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2021-04-23 11:28王联珠赵艳芳李娜江艳华姚琳王雨馨朱文嘉郭莹莹尹大芳田雨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菜海藻海带

王联珠,赵艳芳,李娜,江艳华,姚琳,王雨馨,朱文嘉,郭莹莹*,尹大芳,田雨

(1.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3.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4.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1 中国养殖海藻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1.1 中国养殖海藻产业总体概况

海藻产业是世界性迅速发展的产业典范之一。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海藻类水产品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海藻(Sargassum)作为健康食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现已成为国际市场的大宗贸易产品[1]。海带(Laminariajaponica)、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紫菜(Porphyra)等海藻产品具有保健作用,多食用有益于健康[2]。现在许多国家盛行食用海藻,如日本、韩国的餐食中海藻成分较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食用海藻的传统。在美国市场上,以海藻为原料制作的海藻饮料、海藻色拉和紫菜卷等食物也开始流行。海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海藻具有多种特殊组分,不仅低脂肪,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碘化物、多酚化合物、多卤代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褐藻氨酸、褐藻多糖硫酸酯和红藻多糖等[3]。已有研究显示,海带有消痰化瘀、利水消肿、降压和抗凝血等作用[4-5]。

海藻产业也是中国海洋渔业的关键产业之一,在沿海地区渔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6]。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也是中国沿海渔民群众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7]。中国是海藻养殖、加工和出口大国,海藻产业的长足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城镇居民就业和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随着海带养殖技术的突破,海水养殖海带成功的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海带年产量最高达300万 t以上[8]。海水养殖海带的成功是在国际海洋渔业领域首次实现了从自然采捕和增殖向全人工养殖的发展,开创了全球海水养殖业的先河。由此掀起了中国海水养殖的第一次浪潮,此后,紫菜、裙带菜、江蓠(Gracilaria)、羊栖菜(Hizikiafusifarme)等大型海洋藻类的育苗和养殖先后取得成功,使中国海藻养殖逐渐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海水产业。由于中国海带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优良品种的应用,中国海藻产业于80年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海藻养殖国,至今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4)》指出“在中国,从2000年到2012年海藻养殖产量增长近一倍,人工培育的高产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带是养殖最多的冷水海藻,后由于开发了耐温品种,在中国南部相对温暖的沿海省已很好地开展了养殖。目前南方的养殖多于北方”。

表1 2010—2018年中国主要养殖海藻品种及产量Tab.1 The main aquaculture seaweed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during 2010—2018 万t

表2 2010—2018年中国主要经济藻类主产区及产量Tab.2 The main economic algae producing areas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during 2010—2018 万t

续表2,Tab.2 Continued

以海带、紫菜及裙带菜为代表的3大藻类,是中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经济海藻类,还有江蓠、麒麟菜(Eucheumaserra)、羊栖菜的养殖也在大力发展。2010—2018年中国海藻产量情况见表1,2014年中国海藻年产量突破200万 t,自2010年至2018年中国养殖海藻品种在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154.13万 t,增至2018年的234.39万 t,增加了80万 t,产量为2010年的1.52倍。其中,海带产量由2010年的88.36万 t,增至2018年的152.25万 t,增加了63.89万 t,产量为2010年的1.72倍;裙带菜产量由2010年的10.91万 t,增至2018年的17.55万 t,增加了6.64万 t,产量为2010年的1.61倍;紫菜产量由2010年的10.72万 t,增至2018年的20.18万 t,增加了9.46万 t,产量为2010年的1.88倍;增长最快的江蓠,产量由2010年的11.47万 t,增至2018年的33.03万 t,增加了21.56万 t,产量为2010年的2.88倍[9-10]。

