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梧桐种植与景点题名意象研究

2021-04-24 06:55杨晓东许婷
风景园林 2021年2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题名梧桐

杨晓东 许婷

梧桐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常提及的植物之一,“大部分词句中所谓的梧、桐等均指梧桐”[1]。中国台湾学者潘富俊在《草木缘情》中对历代文学作品中植物出现的频次进行了统计,梧桐在大部分诗、词、曲中出现的频次都在前十位。梧桐“木无节而直生,理细而性紧,皮青如翠,叶缺如花”[2],其在传统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当前园林建设中,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等大量的外来植物备受青睐,而中国梧桐(Firmiana simplex)等性状优良、文化底蕴丰厚的本土植物却遭遇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传承不力和文化自信不足造成的,因此,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之梧桐文化意义重大。

关于梧桐文化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1)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梧桐文化的综合性研究;2)对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文学类型中的梧桐文化研究;3)对桐叶、桐孙、桐枝、疏桐等意象的专题研究。风景园林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梧桐的栽培历史方面,且不够深入,而梧桐在古代园林中造景方式和景点题名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属空白。中国传统私家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和景点题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如以“小山丛桂”和“桃花源”为范式的种植模式,以陶弘景听松风典故题名的“松风意象”[3],以王子猷种竹典故题名的“此君意象”[4]等,因而关于梧桐在古代园林中造景方式和景点题名艺术方面的研究尤显重要。

1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梧桐的种植

1.1 古代园林中梧桐种植发展概况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以梧桐命名的地点,如舜帝南巡驾崩之地苍梧山,“因其地多梧桐,色苍”[5]而得名;商代则开始出现以梧桐命名的宫室,《史记·殷本纪》载太甲即位之初昏庸残暴,于是宰相伊尹“放之于桐宫”[6];西周初期梧桐可能已在宫廷中栽植了,据《吕氏春秋》所载,周成王“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至春秋时期已有以梧桐命名的园林,《吴郡志》卷八有云:“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园也”;汉长安有以梧桐命名的青梧观,《西京杂记》记载“观前有三梧桐树”;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隋都洛阳宫城内“遍植梧桐”[7]117;唐朝大明宫建造之初庭院中列植白杨,《历代宅京记》载左骑卫大将军契苾何力视察时认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8],监造梁孝仁于是“更植桐柏”;北宋皇宫内以梧桐作为行道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宝津楼宴殿“横道之南,有古桐牙道”[9];清代圆明园中有碧桐书院,乾隆诗序曰:“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10]。

六朝时期,梧桐开始广泛应用于私家园林中,《梁书》记载刘峻在东阳紫岩山构筑山居,园中种植梧桐,其《始居山营室诗》曰:“香风鸣紫莺,高梧巢绿翼”[11];唐代李德裕在洛阳的平泉山庄中也种植梧桐,其《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叠浪石》诗曰:“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从春园中“桐梓桧柏,皆就行列”[12]。此外,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朱长文《乐圃记》、蔡确《北园记》等都有关于梧桐种植的记载;元代的私家园林中也常种植梧桐,如《元明事类钞》载曹氏园中植梧数十亩;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梧桐种植更加普遍,其应用频率仅次于竹、梅、松、柳、桂、桃。

1.2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梧桐常见种植地点和种植方式

1.2.1 庭堂斋室附近

“青桐有佳荫,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13],正如明代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所说,梧桐树姿挺拔,枝干青翠,夏季冠大荫浓遮阴效果好,秋冬落叶不影响室内光线,因此最适合作为庭荫树。明清私家园林中庭堂斋室附近种植梧桐的记载最多,如《疁城秦园》载上海嘉定秦园一小院中碧梧高出檐;明代张岱《陶庵梦忆》载浙江山阴陶庵不二斋前庭院“高梧三丈,翠樾千重”;清代奕譞“在经营园寝和闲居别墅期间,大量移栽树木、培植花卉”[14],其《倚嵩园分艺花木濒行示仆》诗云“池柳庭梧取次栽”。明代西林园位于无锡城外的胶山,从张复《西林图册》之“椒庭”(图1)中,可见其庭前梧桐三株,修直挺拔,“仙鹤翔舞,乱石小径从庭侧绕过,可见远山巍峨之景”[15]。

