减轻学生在集体中因不够突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还可以通过榜样的树立来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和激发他们潜在的斗志。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在成长中面对各种问题与困惑的学生而言,恰当的激励对其的成长与个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这样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很多学习上或心理上的困难,最终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身心的共同发展,并为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激励策略缺乏公平性考虑
由于对激励策略重视度不足,当前许多学校对于激励策略并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只是依照以往对优秀生的评判态度给予语言或物质上的鼓励,使得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长期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对待,而成绩不突出的学生的闪光点则得不到关注与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都会对这一高度稳定的策略感到漠然。这一不公平的激励制度使得激励策略的运用只对部分学生有效,而从整体的教育管理角度来看,这样草率的实施路径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二)激励策略缺少整体性考虑
无论是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还是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各类激励,激励策略的运用总是倾向于对个人表现的鼓励,而忽视了团体努力,很容易引发个人与团体间的利益矛盾。学校所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由不同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即使是单人的竞技类项目也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与鼓励。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的荣誉如果仅由一人获得是不能被所有学生所信服的,不仅体现不出激励策略的公平性,而且容易引起团队内部的矛盾。
(三)激励策略制定者与实施者角色分离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虽然教学方向和各项制度都是由学校管理者所制定的,但每一项制度与策略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也是教师。然而当前小学教师在落实学校制度与相关策略时,权力是极为有限的。对于相关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多数教师无法质疑或阐明自己的观点,一味地执行。教师在执行有异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时,倾向于机械化地传达和实施,使学生感觉不到被人性化对待。类似于这样的激励机制如同鸡肋,可有可无。
四、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一)制定多元化激励机制
在实施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时,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它所带来的效果,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是围绕知识技能与引导成长而展开的。新课改后,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教学要注意落实这一要求,避免空喊口号,只注重学习成績。小学的管理者要将激励策略的实施对象设定为所有学生,并从多个角度设定激励标准,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校园最具正义感奖励、校园奉献评选、阶段努力奖评比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的价值感、荣誉感与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心态,并能对成绩的提升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小学生都想要被肯定。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现代教育策略,正面展开激励,远比传统粗暴打击的教育模式效果要好得多[2]。
(二)增设整体性激励环节
每一个杰出个体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团队的付出,即便个人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整体环境的影响。因而,比起对于个人的赞赏,对团体的激励更能让每一个人的付出得到相应的肯定,从而使团体内部更加团结,也能使个人荣誉与团体利益间的矛盾得到很好的缓解。当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普遍忽略了团队的价值,使得班级、团队内部成为相互竞争的对象,这一结果并不利于良好学风的构建,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恶化个人与团队间的矛盾。因此,学校管理者在设置激励策略时,要多增设以班级团体为奖励对象的评选活动,这样有助于团结班集体,并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奉献思想的提升有所帮助。同时,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集体的一员。如果学校仅对教育管理的对象学生进行激励而不对参与班级建设、付出诸多辛苦的教师适当给予物质或名誉的表扬以作激励,久而久之,教师就会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变得机械麻木。缺乏积极性的教师团队无法将激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就会影响学生对于学校激励机制的解读。
(三)下放激励策略实施权力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相较学校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所以通常认为教师比学校管理者更清楚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薄弱点。他们眼中哪些学生值得被激励,哪些学生需要激励也会通过成绩以及其他信息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往往相较学校的管理团队更应具有激励策略的决定权与实施权。但很多学校仍然依照传统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与教学分开,仅凭借学习成果评判学生是否应得到激励,导致学生最终不认可这一激励策略,而不够人性化的策略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若要使激励策略能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学校管理者就要放开权限,例如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相应的激励项目,提交有资格参与评比的学生名单,直接运用相应的激励策略,实现人性化管理。
(四)制定目标与设立榜样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挥学生潜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3]。因而,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应和学校管理的目标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潜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激励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学校管理者不应干涉教师在教学中所制定的具体教学目标,但可以将每一教学阶段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以调整教学方向,这是实施激励策略的基础,也是重要参考标准。管理者可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如为氛围较为沉闷的班级制定活跃参与课外活动的目标,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体制定有助于成绩提升的目标。此外,树立具体的榜样也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有了具体的挑战目标,学生的斗志和积极性会得到较好的激发,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关怀,拉近情感
有了斗志的激励,还少不了情感培养,否则校园只会充满竞争而缺少和谐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运用激励策略的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活力与动力。为保证校园氛围的良好,学校管理者还要发挥情感作用,促进建立被激励者与榜样的良性竞争,不只是拉近学生间的感情,还有教职员工间的情感、师生间的感情。只有校园中的所有人员都其乐融融,校园氛围才能够更加正面、阳光,学生的心态才能够更加向上。具体来说,学校可定期开展交流会或茶话会等活动,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开展情感交流,缓解剑拔弩张的竞争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学校还可以举办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其自信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与机构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不例外[4]。但与其他类型的管理不同,小学作为教育启蒙的场所,其管理不光是对学生配合度、学习质量与效果的管理,还包括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这一内容的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难度,即成绩与品德两手抓。激励策略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成绩,而且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拼搏等美好素质的发展,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黎维毅.激励机制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策略[J].南北桥,2020(08):110.
李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激励策略的有效运用浅析[A].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C].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
崔焕引.激勵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37-38.
蓝赠庆.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