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镇中心卫生院,广东 清远 5134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体内胆红素发生异常代谢所致的血液胆红素水平快速升高,进而表现在皮肤上的一种病症[1],通常是在新生儿出生2~5d 左右发病,有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有些是疾病因素等造成的,一旦发现新生儿患有黄疸应立即对其进行治疗,如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引发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症,不仅影响新生儿健康生长,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新生儿的死亡。现今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蓝光照射等,对于药物治疗方案来说,其临床效果有限。蓝光照射是通过窄谱光源所发射出的一种冷光,能够使体内没有结合的胆红素给予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而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能够发现:蓝光照射是当前临床关注的一个比较理想的疗法[2],本次实验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30 例患有黄疸症新生儿在蓝光照射下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筛选出本院新生儿科在2017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接收的患儿30 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组与研究组,各15 例,全部患儿均通过临床筛查已确诊是“黄疸症”,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的男3 例、女2 例,胎龄36~43 周,平均(36.95±3.48)周,体重2200~2978g,平均(2384.36±305.96)g;对比组中,男8 例、女7 例,胎龄36~42 周,平均(36.12±3.22)周,体重2400~2987g,平均(2419.12±311.78)g。对比两组患儿的常规资料(P >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下进行对比实验。
筛选条件:①新生儿黄疸病症满足儿科学的临床诊断要求;②通过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发现结果无异常;③患儿家长了解此研究内容及目的,且主动参与其中。
筛除条件:①合并急性、慢性感染等病患;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属于病理性黄疸者。
30 例新生儿在入院时需要检测体内的总胆红素与血清间接胆红素,并且在入院后2d 左右再次检测以上两个指标,另外还需要确保其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同时,如必要时,医护人员需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进行牛奶喂养,全部新生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仪器生产公司为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其操作流程包括:①新生儿在治疗前需佩戴眼罩并包好尿布,确保新生儿眼部、肛门、会阴等部位不受照射影响健康;②然后医护人员对蓝光照射仪进行调节,确保蓝光照射箱温度维持在28℃~31℃区间范围内,蓝光波长维持在445~460mm 之间;③对于哭闹严重者,需要给予抚触及安抚,通过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等情绪;④在患儿躺入治疗箱中后,需要在患儿背部放置柔软的毛毯,避免长期压迫而引起的不适感;并且在治疗期间,每隔15min,调整患儿体位,左侧卧、右侧卧、平躺等依次轮换;⑤结合治疗室内的温度变化,灵活调整箱温,避免治疗期间患儿过热或过热,从而引起不适感;⑥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哭闹、肢体躁动等,若需要喂水、喂奶,则需要在结束放回患儿后观察其是否溢奶,是否呕吐等。对比组新生儿实施短时间蓝光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不超过6 小时,且每次蓝光照射时间需要间隔3 小时,每日2 次即可。研究组新生儿实施长时间蓝光照射,新生儿每次照射时间需保证持续16~18 小时,每日1 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照射过程中需做好新生儿的补水工作,待新生儿照射3 日后对新生儿是否发生哭闹、腹泻、皮疹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
详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治疗前、治疗24 小时、治疗72 小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示新生儿黄疸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新生儿黄疸症状大部分好转,无效说明患儿黄疸病症没有缓解[3],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详细记录新生儿发生哭闹、腹泻、皮疹及发热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以上实验均通过SPSS 27.0 展开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指标通过(n,%)进行说明,然后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如血清胆红素指标通过()进行说明,然后实施t检验,如果最后的结果P>0.05,则说明此实验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果P<0.05,则说明此实验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通过对比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指标,最后发现,在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优势(P >0.05),不过,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远小于对照组(P <0.05),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优势,具体可参照表1。
表1 各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对比()
表1 各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3.33%远小于对比组的60%(P <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可参照表2 介绍。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中最为常见且多发性的问题之一,一般新生儿黄疸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约占85%以上新生为生理性黄疸症[4-5],症状较轻新生儿表现为浅黄色局限于面部颈部,症状较重新生儿先头后足后遍布全身[6-7]。目前,针对于新生儿黄疸症临床中多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式下能够有效抑制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且蓝光照射下445~460mm 之间的波长能够在新生儿血清中形成光异构体,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的方式就能够排除体外,最终实现胆红素指标的下降[8]。另外,临床中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蓝光照射时间下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短时间蓝光照射下新生儿受照射时间的影响,体内胆红素排除相对较少,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长时间蓝光照射下新生儿处于持续性的蓝光照射,更有利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除,照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做好及时补水、控制照射箱温度等工作,能够保障新生儿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更好治疗病症。
表2 各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综上所述,长时间蓝光照射下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见,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