中国海藻主产区为福建、山东、江苏、浙江及广东等省,2010—2018年中国海带、裙带菜、紫菜和江蓠等主要经济藻类的全国前三位的生产省份见表2。从养殖海藻的品种分析,海带主产区为福建、山东、辽宁等省,2018年这3个省的海带总产量150.10万 t,占全国海带总产量的98.60%。紫菜分为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和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2种,条斑紫菜主产区为江苏省,近年来由于水温升高,主产区从江苏南通往赣榆北移,目前在辽宁、山东也正在进行规模化养殖,2018年中国条斑紫菜产量5.78万 t,其中江苏产量4.22万 t,山东1.56万 t;坛紫菜主产区为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2018年产量达14.39万 t。裙带菜主产区为辽宁、山东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9.40%。近几年江蓠的养殖产量大幅增加,主要在福建、山东和广东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10%,工业用原料为主,少量食用。羊栖菜主要产区为浙江省,麒麟菜主要产区是海南省,产量均比较少。从产地看,辽宁省的养殖品种以海带、裙带菜为主,山东省的养殖品种主要为海带、裙带菜、江蓠和条斑紫菜,江苏的养殖品种以条斑紫菜为主,浙江以坛紫菜、羊栖菜为主,福建省的养殖品种为海带、坛紫菜、江蓠和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等,广东省以坛紫菜、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为主,海南省以江蓠、麒麟菜为主,各地海藻产业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条斑紫菜的产量为5.78万 t,但其产值是所有藻类中最高的,也是出口创汇的明星产品。

1.2 中国水产养殖海藻生产及国际贸易概况

中国海藻的国际贸易概况见表3,自2016年至2018年,出口量2016年最高为7.72万 t,2017年略有下降为6.25万 t,2018年反弹至7.25万 t,但金额保持在4.46~4.96亿美元,变化不大。

表3 2016—2018年中国海藻国际贸易概况Tab.3 Overview of seawee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 during 2010—2018

1.2.1 海带生产及贸易情况

海带主要的产品方式除传统的淡干海带、盐渍海带、干熟海带、海带丝、海带片及海带卷外,还有海带软包装产品、海带方便调味菜等。新型系列产品包括膨化食品、面条和调味品等。新型产品入市给整个海带行业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近年来,海带的产品形式最大的转变,是从食用成熟期的海带,转向小海带,甚至海带苗,海带的收割时间在不断的提前,幼小海带的适口性好,易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018年中国出口海带产品约1.6万 t,创汇约6 391 万美元。出口产品的类型主要为干海带、盐渍海带等。出口地主要为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

1.2.2 裙带菜生产及贸易情况

裙带菜属褐藻门、纲翅科、裙带菜属(Undaria),与海带同属于大型温带海洋藻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沿海地区。裙带菜是中国海水养殖的三大经济藻类之一。中国裙带菜主产区为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记载, 2018年养殖面积增至7 235 hm2,增幅12.50%。产量高达17.55万 t,占全国藻类养殖总产量的7.50%,产量仅次于海带、紫菜和江蓠,位居第四位,但其经济价值位于紫菜、海带之后,位居第三。2018年辽宁省裙带菜占全国产量的65.94%,山东占33.42%。主要产品有盐渍裙带菜、干制裙带菜和调味裙带菜等产品,调味裙带菜系列分速冻和常温两大类产品,主要包括调味裙带菜(海藻色拉)、调味裙带菜茎(梗)、裙带菜汤料和裙带菜汤料酱等。年产量大约15万 t,年产值约15亿元。2018年出口约2.3万 t,创汇约5 280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是干裙带菜、盐渍裙带菜和其他裙带菜,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

1.2.3 紫菜生产及贸易情况

中国紫菜养殖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从苗种培育、海区栽培、紫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到外贸出口配套齐全的产业。

严格说来,条斑紫菜与坛紫菜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其养殖区域及产品形式均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条斑紫菜主产区是江苏省,与日本、韩国等国的紫菜品种相同,也是紫菜的国际贸易主流品种,按国际统计口径平均3 g/张重计算,中国2018年干条斑紫菜5.78万 t(约193亿张);坛紫菜是中国的特有品种,主产区是福建省,2018年产量达到7.46万 t(248亿张),再加上广东、浙江的产量,2018年中国坛紫菜产量达14.39万 t(480亿张);干紫菜约670亿张左右(条斑紫菜及坛紫菜合计)。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紫菜第一生产大国。

坛紫菜加工产品方式主要是小饼紫菜、冲泡类紫菜汤等。条斑紫菜的产品是薄片张的干紫菜以及各种(调味)烤紫菜、夹心紫菜等,其生产主要源自日本的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产品方式也与日本类同。条斑紫菜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多年来江苏紫菜产业规模和产量占全国条斑紫菜的 97%以上,紫菜产品的出口外销率达到 60%,在国际紫菜市场的贸易份额占 60%左右,造就了中国条斑紫菜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养殖区域水温升高,养殖区域北移,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条斑紫菜也逐渐形成规模,2018年山东紫菜产量达1.56万 t,主要是条斑紫菜。

