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2021-04-23 19:06白世强
资源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规划

白世强

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的优先任务。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河南省各地市已启动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简称“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县级规划编制工作也将有序开展。如何编制好生态修复规划这一新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为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夯实规划基础。一方面,要统一规划基础数据。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当前,恰逢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压茬推进,为统一规划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要以国土三调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成果,共用国土空间规划的用地分类标准和“一张底图”,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基础数据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生态修复规划是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目标的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安全格局、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人文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规划方案。因此,在编制规划之前,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安全格局、自然资源禀赋、生物多样性情况、生态敏感程度、“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经济社会状况等,开展生态重要区域生态状况评价,了解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分析各类生态系统修复需求,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明晰思路理念。一是坚持正确的规划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生态系统问题情况,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促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方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圈定建设用地规模,最大程度减少各项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占用和干扰;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是明晰规划编制思路。规划编制在深入分析地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施导向,落实“开门编规划”原则,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研判生态保护修复的问题及原因、明确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设置重大工程、提出保障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以及优质生态产品提供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好生态修复规划,应结合规划核心内容,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分析研判区域性重大生态问题和生态风险,识别生态问题,诊断评价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原因。二是凸显核心资源要素约束作用,按照“以水定绿、量水而行”要求,开展区域水平衡状况研究,分析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不同水资源条件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生态修复措施。三是强化规划实施导向,研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模式、市場化机制等,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思路、创造条件。专题设置应结合地方实际,突出特色和实用性,为编制高质量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编制规划的思路方法

凸显生态属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修复规划以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为主要内容,应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制,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以重点流域、区域为基础单元,安排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推动“单一因子”保护修复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转变,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典型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应划入自然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加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对于已经受到人为破坏的、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必要的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工程技术手段,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原则使用本地物种恢复植被,加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统筹三类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将国土空间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并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管控边界。三类空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以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的区域,科学确定保护修复措施,恢复生态功能,塑造生态景观。同时,要统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城镇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整治农业、城镇空间,合理确定生态修复后的土地用途,突出整体效益提升。对于农业空间,要突出耕地、牧草地等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村自然山水格局,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对城镇空间,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区的生态系统,连通河湖水系,重塑健康自然的水域岸线,促进水利、市政工程生态化,打通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和城市之外的河湖、森林、耕地的空间连接,构建蓝绿交织、亲近自然的生态网络,提高城市韧性和通透力,提升城市人居生态品质。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相邻或存在一定冲突的区域,人为活动对生态空间的扰动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复杂,生态保护修复的作用更加重要。要注重建设生态缓冲带,实施适宜的生态修复工程,连通生态廊道和斑块,促进形成点线面结合、生态功能互为支撑的国土空间格局。

注重分级差异。省、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针对不同层级的政府职责和空间尺度,对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层层递进的部署,各级规划既充分衔接又凸显差异。省级生态修复规划站位宏观,强调前瞻性、指导性和约束性,要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衔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全省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谋划省域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分区分类、主攻方向、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为市、县级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市、县级规划落实省级规划要求,立足本地特点,突出实施性。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查清当地的生态本底和面临的问题,提取重要的生态斑块、廊道、基底,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的布局、分区和重点,构建生态网络。按照“财力可能、技术可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原则,对保护修复措施进行评价和优选,研究提出生态修复工程的类型、规模、布局、实施时序和资金来源,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编制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协调衔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融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为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加快建立,“多规合一”、协调衔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和鲜明特色。当前,自然资源部门在组织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部分相关专项规划,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制定“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水利部门编制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林业部门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这些都与生态修复规划密切相关。编制各级生态修复规划,必须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建立部门协调机制,重大问题部门共商机制,实现上下位规划的纵向传导、同级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制定保障措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编制生态修复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规划的实施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牵头作用,强化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从组织领导、监督考核、政策制度、监测监管等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保障措施,促进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管理格局,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保障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和落地实施。(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院)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规划
叶子国漫游记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