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与消隐
——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

2021-04-23 09:41邹子敬张艳ZOUZijingZHANGYan
建筑技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播体量母题

邹子敬 张艳 ZOU Zijing,ZHANG Yan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

业主: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

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邹子敬

设计团队:邹子敬、胡茸、张艳、詹翔、赵晓萍、李海旭、南俊、梁峰、张华、张晓燕、甘招辉

总建筑面积:44 095m2

设计时间:2010.12—2016.10

建成时间:2018.06

图片版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 愿景

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广电中心”)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康桥地区,周边为居住区和轻工业区,地势平坦开阔,需要一个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来统领。广电中心作为一个典型的广播电视建筑,有着很强的功能属性。广播电视特有的工艺流程、制作要求和空间逻辑需要紧凑、规则的建筑体量来容纳,如何将功能性很强的体量在特定的场地转化为其中的一部分并产生积极影响,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2 场所

项目场地东侧为新建城市道路,西侧、北侧是大片农田,南侧有河流蜿蜒流过,将基地切割为类梯形。场地水绿环绕、动静相宜,可谓环境优美,但是不规则的地块形状和广播电视功能所需的固定体量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制约,这也成为方案立意和构思的来源,进而转化为建筑空间和形式。本项目采用外松内紧的布局方式,使得功能分区、分流紧凑合理,尽量留出可观可憩的外部环境,成为周围场所的延伸。

3 塑形

本项目涵盖多个功能,包括电视发射塔、餐厅、大型综艺演播厅(1 500m2)、中型综艺演播厅(600m2)、各类专题演播厅、5.1声道语音录音棚、新闻中心、电视直播演播厅等演播用房;中心机房、制作审片制片、编辑办公等其他用房。如何将复杂的功能整合在一个逻辑清晰的建筑中,是建筑师需要解决的。

首先,设计将大的功能区块分解为三个部分——餐厅、广电中心主体、发射塔,由南至北渐次升高,与景观河道形成对话,基本形成“两辅、一主”的建筑格局。

其次,在广电中心的主体建筑中,内部工艺流程的快速高效是影响节目录制与播出的主要因素。因此,追求建筑空间的高效整合、流线的简洁流畅是本项目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从功能和形态出发,确定了“一轴、两翼”的形式:将主入口门厅设置于公共开放区与内部制作区的交界处,明确入口轴线;“两翼”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可分可合,充分考虑了后期运营的各种可能性。

再次,主体建筑下开上合,将主要的演播制作空间放在体量较大的裙房中,使演播流线能够利用较大的面宽充分展开。中大演播厅自成一区,便于运营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使用。小型演播室群组化布置,与主楼办公区紧密相连,既方便内部使用,又能高效利用演播设备,实现了演播空间的信号共享和空间叠放,便于结构布置和节约空间。80m高的主楼是综合技术区,主要设有后期制作、播控中心、节目传送、媒资管理以及行政办公、会议等部分。塔楼核心筒分列东西两侧,留出完整的中央使用空间,用于布置各类工艺用房。集中式的塔楼设计保证了播出和节目制作的安全性,符合广电建筑的特性。

遵循功能的逻辑,通过理性分析,完成了最初的塑形。

4 消隐

由功能理性推导出来的体量形态过于庞大突兀,因而我们下一步的设计工作就是结合场所特质和叙述母题进行体量的消隐。

本项目主体由主楼、主体裙房、发射塔三个部分组成,形成动态连续的造型。设计以跃动的像素为母题,点式的方形元素是平面、立面、室内、景观及幕墙设计的主要设计语言,营造了完整连贯、统一鲜明的设计形象,传递了传媒行业富于变化、跳脱炫目的特点。

