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普通高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1-04-23 06:12谢飞雁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月薪生源状况

■ 谢飞雁

北京市妇女干部学校 北京 100026

0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要问题。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城市家庭出身的就业率比农村家庭出身的就业率要明显高出18.2%。因此,在整体就业难的背景下,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其有意义。国内学者们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学者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展开分析。阳镇[1]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展开的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学校因素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周春蕾[2]针对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朱以财[3]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歧视、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社会客观因素,以及自我认同、能力、职业价值观、智能结构等自身主观因素。陈涛[4]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再次就业区域选择分析发现,个人能力资源是影响初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专业户籍是影响再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有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些学者则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展开研究。熊玮[5]针对财会类大学生首次就业的状况,分析了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高干[6]分析了武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高华[7]则分析了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其他学者的研究有些是从学校外部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而展开,包括如社会资本因素[8]、人力资本因素[9],有的是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对就业状况的影响而开展,如情绪智力因素[10]、就业心理状况[11]就业能力因素[12]等。还有一些学者从大学教育角度研究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如培养方式因素[13]、学业成绩因素[14]、知识结构因素[15]等。

然而通过文献梳理,鲜有文献专门针对地方性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从家庭状况、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教育途径等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且大多为定性分析,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地方性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从家庭状况、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教育途径3 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

1 毕业生基本情况与就业状况描述

1.1 自然状况描述

本调查针对北京联合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被调查群体为联合大学管理学院2017届毕业生,该年级毕业人数361 人,最后选取的有效样本为107 人。包括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4 个专业。

1.1.1 毕业生基本状况

1.1.1.1 毕业生性别分布

性别比率在总体上,男生占29.64%,女生占70.36%。可见被调查人数女生占绝大部分。在不同的专业中,性别比率不均等:其中,信息管理和金融学专业中男生占的比例较大,而在会计学和工商管理中女生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在工商管理中,女生占的比例比男生高10%以上。

1.1.1.2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毕业生样本中,超过半数为北京市区的生源,其余为京郊区县、京外城和京外村镇的生源。其中,北京市区生源占60.11%,京郊区县占18.56%,京外城市生源占15.24%,京外村镇生源占6.09%。从分专业上看,不同专业中各个生源地的学生比率相差不多。其中信息管理和金融学专业中郊区生源比率较高,而会计学和工商管理专业中市区生源比率较高。

1.1.2 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

1.1.2.1 基本家庭经济状况

在对所有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毕业学生平均家庭月收入约为4850 元。其中家庭月收入在3000~4999 元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为27.42%。大多数学生(约75%)家庭每月收入在1000~7999 元之间,约60%的学生家庭每月收入低于5000元。

1.1.2.2 不同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不同专业的学生家庭月收入的分布不同。可以看到,金融学专业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的家庭收入在1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学生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具有一定家庭基础的学生更乐于选择金融学作为学习方向;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希望通过学习金融学来改善家庭条件。而会计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则以中等家庭收入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的生活水平一般,对学习专业的选择也比较自由。

不同专业的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也不尽相同,其中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约为5750 元,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最低,约为4700元。

1.1.2.3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差较大,市区学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较高,而郊区学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较低,这真实的反应了城郊区镇的人民薪金水平。

1.2 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描述

1.2.1 实际工作地区

绝大多数学生(83.93%)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其他学生分别在东南沿海(7.48%)、中部(5.54%)和西部(3.05%)工作。

1.2.2 实际就业单位性质

如图1所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业于民营和私营企业(30.75%)、国有企业(18.28%)和事业单位(15.51%)。

图1 学生实际就业单位性质

1.2.3 实际月薪

如图2所示,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1000~2999 元之间(80.05%),极少部分同学月薪在4000元以上或1000元以下(7.21%)。

图2 学生实际月薪

1.2.4 实际工作行业

学生实际工作行业中排名前3 的分别是金融业(21.05%)、餐饮娱乐业和商务服务业(14.96%)和信息技术产业(13.30%)。而实际情况中,科研院校和批发零售业是比较冷门的行业,只有不超过5%的学生就业于以上两个行业。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实际工作行业