庭院中栽植梧桐,尤以书屋附近最多,明清时期的园记和诗序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明代郑元勋《影园自记》描述其园中读书处“梧柳障之”;清代徐枋《吴氏邓尉山居记》载书屋前植修梧,高枝入云;北京听雨楼为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东楼故址”[16],清代戴璐《藤阴杂记》载园中有“桐华书塾”[17];王昶《蒲褐山房诗话》载北京诗龛有“梧门书屋”[18];查慎行《自怡园二十一咏偕西厓前辈赋呈副相揆叙》记载北京自怡园中有“桐华书屋”;陈诒绂《金陵园墅志》载南京可园有以倪云林洗桐典故题名的“洗桐书屋”等。此外,明清时期的画作也对此多有描绘,如明代的《学童图》描绘了一位勤奋少年读书的场景,书屋前所植即为梧桐和桂花(图2)。庭院栽植梧桐,通常为孤植或对植,如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记》中细致描绘园中孤桐“横径尺五寸,耸峙高秀,夏月庭院皆碧色”[19];冯恒《孤桐书屋记》云其书屋旁桐叶绿荫四布;明代邹迪光《愚公谷乘》载晚菘斋庭院对植高梧;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则描述其双桐书屋“修桐百尺,清水一池”[20]等。

1.2.2 园路堤岸

梧桐因遮阴效果好,枝下较高,不影响行走,还通常作为行道树种植。明代顾起元《咏遯园》描述园中小路两侧“高梧青欲流”;明代施绍萃《西佘山居记》载园中有梧桐和桃花交替作为行道树的小路三折;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描绘小洪园内石路两侧有碧梧翠柳,水木明瑟。水边栽植梧桐也是常用手法,如明代冯梦桢《结庐孤山记》载杭州孤山水池边有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为园中树王。清代黄周星《将就园记》载华胥堂前池畔杂植名卉,间植梧竹;明代汪道昆《曲水园记》载池西堤上植七株梧桐;明代李维桢《毗山别业记》载小岛上植碧梧数株。

园路与堤岸种植梧桐,通常为列植,如明代张绍槃《自得园记》载湖北自得园中“椅桐夹道”;清代高士奇《江村草堂记》载兰渚后碧梧夹道,“行其下者,衣裾尽碧”;明代郑元勋《影园自记》载入口处高梧十余株,“交柯夹径”;明代黄汝亨《借园记》载海宁借园内“缘池点树,丛桂抱其阳,高梧幕其阴”[21]。

2《学童图》School Children Painting

1.2.3 亭轩楼阁旁

上海松江的南村别墅为元末明初隐逸文人陶宗仪的私家园林,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杜琼《南村别墅图册》对其景致进行了细致描画,“第五景拂镜亭是一座设在水边的六角茅亭”[22]153,从图中可以看出亭外梧桐耸拔(图3)。再如清代顾汝敬《且园游记》载淮安且园梧亭西有老梧树;明代江元祚《横山草堂记》载浙江横山草堂小轩旁“桐阴藓石”;明代马世俊《晓园记》载镇江晓园远阁旁“梧阴高百尺”;上海秋霞圃的迎霞阁旁也种有梧桐,清代王汝润《冬日同友登迎霞阁七律一首》云“亭前杨柳传春早,阁外梧桐叠雪轻”[23]。

3 《南村别墅图册》South Village Villa Painting

亭轩楼阁旁梧桐种植方式比较丰富,多为孤植、丛植或杂植。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载北京英国公新园中阁旁一株老梧“翠化而俱苍”[24];明代陈文烛《余乐园记》载湖北余乐园容膝轩旁有青梧数株;清代叶燮《涉园记》载嘉兴涉园青未了亭南为长廊,沿廊外杂植梅、竹、桐;清代武汉怡神园中六角亭旁杂植花木蕉桐等。

1.3 梧桐常见的植物配植种类

1.3.1 梧桐与竹

《桐荫抚琴图》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之女仇珠的作品,画中人物背景是两株梧桐、一片湖石,间植几株翠竹(图4)。梧桐与翠竹的配植在私家园林中最为常见,修竹四季常青,本固虚心,梧桐青干碧叶,刚直挺拔,二者的色彩和神韵有颇多相似之处。南北朝时私家园林中就有了梧桐与翠竹的组合种植,如《南齐书》记载齐豫章王萧嶷园中小山上种植大量桐竹,号称“桐山”;《梁书》载徐勉的东田小园中“桐竹成阴”。至明清时期梧竹配植更是成为私家园林中的常见种植模式,如北京恭王府邸园中有“凌倒景”,载滢《补题邸园二十景》之十八诗序云:“左右碧桐修竹,结绿还青”[7]626;明代王心一《归田园居记》载兰雪堂以西“梧桐参差,竹木交映”;清代刘恕《石林小院说》载苏州寒碧庄“廊之前碧梧修竹”[25];明代顾云鸿《藤溪山居记》载苏州藤溪“池上植梧竹”。

