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锋
摘 要: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无疑给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但为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搭建了平台,更为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造了条件。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096-02
现代信息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网络和白板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走向了深度融合的阶段。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模拟真实情景,加强学习的体验感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一个革命性的应用就是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情景,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拥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尽可能地向学生传达知识的真实面貌。例如描述某处历史古迹时,以往只能通过口述让学生在静态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工,但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就可以通过航拍视频、真人纪录片以及各种动态的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背景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的真实情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加强对于知识点的体验感。例如,对于没有目睹过草原的学生来说,《草原》一文所描绘的情景离他们的感触太远了,怎么品读也难以在脑海里形成相关的画面,无法激发美感并产生情感共鸣。于是,笔者就利用网络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将无声的语言描写变成动态的美景,让“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一下子变得形象直观起来,这样,学生就会被美妙绝伦的自然风光所深深折服。可见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能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认知更加真切,从而很好地培养理解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快速处理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與反馈是课堂教学之外的一项费心费力的工作,还有每次测验之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趋势的掌握,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哪类问题出现最多,等等。这种信息的处理和筛选,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一直都是教师手动进行处理的。但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处理,如Excel表格、SPSS等数据处理工具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快速地处理学生的各种信息。当信息的处理变得便捷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然也就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跟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查漏补缺及时订正,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实时地制定出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改进方案。如教学《荷花》一文前,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及有关荷花的诗文。有的说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有的吟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静态美,有的诵出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动态美,那情景真如同“荷花争艳”。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是师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学生的阅读视野就会不断扩大,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文字和图片之外,视频、音频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添加到课堂当中来,而这样自然也就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人对视觉动态的感知速度比语言和文字都要迅速,而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最明显的改进之处就是视觉化和直观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深入了解的热情。譬如在教学《郑人买履》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郑人买履的视频,学生被楚人的行为逗得哈哈大笑,教师借机询问:你们为什么笑呀?郑人能否买到鞋?你能说明原因吗?孩子们兴趣很高,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信息获取便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有许多途径,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海量存储的学术性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获取大数据中的学习信息,如英文原刊、古文古籍以及阅读材料等各种学习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的事项
1.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课堂教学更好地推进,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那么长此以往,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弊大于利。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必要的讲解部分进行图片、视频、音频或者其他方式的直观传达,但是如果从课程的开始到课程的结尾,从话题引入到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甚至学生的互动练习等都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就失去了最开始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意义,变成了由多媒体课件来主导课程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当所有信息都直接传达到学生面前的时候,会让学生跟着数据走,从而失去自我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让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
2.重视课程质量而非课件技术含量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是让我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如何排版、如何构图、如何让字体在页面更好看上,而是让学生通过这种辅助手段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也不管辅助教学的方式变化多大,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永远都是教学的内容,是知识的有效传达,是对学生的个性化体察,是教学相长,是有教无类。在教学中重视课程的质量,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比做一份精美的课件重要得多。
3.注重延续传统教育中有益的部分
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但是我们要明白,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灵药,它不能包治百病。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的传达,如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进行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虽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来得更加直接。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这些优势要继续传承发扬,不然一味地运用技术手段,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并且快速接收海量信息而缺少传统教育中的缓冲,学生也会变得浮躁。注重延续传统教育中有益的部分,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三、 结论
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学生学习而服务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已经凌驾于学生的感受之上,势必会影响最初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感受,包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信息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才是教师应该实时跟进并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调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伟.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06).
[2]韦芳,覃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3]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06).
[4]刘志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