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始终不容忽视。高素质、高效率的员工,是事业单位办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根本保障。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性,激励机制往往会成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指出了事业单位目前在人力资源激励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如何寻求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了探索,力求通过激励方式的推动,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与民营企业不同,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往往相对稳定,员工按部就班完成分内工作,这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多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激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采取的激励措施简单而低效,无法真正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这不仅会大大降低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而且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缺少活力,难以与新时期的社会变化相适应,从而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设,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让激励方式得以落实,激励效果得以体现,让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在改革中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激励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
在人力资源的激励方面,事业单位并非毫无办法,事实上多数事业单位都能拿出自己的人力资源激励方案,并付诸实施。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很多管理者的思維滞后于时代发展,导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管理手段简单而僵化,缺少弹性和柔性。体现在激励方式上,就是激励机制表面化,没有在激励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管理者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方式,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却没有关注员工在心理方面的诉求;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中仍然片面强调集体发展,对于员工个人的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导致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这样激励的结果,是员工看似得到了激励,实际上仍然是工作任务的附庸,员工个人的意愿和利益,没有在激励中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员工对于激励不为所动,积极性的调动更是无从谈起。
(二)薪酬激励形同虚设
在所有人力资源激励方式中,薪酬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当员工的薪酬随着贡献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很容易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然而很多事业单位的薪酬激励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不能很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也难以在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中起到作用。归根结底,在于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仍然是基本工资,统一分配,市场导向的竞争机制虽有引入,但面对工资分配的刚性标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基本工资水平取决于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虽然保证了员工的工资收益,但一味地平均分配,就会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情况,员工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及其所作出的贡献,无法通过薪酬得以体现。这不但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导致员工对于工作态度消极,而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进行评估,降低了事业单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效率。
(三)绩效考核作用发挥不充分
任何机制的运行效果,都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衡量,没有考核也就没有制约,就没有保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得以落实的必要手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资金一直从国家获取,分配方面也是一味平均,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励方式的改革和推进,也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缺少了必要的激励和鞭策,员工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也无法在工作产生成就感。长此以往,势必会在事业单位滋生出消极懒散、缺乏活力的工作作风,这不仅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低下,而且也会妨碍员工个人的发展。
(四)激励制度发展与现实情况脱节
事业单位进行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在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纷纷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降低了原有的福利待遇,取消了很多员工福利。部分单位为了节约资金,干脆放弃了物质激励,这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福利待遇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事业单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一旦福利待遇下降,很容易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此外,事业单位在人才的使用方面往往限制较多,管理较严,不给人才以发挥能力的空间,即便员工的能力出众,在诸多的束缚下也难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管理会极大地限制员工的个人发展,使员工失去进取心,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即便事业单位采取了激励措施,员工碍于各种条条框框,也仍然无法放开手脚。
(五)激励制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浓厚的行政色彩,是事业单位管理的特征之一,这使得事业单位在激励制度的落实中往往容易出现官僚主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评价不够客观,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的激励,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通过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使员工对激励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激励方式在事业单位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从而对激励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在平均主义的影响下,很多事业单位对于激励方式的态度和工资制度一样,都是“一碗水端平”,无论岗位的价值几何,无论员工的贡献大小,激励方式大抵相同。有的员工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却与其他员工没多大差别,这会造成员工的心理不平衡,打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激励也成了无用功。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有效方式的探索
(一)人力资源激励的基本原则
首先,切实做到以员工为主体,围绕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切身利益采取激励措施,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确保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员工成长,满足员工需要,符合员工利益,激励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敢于放手,为人才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才的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得到实现,从而激励他们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人力资源激励要避免官僚主义和平均主义,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员工的贡献和价值与激励相对应,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激励的整体效应。
再次,激励要做到多种方式并行,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激励,在人力资源激励中同样重要,只有精神方式,没有物质方式,容易导致激励空泛化、形式化;反之,只有物质方式,没有精神方式,激励就会沦为单纯的物质驱动,也不能真正满足员工的个人价值需求。所以必须把不同的激励方式结合起来,让激励更加合理。