4《桐荫抚琴图》Painting of Playing Guqin in the Shade of Firmiana simplex

1.3.2 梧桐与梅

梅花凌寒飘香,铁骨冰心,梧桐与梅配植更加突出了梧桐的比德地位,也是私家园林中比较常见的配植模式。清代叶燮《涉园记》载浙江嘉兴涉园“高梧老梅夹路倚厓”;清代顾汝敬《且园游记》载园中红梅数朵掩映在梧亭左侧;清代钱升《西亭记》载扬州西亭前“为古梅者二,为修桐者七”;明代张岱《陶庵梦忆》载浙江山阴陶庵不二斋前“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

1.3.3 梧桐与柳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南北朝时庾信的小园中就种植了梧桐和柳树。柳树柔美飘逸,发芽最早;梧桐刚直挺拔,落叶最早。二者的姿态特征和季相特点都非常显著,配植在一起可令人感受到春秋代序、刚柔相济、阴阳交替之美。从清代金廷标的《春园题诗图》可以看出,湖石旁高大挺拔的梧桐与岸边妩媚的垂柳形成鲜明的对比(图5)。梧桐和柳树均是高大落叶乔木,且分枝点较高,通常配植在一起作为庭荫树或行道树,如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描写趣园小圃中“多碧梧高柳”,静香园桃花池馆在“疏桐高柳间”;清代方象瑛《重葺休园记》载扬州休园内有“高柳长梧”。

5《春园题诗图》Painting of Writing Poems in the Garden in Spring

1.3.4 梧桐与桂、菊

“秋色老梧桐”“桂花香动万山秋”“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梧桐与桂花、菊花都是秋季物候的代表性植物,在园林中搭配种植,使秋季景观特征更加明显。《闺中雅集图》中的配景植物就是梧桐和桂花,“梧桐富贵(桂)是仕女画中常见的2种树木搭配”[22]246(图6),苏州潬上书屋有桐桂山房,清代何焯《题潬上书屋》载“丛桂交其前,孤桐峙其后”;浙江嘉兴涉园有丛桂小山桥,《涉园记》载桥北有一条小路,路左“桂梅桐共百数”;清代顾汧《凤池答客难》载苏州凤池园中“新桐抽绿,篱菊舒黄”。

6《闺中雅集图》Painting of Gathering of Young Women

1.3.5 梧桐与牡丹、芍药、海棠等

牡丹、芍药、海棠均是春季的代表性植物,与梧桐搭配种植可以丰富群落层次,延长观赏时间,同时梧桐的树荫可为牡丹和芍药侧方庇荫。北京茜园为晚清大臣荣庆宅园,《故宫退食录》载厅前“左右有梧桐、海棠各二株,腊梅一株。游廊下遍植秋海棠、芍药、牡丹”[26]。清代冯恒《孤桐书屋记》载书屋前有梧桐和牡丹各一株,“夏秋之交,桐叶方盛,绿阴四布,旁有牡丹一株,芳花始发,幽香扑鼻”[27]。

2 梧桐景点的题名意象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景题中的梧桐应用也非常普遍,如无锡愚公谷的“桐街”、苏州的“桐庵”“孤桐书屋”、淮安且园的“梧亭”、半茧园的“橡梧轩”、浙江梅里曝书亭的“桐阶”、常州近园的“三梧亭”等。梧桐景点的题名方式非常丰富,除直接以梧桐的名称或数量题名外,以梧色、梧阴意象题名最多,此外常见的还有秋梧、梧月、梧雨、梧竹、梧凤等意象。

2.1 梧色意象

梧桐皮叶皆青,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因此,景点题名中常以“碧”“绿”“青”等来表达其色彩美。清代山东潍坊十笏园东跨院名“碧云斋”即以梧色意象题名,这里是园主人丁宝善的居室,院中“青桐,修竹,桂花,凌霄,名石,曲廊,石刻相结合,幽雅别致”[28];清代刘鸿翱《太湖署八景题诗记》载园中有“青桐轩”。这里的碧云斋、青桐轩即以梧桐的色彩题名,此外,还有万玉清秋轩的“碧梧冈”、如皋文园的“碧梧深处”、江村草堂的“碧梧蹊”、苏州沧浪亭的“浣碧庄”、山东胶州人境园的“绿云阜”等。