2 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这里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相关多项选择题进行分析,关联规则本是典型的数据挖掘方法,文献[16]对其进行了专门论述,文献[17]将其引入到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并解决了其显著性检验问题,是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融合的典型应用。

2.1 家庭状况对实际就业的影响

为了探寻家庭状况(包括户口、生源地、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对实际就业的影响,运用卡方检验,以显著性系数0.05为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可以由上表1看出,户口和生源地对实际工作地区影响非常大,而生源地和父亲职业对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影响非常大,家庭收入是影响实际月薪的关键性因素。相比之下,家庭状况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类型和实际工作岗位是否对口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1 家庭状况对实际就业的影响表

对于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具体表格反应。

2.1.1 户口对实际工作地区的影响

不同户口的学生实际工作地区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户口对实际工作地区的影响表

从表2可以看出,有绝大多数的城镇学生(87.2%)留在了北京工作,远大于农村学生57.5%比率。相对于城镇学生,而有更多的农村学生在东南沿海(25.0%)和西部(10.0%)工作。这可能是由于面对北京居高不下的物价水平,农村学生更愿意去消费水平稍低的二三线城市打拼。也可能是城镇学生更愿意留在有父母庇护的北京,无论工作如何,至少可以衣食无忧,而农村学生却有更大的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能够走出去闯荡一番。

2.1.2 家庭收入对实际月薪的影响

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的实际月薪情况见表3所示。

可以看到,表3中对角线及对角线附近的数值均较大(大于20%),因此可以认为,大部分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工作后的第一份月薪也较低,而大部分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工作后的第一份月薪也较高。这有可能是高收入的父母更注重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使得子女在求职中表现的更为出色,另一方面可能是高收入的父母通过自身的关系帮助子女获得了更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表3 家庭收入对实际月薪的影响表

通过上述表格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户口和生源地对实际工作地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显著性如此之高,说明了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工作。而另一方面,父亲的职业和生源地对实际就业单位性质的影响非常显著。父亲的职业对于子女工作是具有导向性的,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这个章节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此结论。父亲不仅能给孩子从小的耳濡目染,并且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给予孩子建议与帮助。所以子女实际就业的单位性质受父亲的职业影响显著。生源地的影响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成长环境对于实际就业的导向性。家庭收入对实际月薪的影响上文中已经给出了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2.2 学生就业行为对实际月薪的影响

将学生的就业行为与实际工作状况作比较,探寻其内在关系,其中实际工作状况好坏以第一份月薪来衡量,而学生的就业行为态度根据以下4个方面衡量:从高校就业中心获得的信息量、毕业前应聘工作的数量、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和对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信心。显著性分析见表4所示。

表4 就业行为对实际月薪的影响表

由表4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对于实际月薪的影响极其显著,而从高校就业中心获得的信息量也会影响工作后的实际月薪。相比之下,毕业前应聘工作的数量和对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信息则对于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影响不大。这个表格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能出乎常人的意料。在多数人眼中,毕业时多投简历,多去参加面试,才是找到高薪工作的原因。然而,反映到实际调查结果中的数据表明,拥有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并时刻沿着为自己设定的职业路线走下去,才是获得高薪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在高校就业中心获得的信息量也会对实际薪金有影响。因为就业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毕业生们可以在就业中心有的放矢,不会盲目的进入拥挤的人才市场。因此,建立一个拥有完善体制的高校就业中心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学校应该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毕业前不能盲目乱撞,并不是应聘工作和投递简历越多,就能找到好工作。应聘工作多了,每一次参加应聘时候自身的态度和面试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关键还是要多多获取信息,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并且自身感兴趣的职位,才能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应聘当中,给雇佣者一个满意的印象。

2.3 教育途径对实际就业的影响

2.3.1 各种教育途径的比较

本节对多种教育途径进行了比较,列举出学生心目中各种教育途径对他们的指导意义,从而可以分析出各种教育途径的优劣,以及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下面列出了各种途径得到的职业发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表5)