世界上从事条斑紫菜生产并达到一定产业规模的仅有中国、日本及韩国3个国家。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条斑紫菜干品年产量30~40亿张,日本年产量80~90亿张,韩国年产量70~80亿张,3个国家干紫菜总产量维持在190~210亿张。除中、日、韩3国自身消费外,其在国际市场的贸易量约达到35~40亿张,占全球条斑紫菜总产量的18%~19%。其中,中国出口量为20~25亿张左右, 约占国际市场贸易总量的60%;韩国出口量为8~10亿张左右,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25%以上;日本出口量仅为1.5~2.5亿张,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6%。

2018年中国出口紫菜1.12万 t,创汇2.59亿美元。进口紫菜4 600 t,约1.3亿美元。出口产品形式主要为烤紫菜、调味烤紫菜和干紫菜;进口产品主要为调味紫菜、少量为干紫菜和烤紫菜。出口地区和国家主要为中国台湾地区、泰国、美国、日本及俄罗斯等。进口紫菜主要是韩国紫菜。

1.2.4 其他品种的海藻生产及贸易

其他品种的海藻,如羊栖菜、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龙须菜、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等,以及淡水养殖的螺旋藻(Spirulina)、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小球菌等微藻,因生产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产量也少,在中国的食用及生产尚未形成规模。但近年来中国江蓠的养殖规模连年增长,2014年产量突破13.7万 t,2018年为33.0万 t,主要品种为龙须菜,大部分作为工业提取琼脂的原料,少量食用。

2018年其他海藻产品出口2.9万 t,创汇1.46亿美元;进口2.4万 t,约2亿美元。进口藻类多为麒麟菜、干江蓠、马尾藻(Scagassum)等,是海藻化工业生产琼脂、褐藻胶和卡拉胶的原料。

总之,中国海藻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发展沿海地区渔业生产、保障渔民生活和促进渔民脱贫致富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净化海洋环境,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3 中国海藻养殖产品质量概况

困扰海藻食品安全性的最大因素是其富集元素的特性,已有研究发现,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海藻能通过同化作用富集海水中无机元素的特性,同时也富集重金属,因此海藻中不仅富含各种无机元素、微量元素,也存在重金属含量偏高的现象,特别是海藻中砷、无机砷、铅、镉和铝等元素含量偏高,致使海藻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海藻的高值化利用产品开发[11]。另外由于海藻养殖多在近岸海域,其生长海域的水环境受流入的河水、以及陆上排放的工业及生活废水的影响较大,导致海域中有农药残留的隐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营养丰富的海域,海藻会吸收海水的营养,生长茂盛,同时会降低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

影响海藻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为重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扑草净等),也影响了海藻食品的国际贸易[12]。

随着中国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发生在海藻食品中的安全事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受中国相关标准法规的影响非常大,无机砷事件、扑草净事件、铅超标问题、镉及铝含量高的问题,这些都导致消费者对于海藻食品安全性的担忧,严重影响了海藻产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尚未发生因食用海藻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中毒的事件发生,还有很多科学家针对海藻对重金属和农药的促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1.4 中国及国际法规中对海藻中污染物的规定

2005年前,中国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规定没有针对海藻中污染物的规定,长期以来海带作为富碘食品,是治疗甲亢患者的最有效的食物(甚至优于药物),从未发生任何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在2005年之后陆续发现了海带、紫菜、裙带菜等海藻食品,特别是干制品中无机砷、铅含量超标的问题,经过综合分析,这些重金属超标的事件均与中国的标准法规具有关联性。

一是在2005年中国发布了《藻类制品卫生标准》(GB 19643—2005),规定了藻类及制品中铅≤1.0 mg/kg、无机砷 ≤1.5 mg/kg、甲基汞≤0.5 mg/kg;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法发布并实施,重新整理了食品卫生标准标准,之后发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2006年之后,诸多的海藻产品在市场监管和行业监控被查出无机砷超标的情况,少量有铅超标。

