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炎彬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肺炎[1],患者多表现为发热、乏力或干咳,部分患者伴有腹泻、咽痛等症状,临床多采取抗病毒治疗、氧疗及抗菌药物治疗等,但临床观察显示,抗病毒治疗多伴有相关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及肝功能损伤等[2-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介绍了中医治疗方案,推荐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并强调对新冠肺炎患者辨证分型,据此确定药剂及施护措施[4]。本研究选择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所在病区收治的105例轻症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清肺排毒汤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治疗轻症新冠肺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2月14日至3月10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所在病区收治的轻症新冠肺炎患者105例,经影像学、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确诊为轻症新冠肺炎,经知情告知,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0.23±8.69)岁;病程(10.52±6.83) d。对照组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51.07±9.45)岁;病程(10.88±7.05)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五、第六、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制定[5-7]:轻症包括轻型和普通型,①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②普通型:有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1.2.2 中医证候分类诊断标准 参照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8]相关内容制定。
寒湿郁肺证:主症:发热或无热,咽干,倦怠乏力,胸闷,或恶寒,或干咳,或呕恶,脘痞,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浮数。
疫毒闭肺证:主症:口干,咽干,乏力,干咳,胸闷气促,动则气喘,纳差,腹泻或腹胀便秘,汗多,或痰黄不易咳出,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伴有发热、腹泻、失眠等症状;依从性好,对中药及各项治疗不过敏者。
1.4 病例排除及中止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和纳入标准者;排除其他病毒或细菌造成的肺炎,如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结核杆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排除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伴有严重多器官、多系统原发性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观察对象自动、被动退出观察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清肺排毒汤口服、中医药治疗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清淡饮食,心理疏通、健康教育、八段锦运动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清肺排毒汤方药组成:炙甘草、细辛、陈皮、枳实、黄芩各6 g,麻黄、杏仁、白术、泽泻、桂枝、生姜、姜半夏、柴胡、款冬花、射干、藿香、猪苓各9 g,山药12 g,生石膏(先煎)15~30 g,上述药物装袋,加水煎煮,餐后40 min取药剂温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9]。
中医药治疗:①发热方:酒大黄、生大黄各5 g,甘草、杏仁各10 g,生石膏、瓜蒌各15 g,上述药物装袋,加水煎煮1~2 h,餐后40 min取药剂温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②失眠方:当归、柴胡、炒白术、茯苓、甘草、柏子仁各10 g,酸枣仁、白芍各15 g,合欢皮、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上述药物装袋,加水煎煮1~2 h,餐后40 min取药剂温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10-11]。
耳穴贴压:入院第2天起,给予患者耳穴贴压。①选穴:双侧肾、内分泌、脾、大肠、肺等耳穴;②操作:医用酒精消毒耳穴处皮肤,选取规格为0.5 cm×0.5 cm的医用胶布,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医用胶布中心位置制成耳贴,并将耳贴置于相应耳穴处,指导患者以拇指、食指指腹按揉耳穴,每日按压10~12次,每次3 min,按压力度以产生酸、胀、麻得气感为准,连续治疗1周[12]。
穴位贴敷:①制贴: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徐长卿、细辛、白芷,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徐长卿按5544取药,细辛、白芷按43取药,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状,根据发泡程度添加姜汁调和制贴。②贴敷操作:选取患者大椎、肺俞(双侧),对穴位处皮肤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将穴位贴贴敷相应穴位,每天1次,每次3 h,连续干预1周,如患者出现局部红肿或其他不适反应,则立即停止贴敷并给予对症治疗。③贴敷注意事项:贴敷期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或海产品;贴敷后保持贴敷部位干燥,且10 h内不可沐浴;撕下药贴后需观察贴敷处皮肤状况,如有红肿、破损,应停止贴敷并给予相应处理[13-14]。
1.6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体温<37.3 ℃为正常体温,统计两组患者体温<37.3 ℃ 维持1 d以上的天数,若中途再次发热则进行天数累计计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平均住院时间。
干预1周后,统计连续3 d排便次数,取平均值为日排便次数;借助Bristol评分评价患者粪便性状,分值范围1~7分。1分:呈分散块状,似坚果;2分:腊肠状,成块;3分:腊肠状,表面存在裂缝;4分:腊肠或蛇样,表面光滑、柔软;5分:呈软团状,且边缘清晰;6分:呈绒状,边缘不清晰;7分:呈水样便,液体,表面出现裂缝[15]。
治疗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共24个评价条目,包括19个自评条目,5个他评条目,共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计分,分为7个成分,成分评价采取Likert4级评分法,分值范围0~3分,总分0~21分[16]。良好:PSQI评分<5分;较好:5 2.1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2.2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日排便次数、Bristol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日排便次数、Bristol评分比较 2.3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PSQI评分情况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PSQI评分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2.5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没有转为危重症者,全部治愈出院,试验组治愈53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52例,治愈率为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是安全的治疗方案。 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兼有四肢乏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具有人群易感性、发病快等特点,可通过直接、间接接触和结膜、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严重者病情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最终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死亡。根据其传染性强、一气一病、感染者症状类似的临床特点,将其归纳为“瘟疫病”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和脾,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证型,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分型,初期为寒湿郁肺、中期为疫毒闭肺、重症期为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中医治疗以宣肺散寒、清解郁热法为主。通过历代中医医家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瘟疫学思想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病因病机方面着眼于辨证求因,发挥瘟疫学防治理论。相关研究显示,中医辨证施护,能显著改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机体降温退烧,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睡眠和腹泻症状[16-18]。 本研究在轻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疗效、睡眠质量评分(PSQI)、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都是安全的治疗方案。发热方中酒大黄活血解毒,杏仁润肠通便,生大黄清湿热解毒,石膏清热泻火,瓜蒌根生津止渴,诸药合用,既可清泻实火,又能生津养液,使热邪随大便排出,发挥其退热降温之效。失眠方中当归活血养血,柴胡疏肝解郁,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祛湿安神,柏子仁润肠通便,酸枣仁养血安神,白芍养血益阴,合欢皮解郁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发挥其养血益气,静心安神之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也是辨证施护的具体体现,选取患者肾、肺、内分泌、大肠等耳穴按压,发挥耳穴特殊的治疗作用。中医学认为,耳部是人体气血、经络汇集交聚的部位,“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医学也认为,耳穴贴压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耳穴与脏腑、生物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肺穴有补虚清热、运行气血功效,内分泌穴有疏肝理气、清热消痰功效,大肠穴有清热洁腑、通便止泻效用,对上述穴位实施贴压,能清除肺热,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疼痛不适、安神镇静,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腹泻症状[19-20]。选用相应穴位贴敷,发挥腧穴特殊治疗作用,补气血,调阴阳。贴敷方中白芥子有温肺化痰、理气散结作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能起到镇痛、安眠作用,甘遂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作用,徐长卿有祛风化湿作用,细辛有温肺化饮、通窍止痛作用,白芷有祛风止痛、解表散寒作用,而大椎穴有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作用,肺俞穴有宣肺平喘理气作用,运用上述药物对两穴位实施贴敷,可温经通络、升阳止泻,缓解轻症新冠肺炎患者腹泻症状,加快机体退热速度,改善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清肺排毒汤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治疗轻症新冠肺炎,可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缓解腹泻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