1 夕阳鸟瞰

2 东南向透视

3 主入口

4 内院景观

5 电视发射塔

6 入口像素化的表皮

7 电视发射塔细部

9 景观设计的母题延伸

发射塔运用像素化的母题将构筑物景观化,消融了突兀的工艺化特征,呈现出与传统塔构完全不同的形态。200m高的发射塔由一组4m×4m×4m的立方体堆叠而成,看似毫无章法,却符合结构受力的逻辑,稳定泰然、向上伸展,宛如一条巨龙直指苍穹,形成标志性的建筑形象。发射塔的立面由彩釉玻璃和穿孔铝板以一定的模数形成像素化的表皮,既有体量的变化,又有立面细节。

广电中心主体设计采用像素化的围合立面,消解实体体量,形成有组织的立面肌理。立面采用2.1m2的标准单元式幕墙,类像素的排列形成富有肌理的画面,使整个立面仿佛一座电视屏幕。标准单元分为透明玻璃板块、印刷玻璃板块、穿孔铝板板块三种类型,不同凹凸深度的板块通过排列组合的变化,营造了既生动有趣又微妙理性的立面效果。印刷玻璃和穿孔铝板采用新颖雅致的菱形组合图案,将像素化的理念贯彻到底,丰富了近人尺度设计。在金属色彩上,选用冷灰色及同色调玻璃的组合,通过反射周边坏境,将大体量消融在像素格子的尺度,与环境交融。

5 母题

像素化的母题体现在项目设计的多个维度。景观设计层面,像素母题呈水平生长,场地中的铺地方格元素渐渐隐没在绿地之间,无边界的景观给人以融入自然之感;绿地中植物及小品的布置也在方块元素的框架下,体现了人工与自然对话的和谐之感;内院的方形立体景观也由大小方格组成,方格景观自身存在各个方向的斜坡,形成丰富有趣的组合;屋顶绿化是办公空间的室外延展,理性的条纹形元素与点状的方形元素穿插,成为新闻中心的室外延展,提供了轻松的员工休憩空间和节目播出背景。

立面设计层面,像素母题立体折叠于三维形体之上。立面采用透明玻璃板块、印刷玻璃板块、穿孔铝板板块三种标准板块,通过排列、凹凸、对比形成立面肌理,反映建筑内部空间变化。像素化的立面像水波纹遇到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变化、扩散、延伸,呈现出不同的立面效果,借此传达建筑的叙事性。

室内设计层面,贯彻像素的主题,让建筑由内到外地沉浸和包裹在母题之中。室内设计的像素更加跳跃多变:在主门厅屋顶天窗的设计上,延续方形元素的组合,采用深凹的方格元素,为室内带来优雅深邃的天光体验;在连接办公门厅和演播空间的展廊吊顶和墙面设计中,跃动的大小方格错落布置,既是装饰也是展示的窗口;中庭空间铺设深浅渐变的石材,延伸向室外入口空间和内院,形成一个仪式感极强的入口空间,而内院空间的立体像素景观又一次生动地诠释了跃动像素的理念。

6 场景

建成的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已然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地标,从中环高架路上飞驰而过,远远就能看到错落叠砌的标志性电视塔,它在朝阳中伸展向上,打破了水平的城市天际线,形成了新的焦点。行走在落成的建筑中,能体会到建筑形态对场地的重塑,建筑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充分利用了河道、绿化等现状资源。建筑内部也创造了不同开放程度的空间序列,如公众参与的庭院、大厅(开放空间),群众演员参与的对外演播厅、排练厅(半开放空间),以及需要安全保障的电视演播制作传输工艺用房(内部空间)等。不同的空间属性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性,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形态。

7 结语

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项目的设计从场所适宜性出发,对基地、功能、空间和形态的限制和矛盾进行了转化,借助塑形和消隐的设计手法,将其转化为创作契机,通过母题的深化,创造出丰富、适宜、有叙事感的空间形态。

猜你喜欢
演播体量母题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不同体量的汽车仪表板工程可行性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浅谈小说演播
让自己强大
越强大,越幸运
越强大,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