二是在2012年首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在标准中修改了藻类及其制品的污染物限量指标,仅保留一项,即铅≤1.0 mg/kg(以干基计,螺旋藻及其制品除外),该标准在2017年修订后更改为,藻类及其制品铅≤1.0 mg/kg(干重计),螺旋藻及其制品铅≤2.0 mg/kg(干重计),增加了螺旋藻的污染物规定。在此期间部分干海带及干紫菜产品在市场监管和行业监控被查出铅超标。

纵观国际上对于海藻的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1995年首次发布,在2019年修订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一般原则》(CXS 1993—1995,1997、2006、2008、2009、201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修改)中,未规定海藻的污染物及毒素限量,也就是说目前状态下,无论是对于海藻本身,还是对于海藻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尚不存在;在对食品安全要求非常严格的日本、韩国,虽然其国民食用海藻最普及、食用量最大,甚至作为重要节日的必备食品,仍均未规定海藻的污染物限量,日本科学家诸多研究证明海藻中的有机砷是无毒的,仅无机砷是有毒的,而且无机砷的含量非常少,未形成危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是主要的海藻食品进口国家,其对于海藻食品污染物的规定相对比较严格,澳大利亚、新西兰规定无机砷≤1.0 mg/kg(以水分85%的新鲜藻类计)、新加坡规定无机砷、镉≤2.0 mg/kg。中国台湾地区也常食用海藻,规定铅、镉及无机砷≤1.0 mg/kg(以水分85%的新鲜藻类计),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国标准中对于海藻中铅的规定是最为严格。

分析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及地区对于海藻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可看出当前国际上对于海藻中重金属安全限量的把控各有不同,说明海藻中重金属危害的的评估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增加对海藻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评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污染物的危害,确定其安全限量。

表4 国内外对藻类产品中重金属限量规定Tab.4 Domestic and foreign regulations on the limit of heavy metals in algae products

2 中国海藻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及隐患分析

由于藻类细胞壁是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脂肪构成的网状结构,有较大的表面积与黏性,这决定了藻类通过主动和被动吸收在体内蓄积海洋中的金属离子,对镉、砷、铅和铝等元素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其他海产品和陆生植物[13-14]。

2.1 中国海藻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2.1.1 无机砷“超标”问题

海藻中砷凸显为“问题”始于2006年。当时,由于各地的市场监督抽查中多次查出海藻食品中无机砷含量超标,部分紫菜产品在山东、福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被查处并罚款,致使整个行业从生产到销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5年发布的《藻类制品卫生标准》(GB 19643—2005)中规定了藻类及制品中铅≤1.0 mg/kg、无机砷≤1.5 mg/kg和甲基汞≤0.5 mg/kg[15];在中国市场监管及行业监控中发现海带、紫菜和裙带菜等藻类产品中无机砷超标严重,企业反响激烈,消费者无所适从。此事反馈至原农业部,受到高度重视,各级科研质检机构积极行动,进行相关的实验及检测、验证等工作。经过多方研究发现,一是当时使用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误将总砷,检测为无机砷,造成了误判;二是通过与国际标准比对分析,发现日本很早就有科学家针对海藻中总砷问题的研究,有机砷是无毒的,无机砷是有毒的,在海藻中虽然总砷含量高,但大部分是有机砷,无机砷含量非常低,总砷不是藻类制品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海藻中无机砷含量仅占总砷的0.85%~2.59%。而且在海藻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浸泡、清洗和熟制等环节可减除海藻中的无机砷,如海带在80 ℃水中烫漂30 min,可去除90%的砷,残留的无机砷更是微乎其微,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

因此在原农业部的积极推动下,经多部委协商研究,及参考风险评估结果,在2012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16]修订版中取消了对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限量规定,仅保留了铅的限量,标准中规定铅≤1.0 mg/kg(干基计)。

2.1.2 铅超标问题

自2012年之后,国内的藻类加工企业所生产的干海带、干紫菜产品在中国各地的市场监督抽查中多次查出铅含量超标,在全国各地媒体及网站上均有报道,2015—2019年已有15家企业在国抽、省抽中判定为不合格,超标产品的铅含量在1.50~2.65 mg/kg,究其不合格的原因是原料自带。

2010—2019年,分析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海藻样品检测的大量数据发现,海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铅超标现象,包括海带、裙带菜、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等。其中,海带及其制品中铅含量为0.5~8.8 mg/kg,其不合格率低于10%;坛紫菜产品中铅含量为0.5~4.0 mg/kg,其不合格率约为5%;裙带菜产品中铅含量为0.5~1.9 mg/kg,不合格率低于5%。

