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峰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建设国内统一市场,这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对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更安全、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
高标准市场体系探索和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单一消费品市场和单一所有制形式的十分简单的市场体系结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今,我国既有现货交易市场,也有各门类的期货交易市场,丰富的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建立,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发育并茁壮成长,专业化区域市场不断发展,逐步构筑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统一市场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市场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一大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这是党中央顺应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的迫切要求,结合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发展实践,研究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和我国4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体系,建设什么样的市场,一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理论上不断深化对市场体系的认识,实践上拓展和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经济发展正从出口导向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进入打造强大国内市场并推动市场走向高效高质发展的新阶段,为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14亿人口市场规模和纵深广阔的统一市场优势将为世界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使我国市场发展成为重要的世界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以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变化为基础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也成为我国统一市场与国际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
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是建设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一体化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体制机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正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如下,一是明确高标准市场体系运行基础是市场体系基本制度,即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制度。二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实现要素高效配置和高质量市场营商环境。通过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商品、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促进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形成诚信守法、高效规范的市场营商环境。三是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的制度保障是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以及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三、建设国内统一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本目标
《建议》提出,要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全国统一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在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各地市场优势互补、高效顺畅、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消除市场封锁、地方保护,促进商品和要素依据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统一市场建设应按高标准市场体系规范来建设推进。一是国内统一市场是经济大国和强国的“标配”。纵观世界近代史,欧美各国在发展成经济强国过程中都经过战争或改革,废除城邦关卡,扫除城乡障碍,形成统一市场,各种生产要素得以在地域间、城乡间、不同市场主体间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最优化,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二是统一市场的障碍是市场分割和市场垄断。统一市场的改革阻力来自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限制,不同地域有各自扶持的企业和品牌,各种门槛或明或暗,利益藩篱高筑,外地同质企业和产品难以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对外贸易繁荣,企业利润空间大,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对外贸易波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统一市场的紧迫性就显现出来。三是破除市场分割和市场垄断需要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中,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市场体系基礎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可见,通过制度改革,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动准入、竞争、监管、开放等制度改革和制度开放,扫清市场建设障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全国统一市场才能得以形成。
当然,建设统一大市场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是市场存在准入壁垒,例如地方补贴本地产品,对外地产品设定歧视性价格、通过工商质检设置技术壁垒,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附加规模、资质等条件,限制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入本地市场等。二是要素市场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资本要素配置仍然扭曲,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内外资门槛不同,上市公司等退出机制不完善,资金不愿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制度尚不完善,市场交易缺乏信任基础。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职称、资格不能互认,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高层次人才优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多轨运行,统一市场难以形成。科技成果职务发明产权制度和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有待确立。数据的产权界定、流动、共享及垄断等问题仍未解决,数据市场尚未建立。三是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刚刚起步,现代流通网络尚未完善,市场资源信息、社会信用的统一市场服务和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市场监管和服务一体化亟待提高。
四、“十四五”时期高标准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统一大市场可以统一为高标准的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度建设是其内涵,统一大市场则为其外延。落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才能形成国内大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因而成为下一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落实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切实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加快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一是以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前提,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条块分割、准入壁垒等各种痼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破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
二是切实发挥好政府作用,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企业准入标准、监管标准,以及区域政策协调平台,促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对接与整合,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和创新力竞相迸发,真正形成国内统一大循环。
三是扎根于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先进市场基础设施,顺畅市场流通环节,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畅通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体系,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二)健全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制度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现在地理和空间上,更体现在统一市场制度规则上。公平竞争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全面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才能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一是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控制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行“全国一张清单”,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各类显性和隐形门槛,弥合各地市场分割,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力度和政策执行的透明性,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预期。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与公开评估机制,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持续升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需要落实“一年一修,动态调整”,在技术层面与新经济紧密结合,在政策层面与“放管服”改革充分匹配。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公开、客观地评估负面清单,使政府和市场主体多维视角了解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改进方向,基于相关法律框架不断放松市场准入限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目前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2021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竞争政策先行落地的实施方案,表明竞争政策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政策,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可以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应废尽废、应改尽改。
(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高效率的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市场推进土地要素有效配置,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积分落户制度来引导劳动力及高端人才有序流动,通过完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来推进资本要素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来充分发挥各类要素向先进要素聚集并形成技术研发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完善大数据交易、流动、共享与监管的统一规则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和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来持续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高效高质的要素市场配置体系。
(四)通過制度开放与持续改革,建设尊重国际规则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开放接轨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
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将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试点,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推动了自贸区与国际市场的商品、资本、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投资环境。推动贸易结算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分阶段开放的试点改革,发展多层次和更有深度的金融市场,由贸易导向加速转向技术创新引领,形成商品、资本、技术、人才的高端要素优化配置。注重将经济安全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底线,经贸活动强调互利共赢,金融开放要防控国际金融风险与国家经济安全,人民币国际化要突破美元垄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只有真正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制度、规则、标准有序开放并形成统一规则标准,才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良性循环,将中国市场真正建成国际性的消费市场,发展成为新发展格局的真正基石。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所竞争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