最后,人力资源激励要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按照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激励。不同员工对于激励的看法各异,有人倾向于物质方面的奖励,有人更希望能够在精神层面获得肯定,如果激励方式都是“一刀齐”,也很难对所有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所以事业单位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也要灵活机动,针对员工个人需求来调整激励方式。
(二)改革事业单位人才机制
事业单位的人才机制的构建,是人力资源激励得以落实的基础。良性运转的人才机制可以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力结构的科学合理,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让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仍然很不彻底,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仍然采取编制限定的方式,而且行政手段使用较多,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这不但会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运转。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要得以落实,就要先对人才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人事代理制度是人才机制完善的关键途径,事业单位以委托的形式,把人事业务交给代理机构打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代理结构管理人事关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局面,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灵活,市场竞争机制和人力资源激励的作用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事业单位的角度而言,代理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员考核、激励、引进和淘汰的效率,有力地保证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员工的角度而言,代理制度让事业单位“铁饭碗”思想荡然无存,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意识,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是一种鞭策,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激励效果的提高。
(三)完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管理者要及时转变激励观念,摒弃僵化过时的激励思维,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从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的激励要与单位的人才战略相适应,从而让激励的价值和效率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其次,事业单位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担任的职务不同,即便是同岗同职,所作出的贡献也不一样。对此,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激励标准,既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来获得奖励,又要保证奖励与贡献相称,切不可一概而论,对激励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员工在渴望奖励的同时,也渴望公平,事业单位一定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要打破“职称决定待遇”的固有观念,在激励标准的制定上,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而不是职称越高,待遇越好。在员工的职称与其实际工作能力与贡献不符的时候,不因为其职称低而吝惜奖励,也不因为其职称高而盲目奖励,这样才能确保激励的公平客观,令人信服。
再次,激励方式要注意多元化,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也不是单纯的口头表扬,而是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给予薪酬、福利等物质奖励或荣誉、升职、学习机会、工作权限等非物质奖励。不同形式的激励,代表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对员工所作贡献的肯定,通过激励,员工不仅能够得到实惠,而且其个人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从而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开始新的工作,激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后,要构建激励反馈机制,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员工对于激励的态度,发现并解决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提高人力资源激励的效率。所谓众口难调,任何的激励机制在落实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激励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完善激励机制,而且激励反馈机制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管理者广开言路,听取民意的积极态度,使员工乐于通过反馈,与管理者进行交流,这对于员工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四)强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
要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确保绩效考核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就要先明确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并不是走形式,更不是为了刁难员工,而是为了督促员工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所以绩效考核要切实反映出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贡献,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客观。绩效考核的指标制定要注重科学合理,而且指标可量化,防止因指标模糊而导致考核结果偏差,甚至考核无效。在对员工业绩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员工所创造的效益,而是要将评估标准细化,岗位不同,职责不同,标准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标准层层落实。在实际的考核中,要按照不同岗位职责所对应的标准,安排与之相应的考核内容,以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所有员工的工作绩效都能得到正确的评价,降低主观意志因素对绩效考核的影响。绩效考核结束后,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奖励或惩罚措施,这是体现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无论绩效考核的标准如何严谨,考核过程如何公正,考核评价如何准确,如果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仍然会被员工视若无睹,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把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让考核成为激励的依据,而考核的意义则通过激励得以体现,从而促使员工对于工作更有积极性和紧迫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五)重视人才的培养
事业单位的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他们往往更在意自己未来的发展,相比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自我提升的机会和良好的发展规划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对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安排年轻员工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未来的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培训学习中表现优异,未来可期的员工,单位可以在工作中給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单位则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员工升职、加薪等不同方式的奖励,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在事业单位营造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很大程度依赖于完善而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与人力资源激励的基本原则相适应,需要有良性运转的人才机制作为基础,需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作为依据,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条件,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岩.刍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81.
[2]杜柏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4(9):16.
[3]周静.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时代金融(下旬),2013(8):204.
[4]马庆丰,李连辉.激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6-17.
作者简介:祝柳(1985— ),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