从表5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这一方面肯定了学校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存在意义,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的课程确实让毕业生们从多角度接触了职场信息。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社会实践中,学生们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带给学生真实的工作训练。

2.3.2 基于关联规则的获得职业途径分析

按照随机的情况,在8个选项中,计算两个选项同时出现的概率。在不考虑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属于组合问题,其组合的可能性的为:

在28种两项的可能性组合中,某一种组合出现的概率仅为(1/28)=0.0357=3.57%,可是同时选择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学生占17.72%,远高于随机概率。说明二者同时被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学生的观念的必然反映。显然,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在很多方面是具有相似性的。通过它们,毕业生们都可以了解工作环境,都可以切身体会工作氛围。而同时选择职业发展课程与毕业实习的学生也不占少数。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有12.1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二者。职业发展课程是给予学生概念性,理论性的指导,而毕业实习则是给予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能令学生更好地把握职场的规则。此外,通过关联规则,我们可以得出多选题中两项之间的条件选择概率。在选择社会实践的学生中,有61.5%的学生选择了毕业实习,这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认为毕业实习是社会实践的延伸。毕竟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毕业实习则与现实的工作更加接近,实践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表5 各教育途径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影响

表6 对于学生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途径分析表

2.3.3 偏爱社会实践的学生特点

分析同时选择“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学生特点,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获得职业途径分析表

由上表7可看出,女生中同时选择两项实践的比率比男生大约高4%,说明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实践。这也从一个侧面刻画了当代学生的一个缩影,女生普遍更加务实,男生的性格则更加张扬、自由。学校方面也可以针对男女生不同的性格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鼓励女生进行头脑风暴,促使她们更加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要督促男学生踏实做事,从点点滴滴入手,切忌纸上谈兵。下面,对上述表格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性别与同时选择实践的卡方分析表

综上所述,对于实践环节女生比男生高4%,尽管卡方分析不显著,但至少可以看出女生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方面不比男生差或者说略高于男生,这一点与平常人们观念不一致。说明现代女性注重实践。

2.3.4 偏爱实践的学生的择业态度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同时选择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学生较多。因此,可以将他们划为一类,统称为偏爱实践的学生。下面,我们对偏爱实践的学生的择业态度进行分析。这里需要使用到“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SPSS)软件,将这类学生与期望单位性质这一问题进行联合分析,得出如下表9所示。

从上表9中可以观察出,对实践并不重视的学生更愿意在政府机构工作。而对实践非常重视的同学更愿意在事业单位任职。学生可能感性的认为政府机构不需要过多的实践经历,而事业单位则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这本质上源于学生对于各类工作的不了解所致,但从表格中也能总结出以下结论:学生对实践态度的不同也同时表现在了对其选择工作单位类型的不同。

下面对期望单位性质交叉表(表9)进行卡方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表9 期望单位性质交叉表

通过上表10的卡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较高的显著性,卡方检验说明本结论可靠性高于95%。这也肯定了本文上述的结论:学生对实践的态度和对其选择单位性质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

表10 选择实践与期望单位性质卡方检验表

3 结论和建议

本文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分别从户口、生源地、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等家庭自然状况;从在高校就业中心获得的信息量、毕业前应聘工作的数量、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和对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信心等就业行为态度;以及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讲座、个体咨询、参加社团、参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各种教育途径3方面对就业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

(1)户口和生源地对实际工作地区影响非常大,说明成长环境对于实际就业的导向性很强;而父亲职业对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影响很大,家庭收入是影响实际月薪的关键性因素,说明家庭教育及环境对实际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2)树立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及规划以及通过高校就业中心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是获得高薪的最重要因素。

(3)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实际有很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评估和分析影响学生就业状况的各项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大学生就业开展有针对性行的指导、服务和干预。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健全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自觉提高就业能力。

(3)大学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学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接触岗位,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目标,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月薪生源状况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定个小目标
跨省生源调控
安全感,你有吗?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解密碧生源:广告成就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