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问题规划、教学评价标准等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看似保证了教学的公平性,但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造成了阻碍。基于此,本研究着眼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尝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际,依托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16-02
分层异步教学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客观发展规律展开的针对性教学指导,是能够让不同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选择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挥分层异步教学的优势,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学生分层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基础
由于学生在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兴趣以及习惯等也各不相同。对于各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学习需求也必然有差异,为了让班集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获得共同进步,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1]。在组织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层次是首要环节。在层次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方便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与学习。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分层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与方案。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分层的合理性,教师可以使用“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与认知风格测量表”,评估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风格、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应用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和师生沟通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A层、B层、C层。其中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积极、端正;B层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水平一般,学习态度良好;C层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态度消极。在给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隐性分层原则,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此外,要遵循动态分层原则,学习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进步也可能退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阶段性调整班级学生的分层结构。
2 教学目标分层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风向标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要体现相异原则。也就是说,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给学生提供学习引导。在确立分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基本原则就是“上要扩顶、下要保底”,确立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尝试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同时,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不能有过大的跨度,避免进一步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2]。此外,分层教学目标中还应该包括指令性目标与指导性目标,其中指令性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而指导性目标可以选择达成,学生在突破上一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拓展、延伸、拔高。在设计分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两种方法:其一,面对各层次学生开展统一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要求上体现出差异性;其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自己要参与的学习活动。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A层次学生应该具备借助猜想、操作、推断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能力,可以利用公式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达成综合提升的目标;B层次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利用公式解决常规的应用题;
C層次学生要熟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总之,在学生分层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达成目标后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可持续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是分层异步教学的活动平台
分组合作学习旨在让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协同进步。划分学习小组是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实践基础。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起到带动作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3]。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按照分层指导原则给学生布置分层合作学习任务: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基于上述合作探究学习任务,由各组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给大家提供探究思路,能力一般的学生参考组内成员提出的探究思路,配合其他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最后,各小组参与组间竞争活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比较各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效。
4 课堂提问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动力
利用教学提问环节引导和启发学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化解教学矛盾,提升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重视教学提问引导环节的作用,合理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学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提升能力。以分层异步教学为基础,数学课堂中教学问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分层指导原则,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可通过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4]。将难度不同的教学问题派分给对应层次的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思维的锻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自信心,这才是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C层学生需要回答比较基础的问题,如“一分钟等于多少秒?一小时又包含多少分钟?”;B层学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难度稍微提升,如“三点三十五分在钟表上是如何表示的?请你用简单的图示画出来。”;A层学生则需要解决具有提升性、延伸性的问题,如“方方在五点半的时候离开学校,从学校步行到方方的家一共需要40分钟,那么方方几点可以到家呢?”
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相应难度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而且能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好胜心,同时也不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5 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关键
个别指导同样体现的是分层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基于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指导通常以三轨交叉或两轨交叉的方式进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任务完成速度、解决问题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学生几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完成分层学习任务,可能有的学生超前完成,有的学生延后完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个别指导策略,对于先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继续指导学生完成补充任务,不能让学生处于“空白”活动状态[5]。补充任务应该是教师基于学情提前预设的任务内容,可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在分类指导、个别指导模式下,学生能够度过充实的课堂活动时间,收获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获得效能感的提升。个别指导中,面对A层学生,基于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主要启发思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学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面对B层和C层学生,基于他们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指导他们解决疑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一些过渡性、铺垫性的问题为基础,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他们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从学生角度来说,还是从教师角度来说,分层异步教学模式都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學习体验。但是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究和分析具体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蕊.“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
[2]蔡文娟.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漫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3]杨荣兴.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8(12).
[4]吕清方.异步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51).
[5]盛俊龙.“分层异步”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18(4).
【作者简介】
杨金梅(1977~),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