2.2 梧阴意象

明代计成《园冶》云:“梧阴匝地,槐荫当庭”[29],梧桐枝冠广覆,碧叶如云,具有非常好的遮阴效果,景点题名中还常用“荫”“爽”“风”来表达其在炎夏时节给人带来的清爽。如嘉兴涉园有“桐阴蒿径”,此处梧桐百尺,荫不见天;清代陆俊《餐雪园记》载饯月廊附近有“梧荫桥”;明代祁彪佳《越中园亭记》载浙江“桐风馆”中梧桐甚盛;明代李维桢《奕园记》载寄谑栏南有梧桐数十株,柯叶庵蔼,炎暑为之清凉,名之曰“引新送爽”。还有的景名则同时表达了梧色和梧阴2种意象,如明代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载南京同春园“荫绿堂”前垂柳高梧,绿荫交加。

2.3 秋梧意象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是对秋天来临最敏感的树种,所以私家园林以梧桐表达秋季的景题也较常见,如扬州小洪园“契秋阁”旁碧梧翠柳,水木明瑟;高士奇在其江村草堂中“秋柯坪”旁植梧桐、桂花、枫树、柿树等多种秋季物候的代表植物。

2.4 梧月意象

清代陈灏子《花镜》中认为“月下梧桐”和“云中桂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等是园林中最典型的秋季景观。以梧月意象题名的景点如清代厉鹗《东城杂记》载杭州皋园中有“梧月楼”;《宸垣识略》载清代北京西苑有“竹风梧月”;陈诒绂《金陵园墅志》载清代南京僻园内有“桐轩延月”;清代北京增旧园中有“井梧秋月轩”等。

2.5 梧雨意象

“半窗碧隐蕉桐”,窗前种植梧桐不仅给人带来绿云密布的视觉快感,还可带来听觉享受,梧桐叶片阔大,雨滴落在上面的声音清晰可闻。私家园林景题中也经常应用梧雨意象,如苏州潬上书屋的“听雨楼”旁桐响松鸣,时时闻雨;明代吴文奎《适园记》载安徽适园“听雨亭”旁有碧梧两株;清光绪年间汉阳十景中有“桐岗听雨”等。

2.6 梧竹意象

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就是以梧竹意象题名的,此外,清代张四科《让圃记》载扬州让圃“遗泉上有亭翼然,左右修竹数百竿,梧桐二三十株,曰‘碧梧修竹之间’”[30];陈诒绂《金陵园墅志》载南京可园为其父陈作霖“在宅第后面开辟拓建的园林”[31],园内有“桐竹交翠堂”等景点;明代孔天胤《增植苑东树园记》载园中有“桐竹房”等。

2.7 梧凤意象

梧桐与凤凰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民间流传的《三王图》就是凤凰、梧桐和牡丹组合的图案。凤凰为百鸟之王,梧桐则是人们心中的良材,二者“经常被组合在一起,或比喻君子的才德,或表现爱情的美好”[32]。私家园林中的一些景点也通常用梧凤组合或以凤代梧来题名,如清代俞樾《怡园记》载面壁亭以南:“桐荫翳然,中藏精舍,是为碧梧栖凤”[33];明代王世贞《弇山园记》曰:“俟梧成,当取崔济南语,名之曰凤条馆”[34];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载北京惠园“雏凤楼”前“碧梧垂柳掩映于新花老树之间”[35]。

3 私家园林中梧桐表达的精神内涵

3.1 追求高洁人格

梧桐直影虚心,孤直不屈,是文人心中理想的比德之木。如张九龄的“孤桐亦胡为,百尺旁无枝”;王昌龄的“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白居易的“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王安石的“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等。明清时期的许多园记中,文人以梧桐比德,与梧桐为友,如清代严保庸《辟疆小筑记》所云:“据梧楼,清秋佳日,读《南华经》一二篇,俨与桐君相揖让也”;明代祁彪佳《寓山注》中称梧桐为“碧梧郎君”;清代何焯《题潬上书屋》载园中有一条小路名为“益者三友之蹊”,小路两侧“细筱密蒙,桐桂交错”,园主借梧、桂、竹来比德高尚情操的君子。

