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由于各民族所处地域的不同,舞蹈艺术也有着许多不同的风格,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通过舞蹈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形式来探寻舞蹈作品的创作以可发现,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表现风格大多是建立在深刻的文化思想、意蕴内涵之上的。本文以《爱莲说》为例,分析舞蹈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舞蹈 创作 思路 《爱莲说》
自古中国便有吟诗起舞之说,诗和舞可以抒发人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音乐、利用舞者的身体来完成既定的或者随性的动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借助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或喜悦、或愤恨、或不甘、或悲戚。舞蹈与诗词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所以我们在很多舞蹈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子。人们在表达一些诗意与诗韵时,通常是选择舞蹈的形式来进行抒发,同时,也有不少古典诗词对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描绘,这也为舞蹈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艺术灵感。
一、文学背景
《爱莲说》作者为宋代著名思想家周敦颐。舞蹈编创者借此文创作了备受广大群众喜欢的经典舞蹈——《爱莲说》。周敦颐在文中尽数莲之洁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本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与莲的特质。第二部分借莲抒情,由莲称己,品性馨香,情操高洁。作者紧扣主旨,采用拟人的手法,着重用舞蹈动作来刻画莲的高洁品性。以女性舞者的优雅身姿来展示中华女性的美德。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未生硬地照搬诗词原句来进行编创,而是紧扣中心点,将散文诗的独特寓意与舞蹈姿态相融合,切入点非常独特。
二、创作依托
舞蹈作品《爱莲说》由我国著名舞蹈编导赵小刚创作,青年舞蹈家绍俊婷演绎。舞蹈与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散文诗同名,编创灵感由《爱莲说》启发而来。舞蹈开头的主线动作便是依托于诗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引申而来。舞蹈动作与诗词的主旨——高尚情操,相互依托。舞蹈编导运用中国的古典舞元素,辅之拟人的艺术手法,成功地为我们演绎了超脱于世俗的不凡的莲花形象,并更好地把东方女性典雅古朴的美展现出来,赞美了莲花傲然独立、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古典舞《爱莲说》的音乐选自国风音乐中的《沉鱼》和《落雁》,在中国器乐曲中具有代表性的名曲屈指可数,而这两首就在其中。这两首曲子大多运用了代表中国特色的乐器:二胡、琵琶、箫,给人带来一种淡然的感受。乐曲赞颂了具有高洁淡雅品格的传统女子西施。在舞蹈开始部分,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响起,舞者为大家呈现出莲花刚从水面露出的形态,此时,舞者并没有一直呈“慢”速的节奏进行舞蹈,而是以快收慢放的不规则的节奏形式贯穿连接着每个舞蹈动作。舞蹈《爱莲说》的基本框架是:引子或前奏→慢板→渐快→快板→结束。在引子部分,舞者主要呈现出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的形象,一个开始舒展秀丽身姿的细腰女子,像极了芙蓉出水时的画面。由慢板逐渐转换至渐快,在沉着而平稳的琵琶声中,舞者一会儿含羞于碧绿之中,一会儿掩面于莲叶左右,尽情舒展着与莲花一般無与伦比的脱俗气质。至快板时,音乐逐渐变得激昂澎湃,舞者动作也变得明快潇洒,随着节奏的开合自如,时而迎风起舞,时而欢快奔放,时而掩面羞涩。此时的舞蹈境界已超然于尘世之外,女子也不似之前那柔美般的神韵,而是一种与莲花一样的洒脱、飘逸的状态。在音乐接近尾声时,舞者再以“莲花”般的舞姿坐地,与出场时的造型相呼应,仿佛亭亭玉立在水中央的荷花,像个不怒不争的花中君子。
三、动作神韵
在《爱莲说》这个舞蹈作品里,编导采用很多高精尖的动作来诠释荷花在水中摇曳的姿态,舞蹈作品中采用了手部舞蹈姿态,模拟荷花开放、闭合、再开放、掉落姿态,构思新颖。用视觉的刺激使得观众感受到古典舞静谧且浓郁的神韵,更深层次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舞蹈《爱莲说》所塑造的意境最大的特点有两点:第一,出淤泥而不染——荷花不屈不挠的形象特点;第二,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素雅、高贵的品质特征。
以莲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作为动作获取的途径,荷塘淤泥中的荷花,碧绿色荷叶铺满水面,舞者用坐、盘、跪、拧、靠等动作,诠释荷花的花蕊形象。用单腿跪地、后仰踢前腿和勾脚的控后腿、点翻身接抱后腿等技巧展现荷花含苞待放的形态。在没有借助任何一种道具的情况下,用肢体造型和动作展示荷花的静态、开放、凋落等一系列过程,十分新颖。舞者用手部动作来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圆”,并将“圆”无限放大来描绘荷花盛开时的状态。舞蹈中多次运用到“圆”的涮胸腰、下大腰、拧曲翻身等动作舞姿造型及连接,再配合古典舞形、神、劲、律等特有的元素,将荷花的美好品格——花中君子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给人既不妖娆又不刚强的视觉刺激,使观众在舞者出神入化的表演中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与魅力。舞者上身着粉紫色渐变色舞蹈服饰,胳膊和前胸穿略带藕荷色蕾丝布料的紧身衣,寓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给观众以静谧、美好、素雅的视觉感。