经与国内各大型藻类加工龙头企业交流样品检测结果发现:淡干海带超标率最高,盐渍海带次之,其他调味海带较低,主要是因为其他形式海带产品在生产中加入了盐或其他调味料,会降低产品中铅的量值,使合格率更高;同时干海带产品在生产中没有任何添加物,或仅仅盐渍而已,产品品质符合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标准,出口没有影响。

当前藻类产品屡次被检出铅含量超标的现象已成为制约中国海藻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企业不再生产和经销干海带这种铅超标风险高的产品;而且企业一旦产品抽查不合格,会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前景,也会对企业的诚信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建议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科学、严谨的标准,规范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1.3 紫菜“扑草净”问题

全球最大的紫菜消费国——日本曾经对中国紫菜市场大门关闭近20年。2004年2月,江苏省紫菜协会向商务部提交了贸易壁垒调查申请,发起了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第一案——“江苏紫菜案”,并最终赢得了这场贸易战。江苏紫菜终于进入全球最大的紫菜市场。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江苏紫菜遭遇了新的技术壁垒,日方通知江苏27家紫菜企业的30份干紫菜样品中,有个别样品扑草净残留量超标,超过日本“肯定列表”中规定的0.01 mg/kg标准。6月19日,日方要求从中国进口的紫菜,进行扑草净的自主检查,同时定期检查生产现场,这使中国紫菜输日再度蒙上了阴影,影响整个紫菜行业的发展。

中国各相关部门随即开展深入调查,收集查阅除草剂扑草净的资料,针对性抽取紫菜产品、海水水样和底泥样品等进行检测,认真排查分析紫菜中扑草净产生的原因。并对日本“肯定列表”中紫菜扑草净残留0.01 mg/kg的苛刻限量提出了质疑。通过查询发现日本对于玉米中扑草净的限量指标为0.2 mg/kg,而日本消费者每天玉米的摄入量远远大于紫菜的摄入量,显然紫菜制品的限量指标是极不合理的,明显违背了WTO公平竞争和无歧视原则。2006年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原农业部、商务部召开专题协调会,就紫菜中扑草净判定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经商务部、原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与日本厚生省、农水省在两年内多次谈判后,2007年1月16日,日方终于撤销了对中国出口紫菜的自主检查,并正式通知中国商务部,对于紫菜制品,其原材料(鲜紫菜)如果符合一律标准即为合格。最终日本厚生省同意将干紫菜还原成原藻状态计算标准值,即按鲜藻中扑草净含量不超过0.01 mg/kg。按干紫菜和原藻不同含水率来计算,干紫菜的扑草净允许含量为0.13~0.28 mg/kg。这次商务谈判的成功,使日本对中国出口紫菜中扑草净的限量指标放宽至合理范围,为今后中国紫菜顺利出口日本扫清了障碍,促进了中国紫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目前在中国没有紫菜中扑草净限量规定,但是此事件敲响了警钟,紫菜等海藻中扑草净是需要关注的质量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对中国紫菜等海藻产品中扑草净的残留情况的摸查和风险评估,并加强对于扑草净限量标准的研究。

2.1.4 输欧海带制品中碘超标问题

从2007年5月16日至今,德国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多次通报中国出口至欧盟的海带制品中碘含量超标,含量为43.9~2 981.0 mg/kg。出口企业被迫暂停向欧盟出口海带产品。

欧盟判定中国出口海带不合格,其理由是依据欧盟的有关风险评估报告,食用1 g碘含量超标的海带产品,摄入的碘含量就可能超过了人体能接受的每天最大摄取量,因此在摄取这种食物的时候不排除会产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根据欧盟《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法》的规定,如果判定产品有害身体健康,是不安全的,禁止在市场上流通。另外,根据2002年1月28日欧盟议会和理事会的178/2002法规,在决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时,应该注意到消费者应该被告知的一些信息,包括标签上的说明信息或者其他的关于避免某一种食品带来的损害身体健康的某种影响的信息。

