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置管加综合护理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04-23 06:48邱佳瑜
中外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重无菌导管

邱佳瑜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0062

危重症新生儿因病情危急, 在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长期静脉输送液体和应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进行治疗。 新生儿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因此,静脉穿刺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此外,危重新生儿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及对静脉血管损伤大, 是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1-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可推广应用于各类危重新生儿,其主要优点为新生儿静脉血管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等,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救中心和新生儿病房等领域[3]。 在该次研究中方便选择了该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8 月诊治的 160 例住院的危重新生儿,分别采用普通留置针加常规护理和PICC置管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160 例危重新生儿,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所有患儿均为重症疾病,需进行静脉输液,排除有严重心、脑、肾疾病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男性 44 例、女性 36 例;平均体质量(1.63±0.15)kg;平均胎龄(37.36±1.57)周。 观察组男性 44 例、女性36 例;平均体质量(1.59±0.23)kg;平均胎龄(37.47±1.15)周。 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普通留置针加常规护理干预。 ①备好、输液器、固定敷料和无针接头、流速控制装置、留置针、碘伏、棉签、止血带等用物。 ②择取较粗和走行较直、有良好弹性、血流量较多的静脉血管,注意避开关节部位。 ③对穿刺周围8 cm×8 cm 区域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④在消毒范围上方约10 cm 处扎止血带(时间<2 min),切勿扎得过紧。 ⑤呈垂直状态朝上将护针帽去除,并将针芯松动;将头皮针连接,进行排气,将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并以15~30°角进针,有回血后继续进针2 mm。⑥将针芯退出,导管送入静脉,再将止血带松开,滴速调节适宜,无菌敷贴妥善固定,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⑦适时更换敷贴,观察记录留置针导管情况,告知患儿家长需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采取PICC 置管加综合护理干预。 ①PICC 置管前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PICC 置管的重要意义和大致的方法,讲明告知PICC 置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作为患儿家长需要加以注意的方面。 ②对患儿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加以密切关注,有察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报告并遵照医嘱加以处理。 ③置管操作前备好PICC 穿刺包等用物,选择腋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腘静脉等进行穿刺,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进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巾, 插入穿刺针,取出针芯并推入导管。 ④送入至预定长度后,抽出导丝,进行回抽见回血后常规以生理盐水冲管,清洁局部血迹并且以碘伏进行消毒, 无针接头连接无针接头后以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无菌敷贴妥善固定,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 ⑤置管后密切观察置管位置,注意是否出现皮肤发红、局部肿痛等表现,每日应巡查导管情况,防止出现打折、脱出,已脱出导管切忌再行送入血管,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 ⑥更换敷贴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先清洁双手再带无菌手套。 ⑦拔管时先反复消毒穿刺点,轻轻将导管拔出并进行止血后,以密闭式无菌敷料进行贴敷,同时做好导管尖端培养。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危重新生儿的平均留置时间(ART)、一次置管成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留置导管时间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 ART 为(21.05±2.47)d,对照组危重新生儿 ART 为(5.38±0.71)d,观察组危重新生儿ART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535,P<0.01)。

2.2 一次置管成功率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一次置管成功76 例, 成功率95.0%;对照组危重新生儿一次置管成功65 例,成功率81.3%;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7,P<0.05)。

2.3 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 (29.38±2.74)d;对照组危重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35.72±3.26)d;观察组危重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6,P<0.01)。

2.4 患儿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危重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对比[n(%)]

2.5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2。

表2 两组危重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由于病理、生理等诸多原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为了促进危重新生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需要施行长期的治疗和输液, 而新生儿浅静脉较细,长时间输入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渗透或外渗,对危重新生儿的外周血管和皮肤造成损坏,导致医源性损伤,引起输入液渗透压受限等不良后果, 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4-5]。 通过外周引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创伤相对较小,提供了一种长期、舒适、便利的给药途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6]。PICC 置管具有中心静脉置管(CVC)的优点,且只需穿刺患儿的外周血管即可,穿刺点比较表浅, 容易观察, 操作也相对CVC 更加简单和直观;PICC 的导管材料为优质聚氨酯材质, 其顺应性和组织相容性高,有着良好的耐久性和弯曲度,不影响危重新生儿的肢体活动,其留置时间长,可为危重新生儿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通道, 使得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操作可以方便的进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保留时间相对较长,并发症相对较少,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了新生儿反复穿刺痛苦, 在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治疗中逐步得以推广[7-8]。

唐艳青等[8]将PICC 置管的60 例新生儿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8.36±1.21)d vs (7.29±1.35)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 (13.3% vs 40.0%)(P<0.05)。 分析该研究结果,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的平均留置时间(ART)长于对照组[(21.05±2.47)d vs (5.38±0.71)d](P<0.01), 观察组危重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17.5% vs 5.0%)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相符。

临床上加强对危重新生儿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体重很轻,病情变化很快,过早的置管可能引起病情的加重[9]。 在新生儿出生24~72 h 之后,在详细评估其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后,如果新生儿无明显感染, 凝血功能和生命体征基本趋于正常,此时进行置管的安全系数较高[10]。在PICC 置管后定期更换无菌敷贴,需要及时将受到污染的、被浸湿或粘性降低的敷料进行更换, 以防导管脱落; 在综合护理中,每周更换一次敷贴,穿刺部位每周消毒一次,使用静脉营养液患儿每日更换无针接头;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硬结、肿胀、疼痛等表现;勤作检查,防止导管发生松动、脱出和打折;某些药物存在不相容性,可能导致PICC 导管的堵塞现象,如果应用生理盐水冲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则可采取肝素和尿激酶进行反复的冲洗疏通; 如果堵管没有得到改善则需进行拔管处理[11-12]。

综上所述,PICC 置管在危重新生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危重无菌导管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