四、舞蹈意境
在古典舞作品《爱莲说》中,编导通过对“莲”的特殊认识,以及表演者的展示,运用了大量的舞蹈技巧,逼真地塑造了“莲”的形象特征。在舞蹈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软开度、旋转、跳跃以及控制动作和元宝跳等跳跃类技巧,这一系列技巧形成了一个情感宣泄的突破口。舞蹈《爱莲说》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巧妙地把“莲”的形态进行呈现,表演者在空中的舞姿造型就好像在水中盛开的莲花,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抒发。通过旋转、跳跃类技巧,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满足。
舞蹈《爱莲说》是编创人员从文学作品中所获得的创作灵感,通过表演者的具体动作再利用神韵等特殊元素,从而充分地展现出莲花的内在美。这个作品以物喻人、侧重写意,舞者将自己和莲花融为一体。《爱莲说》这个舞蹈给人呈现出一幅非常唯美的画面,不管是在舞姿上还是表现力上,都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莲花那种“不染污泥,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舞者把莲美好的形象与高洁的品质和古典舞元素相结合,借莲花的形象来刻画人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而这种精神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这种人格恰恰是为人们所敬仰、所向往、所称赞的。翻阅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典型优质舞蹈作品很多都是根据传统文化元素编排出来的,如《丝路》《反弹琵琶》《胡璇沙漠舞》《大飞天》等等,这些可谓是屈指可数的上乘佳作。古老的石窟壁画艺术为当今舞蹈作品提供舞蹈中的动作原型。舞动的“壁画舞姿仕女图”,飘逸云彩配合多彩的古代纱裙,飞舞的长纱和彩带的人物形象,凌空振臂而旋转,翱翔时闪转腾挪的曼妙舞姿,壁画本体的基础性色调,都被舞蹈创作者所借用,凡此种种,皆带给欣赏者直观的视觉舞蹈美学感受,让人们从内心真实地感受着舞蹈意境,被这份艺术的清泉所触动。
五、舞蹈创作思维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繁荣发展,现如今,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新媒体艺术平台,都出现很多拥有新元素的舞蹈作品。但在这个淘汰制的文化艺术环境中,舞蹈艺术能在新创造、新花样层出不穷的环境中屹立不倒,那便是将多种文化元素相交融,并且提高舞蹈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舞蹈艺术的文化意蕴、艺术底蕴、思想内涵要想得到丰盈,就要使编排出的舞蹈作品更具备思想性和时代性。我们现今无法完全学习古人的艺术理念,但我们在舞蹈创作与舞蹈艺术表演中,从肢体动作到音乐的选择,从画面造型到舞台调度,应尽可能地诠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舞蹈创编人员虽然不能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表现得完美无瑕,但要尽可能地致敬經典文化。新的舞蹈文化背景融入新时代的发力点和发力方式,形成固有的编排艺术特色和舞蹈艺术形式,舞蹈创编人员要立足于文化观点,从文化艺术的本体思维出发,使舞蹈文化艺术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独特的手法和元素,推动中国舞蹈艺术走向繁花似锦的未来,奔向新的时代高峰。
六、结语
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表现风格多种多样,但大多是建立在相对深刻的文化思想、意蕴内涵基础之上的,并非凭空产生。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和向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不融入新时代的特色,不论优秀与落后都一味地照搬照抄。舞蹈本身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仅要迎合时代发展,也要保持创新。众所周知,艺术本就提取于日常生活,但艺术性高于生活本体,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传统且优秀的文化艺术。舞蹈《爱莲说》对此便有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
[3]贺秀梅.中国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王海林.佛教美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5]普颖华.中国文化美学[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8.
[6]王宁宁,江东,杜小青.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喜伟,男,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