依据欧盟的有关风险评估报告,成年人碘最高适宜摄入量为600 μg/d。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营养协会规定,出于对身体健康预防的角度考虑,一般饮食每天摄取碘的含量不应该超过500 μg。德国消费者健康保护和兽医学研究所认为,除了正常的营养,每天额外从含碘丰富的藻类食品中摄取碘的含量不应该超过200 μg,以保证每天碘的总摄入量不会超过500 μg,每公斤干重超过20 mg碘的海藻食品将会危害健康。

但是,欧盟对海藻中碘允许限量并没有统一规定。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法定标准AFSSA 2002-SA-0144中规定:掌状海带(Laminariadigitata)、糖海带(Laminariasaccharina)和真江蓠(Gracilariaasiatica)中碘不得超过为6 000 mg/kg(干重),其他9种经授权认可的海藻中碘的最大限量为2 000 mg/kg(干重)。德国食品管理规定:所有食品中碘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显然如此严苛的限量要求,对海带并不适用,也是不合理的。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超过膳食推荐摄入量2~3倍,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长期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才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元素参考摄入量》中,7岁以上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 μg,成人碘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日1 000 μg。作为海带消费大国,日本规定的每日碘最大摄入量是3 000 μg,日本居民碘的每日膳食摄入量在300~500 μg,冰岛甚至达到每日1 000 μg。可见,碘的安全标准是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而不是推荐或实际摄入量。

众所周知,海带富含碘质,中国海带中碘含量一般在0.1%~0.3%(干重),在食用海带前,一般需将海带清洗干净后,再用水浸泡,并不断换水,一般用清水浸泡6 h左右,一些水溶性维生素、碘、甘露醇和无机盐等大部分溶解于水,浸泡后海带中碘含量大量下降。而且一般是将海带作为配餐,或煲汤、或凉拌、或炖煮,一般不会将海带视为主菜频繁食用。因此,由于欧盟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有出口欧盟的海带出口企业应注意碘含量的问题。

2.1.5 “塑料紫菜”风波

在2017年2月网络上流传了一段“塑料紫菜”视频,一时间家里的紫菜,到底是紫菜还是塑料成了一个问题,给紫菜产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直接造成紫菜产品大面积终端下架、严重滞销及部分工厂全线停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紫菜生产商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塑料紫菜”相关视频引起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权威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全力应对“塑料紫菜”风波。各地紫菜协会以及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通力合作,通过组织媒体交流会、专题采访、专家解读及公众开放日等方式,加强引导媒体舆论,并开展了紫菜科普知识正面宣传,推广了简单易行的“一泡、二撕、三烧”的真假紫菜鉴别方法。与此同时警方出动,根据线索找到“塑料紫菜”视频的拍摄者以及敲诈勒索者依法追责。

从“塑料紫菜”风波中应汲取经验:一是要反应迅速,应及时将信息报送给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二是企业协会应齐心合力,强强联手;三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迅速制定处置应对方案;四是警方介入,从法律角度对谣言制作者传播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建议按标准规范指引、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市场运作及社会参与等原则,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预警和联动应急机制。

2.1.6 海藻中镉元素问题

紫菜中镉含量偏高问题较为突出,条斑紫菜中镉含量水平最高,含量范围为0.41~6.80 mg/kg,裙带菜中镉含量范围为0.44~1.90 mg/kg,海带中镉最低,含量范围为0.025~1.400 mg/kg。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未规定藻类及其制品中镉的限量[17]。国际上对海藻中镉的限量规定也不统一,欧盟(EC) No. 629/2008规定主要成分为干海藻或海藻提取物的食品补充剂,镉的最大限量是3.0 mg/kg。新加坡则规定海藻中镉的最大限量为2 mg/kg,中国台湾规定镉限量为≤1.0 mg/kg(以水分85%的新鲜藻类计)。

海藻也曾因镉含量超过某些国家或地区标准的最大限量而被退货或销毁。曾有意大利通报了一批来自中国海带中镉含量超标,残留量为5.2 mg/kg。因此,镉的问题是中国海藻食品业的又一重大隐患。

