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琳
“中考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耿耿正蹲在肯德基门口,舔着甜筒,抬起头,无意中看到路过的朴素无华的沈屾,背着书包,前往补课的路上。她记得沈屾脚步不停地从她身边走过,神色平静。”
当我翻阅到这儿的时候,莫名觉得有些熟悉。半晌,我才想起了初二的那个夏天。
那个平平无奇的周日午后,我站在商店的玻璃窗边,望着从补习班出来的J和M,肩并肩地从窗前走过。我油然而生一种负罪感,好像那会儿我应该在补习班或者图书馆,埋头苦读才对。
高中的校长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还太浮躁”,他说我们少了点狠劲儿,或是说野心。不能像那些游泳的人一样,扎一个猛子就钻进水里去。
《你好,旧时光》中的沈屾,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人——据她自己形容,比别人都具有企图心的人。这种“企图心”,不是目的,不是抱负,不是理想,而只是“我必须”。
看书时,我们大多会不约而同地怜惜弱小但坚强的女主角余周周,却很少会想起在小说中昙花一现的沈屾。她消失在余周周的高中故事里,但沈屾的故事因自身而存在,从来不是为了衬托什么。
在初中,沈屾是无可辩驳的年级第一,传闻中的学习标杆。在旁人眼中,她的生活里只有读书,高压而无趣。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天在安排沈屾和余周周的人生时,显然是把她们放在同一筐子里的——但是,又有些不同。
余周周的成功有着偶然的因素。若她没有主角光环,也不会那么顺风顺水。她太优秀了,除了有些不圆满的身世,她几乎是完美的:模样出众,多才多艺,八面玲珑,总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别人的喜爱。
而沈屾,父亲残疾,很少得到来自除了父母以外的关怀。于是她“必须”要成绩来证明自己,尤其是向嘲笑她的姑母。她的一切成就,都是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堆砌而成的堡垒。
若说主人公是一腔热血的英雄,那么沈屾则是一身孤勇的骑士。她努力读书,只为了无愧于心。可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像是极度的通货膨胀,努力,给她带来的是无限贬值的回报。而她的骄傲又不允许她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每次命运的转折,于她都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
如果说,主人公的故事是为了向我们证明“善良的人总会被命运善待”,那么沈屾的故事则是为了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只是胜利者自谦的借口,现实正如毛姆所言:“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熬夜熬到胃溃疡,读书读到低血糖。”当高中的年级第一站在报告厅的台上,激情昂扬地向我们讲述这句话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没有这个勇气。
我始终缺少来自生活的锤炼。我自以为儿时父母不和及家境清贫,造就了今日的我。可再看沈屾,她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学会了成长。
那年中考,J虽然发挥失误,但还是以本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之后她如鱼得水,在人才济济的高中再次鹤立鸡群,光芒耀眼。而M在那次大浪淘沙的中考中遭遇了挫败,无缘重点高中。
至于我,则惴惴不安地考入了重点高中。我没有余周周的资本,也不如沈屾倔强。但如若不能成为余周周那样的人,我想,像沈屾也不错。至少,她有自己的骄傲,从不会为选择而痛苦、纠结。做自己的骑士,纵马向前。明烛天南,跋山涉水而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