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任何方式的立德树人都是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果说思想理论是武装学生的头脑,唤醒学生意识的话,那么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学生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品德,树立人生目标,认识社会形态,做一个有思想、有品德、有目标的好少年,也就是社会服务实践在立德树人上发挥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实践 立德树人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030-03
立德树人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是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识、思想、目标、价值观都正在形成,在这个时期,对他们的思想和德行加以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不要说中学生正处在所谓的叛逆期、易暴易怒、敏感、脆弱,就是现在社会风气也比较的浮躁,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和一些所谓的文学作品,都是影响学生思想和德行养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结合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追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比较现实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切思想理论,放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经历,可能对于学生的触动更大,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立德,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德行、有品质、有目标的好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笔者就以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助力立德树人,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与大家共勉:
1.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奉献的精神是他们学习的根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参与社会,促使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根本。但是我们知道,大多德育教育都局限在课堂上,脱离了社会实践服务,使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的认识不足,把一些思想道德、认识、是非的判断认知停留在课本上、课堂上,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认识,也让学生深入了民情、国情,掌握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状态和方向,使学生的课本知识得到生动、鲜活印证,也使学生的见识得到不断的扩大,所学知识得以升华,更能使学生对社会的一些公序良俗、仁义礼智信等有切身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以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助力立德树人的目标,还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结合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共处,并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参加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认清自己,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把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坚定努力奋斗、实现目标的决心,让学生学习有目标,生活有信心,从而为祖国、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2.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教育现状
虽然在德育教育中一再强调社会实践,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增强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可事实是,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老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几乎所有的德育活动都会在课堂上借助教材完成,即使是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也一直还停留在计划中、口头上,实施力度不大,对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不到位,不深入,致使学生把社会服务也当成过场、形式,没有正确对待,也就影响到了认识,教育意义不大,更别说立什么德,培养什么好的品质了。因此,要想真正借助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但要从途径、方法上想办法,还要提高老师的认识,使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3.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心思都比较敏感,经不起摔打,受不了挫折,甚至听不得别人的批评。这就是我们在教育中缺少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成长、懂得。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现在各个学校也定期为学生组织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如参加义务劳动、清扫校园附近的马路、参观展览馆、紀念馆、参加夏令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如前年热播的《厉害了,我的国》,去年的热播《我爱我的祖国》,还有像《战狼2》《流浪地球》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坚定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坚强,能经受得住历练。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学校或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时,过于形式化。活动之前没有目标和计划,活动之后没有总结和讨论。学生往往把这些难得的实践活动当成娱乐课,缺少认真对待的态度。看似整队出发了,进行了,但是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没达到教育的意义,更没有实现助力立德树人的目的。比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看着学生都参与了活动,也在践行活动,但是活动的意义、目的,从学生的总结就可以看出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显然,这种形式化的实践活动,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品德,更有可能使学生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品质。
3.2实践活动缺少丰富性,多样性。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适合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也只有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懂得更多的道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为中学生组织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内容非常的单一,活动内容也不丰富。比如,一组织实践活动,老师不是组织学生看电影,就是参观纪念馆等。给学生的认识实践活动就这两样内容。其实,作为老师我们知道,之所以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什么能从实践中学到东西,就是因为它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如除了前面提到的参加义务劳动、清扫校园附近的马路、参观展览馆、纪念馆、参加夏令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等,还有为父母做一件事、做一次社会调查、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文体活动等等。这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尽量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获得相应的东西。为学生品格的完善,责任的培养,品德的建立和人生目标的确立做好铺垫。
3.3实践过程缺少老师的参与与评价。
虽然学生都知道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提高他们品质,增强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但是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老师的指导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可遗憾的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就是缺少老师的指导和评价。老师似乎只关注组织、活动开始、活动结束,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道理,或者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是不是体现出了新时代中学生的风貌等等,老师缺少关注。由于老师的缺席,使这些过程缺少一定的认识,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做是对的或者错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所以,作为老师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时,老师不但要参与其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更完美的品德。
4.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途径
4.1通过研学培养学生信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地点也可远可近。比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研究、参观等等,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加深认识,提高思想素养。所以,初中在立德树人实践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研学,去红色文化地,革命圣地、历史古迹,去了解特色文化,触摸历史脉搏。比如,重走长征路、走进井岗山革命圣地,让学生去行走,去探寻红色文化的价值,感受革命先烈的情怀等,从而培养学生感恩品德、爱国的情怀、社会责任和担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4.2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我们常常讲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也常常能看到公园、校园有“小草也有生命,切勿践踏”之类的告示,这一切虽然有提醒作用,对学生来说也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但是还是不够深入,过于局限。我们知道,一个有品行,有素养的学生,不但要爱护一切生命,也要爱护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老师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深远情怀。比如,织织学生在植树节植树、春游、秋游等等,这些既能开阔学生视野,也能增长学生见识,更能深化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品质。
4.3走进传统文化园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有文明的发源,也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对“文化自信”这个认识的不断深化,各个平台继续出现了好多关于传统文化,诵扬经典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汉语桥》《神奇的汉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学校也要组织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园地,让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开阔视野,完善自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的一些活动,为学生举办古诗词朗诵大会等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在感受先人留下的经典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学生崇德立志,尊师孝亲,从而实现实践活动助力立德树人的目的。
4.4通过实践动活动,强化学生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虽然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了,但是信息技术的影响,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这一块非常的欠缺。所以,要想实现更好的德育目的,实现树立人的目标,老师一定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生身边的,他们熟悉的实践活动。比如,为父母做一次饭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一下父母为自己准备一日三餐的辛苦,也能讓学生了解做饭的过程和该准备的食材以及做饭的先后顺利等。更能使学生感受一下为父母服务,为他人辛苦的意义。虽然,我们知道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时间也很紧张,但是我们还是不能缺少了实践活动的组织,因为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学到的东西,感受到的东西,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这些东西也更有利于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5.结语
总之,相比较于课本上,课堂上思想理论的讲解,让学生走出去,走进传统文化圣地、红色革命根据地,走进大自然等,这些在路上学习、感知、感受、理解,要深得多,也能实现教育意义,更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博大情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义梅.践行立德树人 培养实践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4期.
[2]王贵峰.立德树人,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0期.
[3]张志勇.研学旅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J].基础教育参考,2017(2).
[4]王晓燕.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人民教育,2017(23).
[5]贾美华.课程开发实践指南——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金莹佳.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