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李凯 郭纬航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嵩县柿树底金矿(以下简称嵩县柿树底金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镇,矿区面积19.88平方千米,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97.8万吨,金矿储量2.6吨,是集探矿、采矿、选矿于一体的综合型矿山企业。
近年来,嵩县柿树底金矿紧紧围绕建设一流金矿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构建了具有嵩县柿树底金矿特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等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全面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提效能
近几年,嵩县柿树底金矿注重制度建设,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完善细化设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实现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嵩县柿树底金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加强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2018年,该矿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始探索研究全尾砂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历经3年科研攻关,于2020年年底建成年处理能力14万吨的尾砂综合利用中心,不但可以将全尾砂用于充填法采矿,提高采矿效率和回收率,还可以将全尾砂回填至历史开采形成的老采空区,有效防止地表塌陷。根据市场砂石原料紧缺的现状,该矿又紧盯市场,精准施策,将部分脱水分级的粗颗粒尾砂用作沙石料直接对外出售,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在看到尾砂用作建筑材料的市场空间后,该矿又把视角投向了固体废石料。井下开采产生的废石料,不仅占用土地,遇雨天洪水又会产生安全隐患。该矿将废石料部分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剩余的面向市场集中存放销售,实现了废渣“变废为宝”,在全省黄金矿山行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科技引领增智能
嵩县柿树底金矿借助大数据预警,健全智能矿井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视频监控、矿井提升、尾矿监测等自动化系统,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总体建设目标。
目前,该矿已建成井下提升及各中段操车系统。该系统集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通信联络、矿山调度、自动报警等功能于一体,在计算机终端及时、准确反映各区域人员及设备动态情况,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运动轨迹,便于科学合理调度管理,实现了生产、监测监控、信息反馈的集中管控和信息联动。
该矿通过智能矿山建设,形成了一套井上井下一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了多网融合的综合网络平台,使管理信息、自动化信息、监测监控信息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基本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绿色发展添动能
嵩县柿树底金矿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矿山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把土地复垦、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纳入企业经营理念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让绿色成为矿区“永久底色”。
“尽管占用的是一些荒坡、沟壑,但我们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给当地村民带来福祉。”嵩县柿树底金矿矿长王文波介绍。
该矿按照交通便利、耕种方便两大原则,在河谷两侧实施了土地复垦。土地经过复垦转变为可利用的耕地,经当地村民种植农作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矿还自筹资金,主动对矿区重点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采购种植刺槐23000余棵、苜蓿草籽100余公斤,完成了约26平方千米的高陡边坡复绿工作,彻底改善矿区地貌景观;同时对生活区、厂区进行路面硬化、办公用房改造、景观树种植,使生活工作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形成了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自然景观。
嵩县柿树底金矿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目标,努力平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矿多次获得“黄金生产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市、县荣誉称号。2012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20年,被洛陽市生态环境局认定为“绩效引领性企业”。(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