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台实践是每一个舞蹈类艺术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也是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对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自身参与的多种类型的舞台实践活动,多角度分析舞台实践对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对舞蹈教育研究者有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舞台实践 舞蹈教学 重要性
一、引言
现阶段,艺术教育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出于对提升艺术教育实效性的考量,需要相关教师参考学生的现实情况制订教学方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舞蹈教学来说,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且能够在实际的表演中向人们展示舞蹈作品的主题、内涵,给予受众美好、丰富的视觉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舞蹈教学中引入舞台实践是必然选择,以此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笔者参加的不同类型的舞台实践活动
现阶段,舞蹈实践活动的发展形式极为多样,在筆者的实践经历中,参加过的舞台实践活动类型包括:社区文化演出、大型文艺演出、央视春晚、专业舞台比赛等。结合本人的切身经历发现,这些舞台实践活动虽然形式、内容、要求不同,但是均能够从不同方面强化舞蹈者的舞台实践能力。
其中,对社区文化演出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对舞蹈者来说,由于对其本身的专业能力要求较低,且面对的观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能够极大地丰富舞蹈者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强化其心理素质。对于大型文艺演出来说,需要结合舞蹈者的专业水平、特点等划分不同任务,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不同舞蹈者的舞蹈水平,加深其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对于专业舞蹈比赛来说,可以增强舞蹈者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帮助舞蹈者深入理解舞蹈。
三、舞台实践对舞蹈教学的促进
(一)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对于舞台实践来说,其可以视为舞蹈教学的延伸,在提高舞蹈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舞台实践活动,教师、学生可以更为直观且准确地掌握不足之处,为后续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强化提供支持。[1]同时,在舞台实践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基本舞蹈知识、动作技巧的理解,达到巩固吸收舞蹈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结合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在生活中获取艺术灵感。
另外,舞台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极高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实践中,学生能够了解自身不足,实现查缺补漏,提升学生基本功训练针对性的同时,对学生展开心理训练,推动舞蹈教学质量的增强。
(二)激发师生的创作能力
舞台实践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此时,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消化吸收在舞蹈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技巧,还可以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舞蹈创作与实践中形成新的感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自己对舞蹈作品的感悟,避免其思维局限于人物塑造的固定模式,鼓励其独立进行舞蹈作品的二次创作,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对舞蹈作品的诠释。基于此,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在舞台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激发。
(三)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表演热情
相关教师在开展实际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依托融合舞台实践,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舞蹈学习与表演积极性的效果,为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的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舞蹈教学来说,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舞蹈动作展开反复练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导致其对舞蹈教学产生疲劳感,或是兴趣丧失。[2]另外,对于部分舞蹈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训练以及所获得的效果与理想之间的差异性极大,造成学生对舞蹈学习与表演的热情大幅度下降。而引入舞台实践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先天性学习方面,利用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舞蹈的理解;鼓励学生以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相应音乐的所思所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其思想也得到解放,达到增强学生舞蹈学习与表演积极性、强化学生舞蹈能力的效果。
四、舞台实践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艺术表现力
学生在一次次排练、诠释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均实现了舞蹈作品内容与情感的更深层理解,推动其艺术表现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舞蹈《我等你》的排演中,其中的角色多数为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此时,如何抓住人物特色、性格特征成为排练的主要任务。该剧目讲述了朴实的军嫂用静静地等待和无怨无悔的辛劳撑起军人的家。当丈夫归来,所有的辛劳都化作幸福的泪水。依托多次排练、实践,学生对人物性格实现了更精准的把握,可以更为理性地在舞台表演中释放情感、诠释作品,并引发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二)增强美感意识
在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舞蹈实践,能够达到强化学生艺术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美感意识。对于美感意识而言,主要是指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或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而这种对“美”的感受需要学生切实深入舞蹈表演情境中,由身体至心灵全方位对舞蹈主题、内涵以及美感进行体会。这种体会是旁观者无法理解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够感知。特别是在舞蹈实践中,舞台环境中所有的因素,包括灯光、歌曲、其他舞蹈者等均围绕舞蹈主题设计与学生产生“碰撞”,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实现对其美感意识的培养。
(三)提高鉴赏能力
要想实现更好的艺术表达,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能够在舞蹈作品中发现“美”,并了解如何进行肢体动作、面部动作的表达才能够带给受众更多“美”的视觉体验。此时,相关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引入舞蹈实践,让学生依托实践了解舞蹈动作“美”。例如,在进行古典舞的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引入《丽人行》这一中国古典舞的排练,让学生在舞台环境下体会“走台步如行云流水” “腰部如弱柳扶风”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可以安排其他学生在观众席观看台上学生的舞蹈表演,教师也可以使用录像机进行视频拍摄并在后期依托多媒体设备播放。此时,学生能够从“表演者”与“观众”两个角度对古典舞动作的美感进行赏析与体会,强化其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舞蹈技巧掌握程度。
五、舞台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感
在舞台实践中,所有舞蹈者(学生)所承担着的职责存在差异性,且共同构成一个舞蹈团队整体。在这个团队中,所有人都缺一不可,合作实现对舞蹈艺术的呈现。站在这一角度来看,依托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舞台实践,能够达到增强学生责任感与合作感的效果。通过一次次的舞蹈排练、舞台表演,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他人在本次舞蹈表演中的定位与责任,明确自己的行为对团队中其他人的行为、舞蹈整体表达效果的影响。基于此,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且积极配合其他学生的动作,最终获取更好的舞台效果。
(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舞蹈表演来说,其主要依托肢体语言完成信息的传达,拥有较强的震撼力。在舞台实践中,所有舞蹈者均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如集体舞蹈、伴舞等,并在音乐的配合下准确做出动作,构建起自然、和谐的整体。[3]依托这样的舞台实践,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强化所有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融入性,达到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同时,在舞台实践中,要求所有舞蹈者(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合作,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其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有力支持,达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
(三)提高审美能力
舞台实践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强化提供了平台支持,依托舞台实践,学生能够切实、直观地认识到,在不同风格舞蹈的表演中,何种动作、肢体表达、面部表情是合适的,且能够带给受众“美”的视觉体验。例如,现代舞与古典舞虽然都是舞蹈艺术形式,但是在风格上存在极大差异,对舞蹈者(学生)动作等多方面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古典舞表演中,“弱柳扶风”“柔软”“轻盈”等动作更具美感,但是这样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舞中并不合适。在舞台实践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准确辨析不同舞种对于“美感”的不同表达与诠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想象力、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舞台实践并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感知力和理解能力,强化学生思维的唯一途径,但是其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舞台实践来说,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作与演出机会,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更大的平台。依托舞蹈创作,可以实现对新创作观念的探索,形成更多优秀舞蹈作品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台实践的支持下,舞蹈教学的质量、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调动了学生舞蹈学习、舞蹈表演的积极性。同时,舞台实践在强化学生艺术表现力、美感意识、鉴赏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合作感、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等综合能力方面,舞台实践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是其效果极为明显,推动了学生舞蹈表演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冉.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9(16):66-67.
[2]何佳苡.浅谈舞蹈本科生实习的重要性[J].发展,2010(10):131.
[3]韩淑英,刘忆,庞静.关于“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的调研报告[J].艺术教育,2010(01):93-95.
(作者简介:郑思佳,女,硕士研究生,宁夏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
(责任编辑 刘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