2.1.7 海藻中铝元素问题

海藻中铝含量较高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五省采集的海带、紫菜、裙带菜等海藻进行铝含量检测发现,海藻产品中铝富集水平远远高于其他金属,最高值可达2 714.6 mg/kg。海藻中铝含量差异较大,含量在53.2~2 714.6 mg/kg,坛紫菜中铝含量较高,达到118.0~2 714.6 mg/kg;条斑紫菜中铝含量为53.2~309.2 mg/kg;淡干海带中铝含量为339.3~1 246.1 mg/kg;干燥裙带菜中铝含量为98.4~367.3 mg/kg。按品种看海藻中铝的富集强度顺序为海带>紫菜>裙带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未规定铝的限量值,这是因为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18]规定了在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铝作为添加剂的食品种类及铝的允许添加量,不需要规定自身带有的铝的限量。因此,在藻类及制品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证明海藻中的铝是本身自带的,不是加工过程中添加的。

当前对于铝的毒性还不十分明确。也有研究表明,铝的毒性与其存在形态有一定的关联性,不同形态铝的毒性相差甚远,无机铝的毒性大于有机铝,游离三价铝离子的毒性大于羟基铝、氟化铝,不稳定的自由铝和单核羟基铝毒性最大,铝与氟形成的配合物次之,铝与有机物形成的配合物则无毒。研究表明,海藻中铝存在多种形态,主要以稳定的、不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有机铝形态存在,占总铝的82.0%~87.6%,而毒性较高的无机态铝含量很低,占3.75%~4.94%。而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铝,在面制品中,特别是油条中添加的铝是无机态的硫酸铝钾或硫酸铝胺;海带、紫菜中的铝是在生长过程中富集的有机态的铝。因此,需要加强对海藻中铝的来源、构成、生物毒性,以及生长环境与海藻体内的铝的相关性等情况的研究,正确评估海藻中铝的风险。

但是,当前食品中铝的检测方法,不能区分是本底铝,还是外来添加的铝,也不能分析铝的形态,因此部分职业打假人投诉海藻产品中铝的问题,给企业造成困扰,未来需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方法标准的建立。

2.2 中国海藻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分析

2.2.1 海藻苗种及养殖过程

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藻类的育苗、养成过程,也会遭遇疫病,但是在这整个过程用药解决不了问题,也几乎没有用药的情况,因此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

2.2.2 渔用药物

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藻类的养成过程,不存在用药物的风险,海藻的生长过程全部是在大水面的海洋环境中,每天受到二次潮汐的影响,没有使用药物的大环境。

2.2.3 养殖环境

中国海藻主要养殖在近海水域,并逐渐开始离岸养殖,养殖水域向远离海岸、越来越深的海洋中转移,海洋环境的优劣是影响海藻质量安全与否的主要因素。当前缺少中国主要海藻养殖水域中农药、石油类、砷、铝、铅、汞、镉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的相关环境数据,以及与海藻中污染情况的相关性研究,没有将渔业水质与海藻质量安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畴。通过现有的环境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海藻养殖区受生活及工业污水的影响极大,近几年各地政府均加强了对沿海地区养殖环境的整治,提高了海洋水质,减少了污染物。养殖环境中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残留问题

由于江河流入海洋中的水体中残留的农药,及其他原因,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有农药、兽药残留影响水域中养殖海藻的质量安全性。

(2)其他化学污染物

海上石油污染已危及到紫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船上原油的泄漏会污染海洋水质,也使在海区中养殖的海藻质量受到影响。特别是紫菜,由于叶面薄软,一旦沾染上原油,很难去除。

(3)海区漂浮物

海藻养殖区受海上各种漂浮物的污染严重,特别是近海养殖区域,各种水草、还有绳索、塑料袋、塑料绳和塑料片等杂质较多,缠绕在藻体上难以清除,还有养殖区的杂藻、生物危害藻直接侵入到养殖筏架和藻体上无法清除,导致加工后的产品中异物多,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2.2.4 加工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正常鲜海带、裙带菜的颜色是褐色或深褐绿色,经浸烫、盐渍后,呈现自然深绿色。但如为了灭菌将其再加热,则海藻食品的绿色减少或消失。一些不法商贩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违反规定使用化工染料或者铜盐,以保持海藻的绿色。该现象在需要灭菌的预包装海藻食品生产过程或在餐馆可能发生。

3 海藻促排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海藻中多糖等功能成分对重金属具有清除作用,藻体内重金属离子与海藻多糖表面的-COOH、-SH等活性基团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态转化成无毒的结合态,这可能是藻类受到重金属胁迫时主要的防御措施和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生长的耐受机制[19-20]。20世纪90年代,管华诗院士率领团队从海藻中提取有效成分添加到奶粉中,研制出排铅奶粉(LEMP),可提高触铅作业人员(如交警、铅冶炼工人)的粪铅含量,具有较好的阻铅、驱铅作用。王园园等[21]的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对大鼠血铅有促排作用,对铅中毒大鼠的生殖系统有保护作用。梁桂宁等[22]研究发现海带多糖能降低应激状态下小鼠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肾脏组织的作用。

