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串”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2021-04-23 22:37何思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串高中数学策略

【摘 要】“问题串”是一系列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旨在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托“问题串”,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笔者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就“问题串”的设计原则、实施建议进行归纳,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44-02

数学教学除了要讲授数学基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问题串”的设计,把握数学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为学生搭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通道。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问题串”的原则

“问题串”是一系列相互关联且具有延续性、递进性的子问题,这些问题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步步深入,指向学生的综合思维力,能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1]。

1.1  构建数学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探究兴趣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问题串”的应用要依托问题情境,展现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便于学生展开想象,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逻辑推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科学性。因此,在设计“问题串”时,情境的构建可以有多种形式,但要契合学生认知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力。可先从本节新知识的初步认知入手,结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展开问题设计,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运用“问题串”这一脚手架,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1.2  把握适度原则,化解学习难点

对“问题串”的应用,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问题串”的设计中要注意问題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或学习信心受到打击。教师要围绕核心知识点,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数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指引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逐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化解数学学习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

1.3  突出问题梯度,渐进展开知识链条

对数学“问题串”的设计,教师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展示知识点,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难点。如在教学“函数取值范围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基于整体问题,逐步将其分解为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整体回归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对照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顺势引出新知识,导出“问题串”,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搭建阶梯,帮助学生厘清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形成。

2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串”的策略

2.1  基于问题情境,突出数学严谨思维

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这一节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对照高中所学的函数,思考它们之间有何区别。②判定 y=2x、y=1/x、y=2x+x+3、y=3是否为函数。③结合教材中的题例,思考d对应的数集A={1,2,3,4,5,6},ω对应的数集B={350,700,1050,1750,2100}。对于数集A中任一个数d,都有数集B中唯一的工资ω与之对应。④结合教材图示问题,可以看出哪个时刻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最高?哪些时段北京空气质量指数高于50?在中午12点,AQI的值是多少?图示中t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通过观察图示,了解I与t的对应关系。⑤恩格尔系数与时间有何关系,如何用集合所对应的语言来描述?教师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构建,可以指导学生关注“数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2]。

2.2  立足学情实际,激活数学发散思维

“问题串”的应用,要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终边相同的角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何关系?②从单位圆的几何性质出发探究同角的三角函数,它们有何数量关系?③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再对照单位圆的几何性质,对于sinx+cosx=?sinx/cosx=?如何求解?前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须着重围绕单位圆展开讨论,让学生体认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及其数量关系,同时对比同角三角函数,让学生辨析其数量关系。但问题③难度相对较大,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教师可通过“数”与“形”的探讨,启发学生联系勾股定理展开探讨与交流,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3  遵循螺旋上升,展现数学连续思维

应用“问题串”时,教师要螺旋上升式地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问题,渐进达成教学目标[3]。如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在平面内,给出某个点和直线,它们有何位置关系?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如何用解析式来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

②给出点P(x,y),直线l:Ax+By+c=0,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③对平面内一点P与直线l,如何利用作图法求解出点P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分析,指导学生作点P到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Q,能否求出PQ的解析式?根据点P的纵横坐标,能否求出∆PRS的面积?④利用等面积法,能否计算出点P到点Q的距离?如此一来,四个问题前后相互承接,逐步深化。由问题①到问题②,再到问题③,都是为问题④服务的,最后教师在问题④的求解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有效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一知识点。

2.4  聚焦学习疑点,培养数学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问的指导,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来进行。此时,教师要抓住疑点,指引学生去探索疑问,鼓励学生去猜想、判断,验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的提升。疑点的呈现,遵循“问题串”的梯度性、渐进性原则;疑点的分解,要强调问题的本质探讨,抓住关键;疑点的解答,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质疑中建构思维通道。如某二次函数 f(x)=x−2x−3,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问是否具有普遍特点?在区间(−2,0)上有零点吗? f(−2)与 f(0)的乘积是多少?在区间(2,4)上有零点吗? f(−2)与 f(4)的乘积是多少?显然,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很多学生感到困惑:要想判定某函数在某个区间有零点,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教师可指导学生去猜想,并通过代入法来验证自己的结论。通过计算,f(−2)f(0)<0,f(2)f(4)<0,進而可以根据零点的定义“如果满足端点值乘积小于0,则在该区间存在零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2.5  拓展变式设计,发展数学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较为常见。教师要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变式,启发学生通过不同问题回溯解题的思路,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对于公比q≠1,教师需思考如何让学生利用适当的求和公式展开相关计算。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来展开求和通项公式。围绕等比数列问题,对于S、a、q、n四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都可以利用Sn=(a-q)/1-q来求出另一个量。接着,从思维的发散性上,还可以对该通项公式进行变形,去掉括号,可以得到Sn=a-aq/1-q。也就是说,对S、a、q、n四个量,学生可以根据题意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通项公式来求解。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串”,教师要结合课型特点,科学设计“问题串”,指引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在运用“问题串”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问题要有目的性、指向性、激励性、启发性,要能够从同感、共情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力。

【参考文献】

[1]黄秀平.走进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J].高考,2021(19).

[2]徐创喜.在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

[3]刘窗洲.高中数学渐进式问题串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2).

【作者简介】

何思源(1982~),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试题与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串高中数学策略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