3.2 表达崇文重教

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大多是酷爱读书、崇文重教的文人,这从大部分园林中都有藏书或读书的建筑物就可以看出。书院或书斋前种植梧桐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种植模式,这反映了明清文人对梧桐与书院之间关系的一种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可能有4个原因:1)梧桐的比德之美;2)梧桐妍雅华净,赏心悦目,可以使人净化心灵,平和心态;3)清凉的树荫给人带来的清静舒适之感,如陈继儒《小窗幽记》“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4)梧桐叶片肥大,可作书写用纸,如清代陈灏子《花镜》:“园中四时,自有天然笺简可供笔墨”,其中就包括蕉叶笺、梧叶笺、柿叶笺等。

3.3 表达吉祥思想

从高冈梧桐、梧竹、井桐、双桐等常见的种植方式和题名意象可以看出,私家园林中的梧桐还有“良禽择木而栖”——企盼得到明君重用的内涵。《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自此高冈梧桐就与凤凰结下了不解之缘。《庄子·秋水》则进一步明确了凤凰与梧桐和翠竹的关系:“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前秦时期苻坚在长安城种植梧竹数万株,就是想引凤来栖。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井下有龙神,而井上的梧桐树又可以招引凤凰,井桐意象就构成了“一个龙凤呈祥的民间吉祥意象图式”[36],园中对植梧桐和景点题名中的“双桐”不仅体现了对称之美,更是传统吉祥观中成双入对的形象化体现。

3.4 表达悲观孤寂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疏桐秋月是古代文人托物咏怀的常见模式。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梧桐夜雨”更是“摹写悲秋情绪的重要听觉意象”[37]。私家园林中大量以秋梧、梧月、梧雨意象题名的景点,既阐明了植物景观特色,也通过“悲秋”来表达仕途不顺,但又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悲观、孤高和寂寞之感。

3.5 表现禅佛意境

“双桐傍檐上,长杨夹门植。”南朝何逊最早以梧桐来描写佛寺景观,这一景观与“双桐沙门”的佛教典故有关。有的学者认为“双桐沙门”源于佛祖涅槃时的“娑罗双树”,所以“梧桐成了中土化的娑罗树”[38],从而成为园林中表达佛教思想的常见植物。明代“吴亮止园位于常州青山门外”[39],园中有佛教建筑大慈悲阁,园主吴亮《止园记》载大慈悲阁“前后皆梧竹”[40];明代施绍萃《西佘山居记》载秋水庵前高梧数枝;明代冯梦桢《静寄轩记》载桐花庵前植七株梧桐;清代震均《天咫偶闻》载北京法源寺中有青桐二株。

4 结语

明清私家园林中梧桐种植普遍,种植方式和景点题名方式多样。一方面,因为梧桐能给人以感官上的美感,它可以带给人“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的视觉享受;可以营造“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的幽静环境;还能起到蔽日遮阴、引风送爽的消夏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人阶层在儒家比德思想、崇文思想、吉祥思想、悲观情绪、佛教思想等多种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群体意识。

现代园林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新求异而盲目引进和种植外来树种,应该大力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提高育种技术,增强“文化自信”,这样的园林才是民族的、地域的和有生命力的。梧桐可以孤植、对植、列植或丛植,也可与竹、梅、柳、桂等搭配种植,作为园景树、庭荫树或行道树广泛应用于疏林草地、树阵广场、居住区和道路绿地中。风景园林中的文化“意味着维护前人的文化遗存和创造今天的文化价值”[41],在弘扬传统梧桐文化的同时,应该深入挖掘梧桐刚正不阿、直影虚心、不傍不倚等优秀品格,将其与当代审美标准、价值追求紧密结合,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梧桐文化。

致谢(Acknowledgments):

感谢北京林业大学黄晓老师为本文提供图片。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引自明代张复《西林图册》之椒庭,无锡博物馆藏;图2引自明代顾见龙《学童图》;图3引自明代杜琼《南村别墅图册》第五开拂镜亭,上海博物馆藏;图4引自明代仇珠《桐荫抚琴图》,藏处不详;图5引自清代金廷标《春园题诗图》,嘉德2009年春季拍卖1288号;图6引自佚名《闺中雅集图》,嘉德2007年春季拍卖1199号。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题名梧桐
梧桐妈妈有办法
栖凤阁题名记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梧桐树下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苏州私家园林角落空间形态营造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佳石选赏
梧桐深处凤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