Jiang等[23]研究发现海藻对由无机砷应激引起的大鼠砷亚慢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恢复大鼠肝、肾功能,逆转由砷诱导的异常脂质代谢和氧化损伤。江艳华等[24]通过30天喂养实验研究条斑紫菜(Pb 1.332 mg/kg)和坛紫菜(Pb 2.451 mg/kg)对大鼠体重、肝肾功能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菜中铅未在肝、肾等靶器官中蓄积,80%以上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紫菜能维持或促进大鼠正常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作用,坛紫菜作用效果显著。Guo等[25]建立了亚慢性铅中毒和海藻干预的动物模型,表明紫菜干预对染铅所致的肝、肾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能维持或促进大鼠正常的生理机能。

4 对策和建议

4.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加强对海藻食品中铅、镉、铝等元素的风险评估,推动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修订,修改铅限量≤1 mg/kg的规定(以水分85%的的原藻计)。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是世界上海藻食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日本每天人均摄入的海藻类食品为5.5 g,相当于中国人均海藻摄入量的十几倍。但至今没有因进食海藻食品而引起重金属中毒的事件发生。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对海藻中重金属及其毒理作用有深入全面的研究,但日韩均未对海藻食品的铅、镉制定标准或规定限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海藻的食用安全性。

海藻中含有海藻胶、海藻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海带中的褐藻胶因含水率高,在肠道内能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于排除毒素物质,阻止人体吸收铅、镉等重金属,排除体内放射性元素。

4.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继续加强对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脱除技术、有害物质的含量与形态检测技术以及有害物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标准制修订或消除隐患提供合理依据。

试验研究表明,海藻在食用前采用醋酸、沸水或纯净水等浸泡处理,能够减少海藻中砷、镉及碘含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在海藻加工中,针对性的减除隐患,并提醒消费者海带等海藻的食用指南,安全食用海藻食品。

4.3 前瞻性建议

深入研究渔业环境与海藻污染的相关性,加强渔业环境监测管理,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减少陆源污染,全面加强渔业水体监测、监控力度,提高监测、监控手段,建立预警、预报机制来减少或避免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和沿海省市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评价、海区突发事件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府部门应对重点渔区、重点产业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精度)、经费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重点企业实现产学研结合,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主攻对象,政府在课题立项上给予优先扶持。

4.4 制定行业质量管理规范,以强化行业自律

通过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加强企业自律性。加强养殖海域的管理,全面实施养殖基地备案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原藻质量。必须在海洋功能区域划分中确认海藻养殖海区。在海藻养殖期严禁在筏架、缆绳上施用任何农药、无机酸类杀灭杂藻。全面建立养殖基地备案和原藻来源台帐制度。禁止向原藻中掺杂沙土增重,控制水分和盐度。

在加工环节,严禁在加工厂区范围内使用各种农药、除草剂杀灭杂草、蚊虫等;严格禁止在加工用水的贮水池中使用除草剂杀灭青苔和其他杂草;严格禁止汲取河沟等地表水作为加工用水。严禁用化工染料浸泡海藻,或滥用、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4.5 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

海藻营养丰富,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褐藻酸、海藻多糖和矿物质,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海洋保健食品。具有促进智力发育、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放射性物质危害调节免疫及抗癌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对海带保健功能的研究。现在主要研究的是多糖物质、碘和膳食纤维。

加强海藻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当前中国养殖海藻以食用为主,产品多为粗加工的干制品和盐渍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对食品的需求除了安全和营养外,还有食用方式的快速、方便的需求,应多开发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方便食品,以及面向餐馆和食堂的批量成套方便食品。

建议加大宣传,拓展产品类型的同时培育市场,通过多种途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和了解海带产品,促进市场的成熟,提高居民对海藻健康食品的食用量。

猜你喜欢
紫菜海藻海带
海藻球
紫菜蛋花汤
梦的解析
我的祈祷
秩序
紫菜云集
揭秘“塑料袋紫菜”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