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山东 济宁 272000
门诊是医院的门户,也是患者对医院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水平与技术的不断进步,门诊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良好的门诊就医服务,为医院赢得良好口碑,同时让患者更加放心,患者更加愿意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从而提升门诊工作效率[1-2]。因此,门诊服务质量的提升,是门诊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方面能够转变门诊医务人员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其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专业技能,帮助门诊部人员与患者快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使门诊工作的顺利实施[3-4]。沟通门诊服务措施的不断升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更多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帮助医院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分析门诊改良管理模式的实施必要性,该研究以该院2021 年5—9 月72 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分析门诊管理对医疗质量的提升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72 名门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医务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 名,男3 名,女32 名;年龄23~39 岁,平均(29.67±3.14)岁。观察组37 名,男2 名、女35 名;年龄23~38 岁,平均(29.65±3.12)岁。两组医务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取同期对照组(48例患者)、观察组(48 例患者)两组各服务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男25 例,女23 例;年龄23~68 岁,平均(42.12±2.31)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2 例,糖尿病15 例,妇科病15 例,其他6 例。观察组患者:男26 例,女22 例;年龄22~69 岁,平均(42.15±2.2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1 例,糖尿病16 例,妇科病14 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该研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入组医务人员及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具有较高的配合度。排除标准:中途自该研究退出的医务人员及患者。
对照组:常规门诊管理模式,按照既定程序接诊门诊患者,患者取号后耐心等待叫号,然后进行问诊-确诊-开处方等步骤,患者离开前叮嘱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尤其是日常饮食禁忌。
观察组:实施改良门诊管理模式,改良管理措施如下:(1)做好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①每周对门诊医务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让医务人员时刻,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通过每次教育,促使医务人员将管理理念转变为柔性管理理念,促使上下级管理模式,朝着相互服务的方向发展。②培养医务人员的相互帮助意识。实施老带新的柔性排班制度,将有丰富经验的门诊医务人员和新人分为一组,新人积极学习,老人言传身教,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每周召开一次交流会,通过相互学习和分享的方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③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从医务人员自身开始,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增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增进医务人员的默契感,消除隔阂;每周门诊召开讨论会,对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对贡献较大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表扬,不断激励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医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2)改进门诊预约管理模式:①首次就诊时,需拨打医院电话预约,或通过自主预约平台进行预约挂号,实现首次就诊。挂号后在平台上查看诊疗流程图,明确诊疗流程后,按时到院后立即与预约医生进行沟通,快速完成诊疗过程。②医生诊断后根据患者症状开药,若一次可治疗彻底,做好用药叮嘱即可;若诊疗发现患者需要后期继续观察,可当面约定下次诊疗时间,根据医生能力将患者下次诊疗约给自己或别的医生;若患者情况复杂,预约的医生不能处理,可通过挂号平台将患者信息转交给别的专业医生,做到“靶向式预约”,节省患者时间。③若患者首诊时,医生发现其不是本科室疾病,需及时转交给对应科室医生,继续诊疗。
(3)优化门诊就诊流程:①收集门诊患者的意见,制订门诊流程优化方案: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台,每层楼都需要安置导医台并留人;设置不同的门诊缴费窗口,军人、残疾人、现金通道等,分散缴费排队人员;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自助信息查询平台,患者根据自身需求在机器上自助查询,或在机器上自助取片子;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方便门诊急诊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为其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②门诊窗口调整:患者可直接拿身份证在窗口挂号,也可以通过手机挂号,节省自身时间;在门诊的门口放置自助挂号机,按照正常挂号、急诊挂号等不同模式,设定相应的缴费通道,就诊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即时支付,避免门诊窗口出现拥堵现象。③将采血窗口设立门诊诊室附近区域,避免患者检测多项指标时到处奔走,保存患者体力,防止低血糖患者跌倒;门诊大厅设置多排等候座位,让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老年患者可提供轮椅,配备一名护士,帮助患者完成填表、指标检测等诊疗过程,通过上述举措,不断缩短服务时间。
(4)优化门诊环境:①将门诊休息区布置得温馨舒适,调节温湿度到合适氛围,避免患者过冷、过热。等候区域座位分为爱心座椅和正常座椅,同时提供饮水机和一次性杯子,让患者等待期间可以免费接水。②门诊入户位置设置一面导航面板, 将各个科室位置标注清晰,并将老年区、儿童区、母婴区等区域标注清楚,防止患者等待时走错。③在门诊导医台放置健康宣传小册子和糖果,让患者等待就诊期间打发时间,同时丰富患者的知识,小册子上除印上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方式等,还可以在首页介绍医院的发展历史,让患者更多地了解医院发展历程,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④设置电子显示屏,播放健康宣传教育片,与动画片、纪录片等循环播放,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维持等候区的秩序。⑤门诊区域及时打扫,确保无垃圾、杂物,并在相应地方放置纸巾。
(5)仪容仪表管理:每天上班时,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装并保持整洁,工作中保持饱满精神状态,护士需要将头发盘起;接诊患者时,亲切地、自然地与患者交谈,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①评估管理前后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自制调查问卷让门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健康宣教、服务礼仪、主动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按照0~10 分评估标准,评分越高提示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越高。
②评估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等待时间、就诊时间均较短,门诊流程简化;一般满意:门诊流程精简,但无导诊医师引导,期间耽误一定的时间;不满意:门诊手续繁琐,就诊流程多。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③记录患者的门诊挂号等待、检查等待和缴费等待时间。
④两组患者门诊总预约率。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前两组服务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服务质量评估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服务质量评估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7)t 值P 值沟通能力管理前管理后5.12±0.11 5.13±0.12 0.369 0.713 7.15±0.63 8.25±0.57 7.755<0.001服务礼仪健康宣教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6.12±0.25 6.13±0.24 0.173 0.863 7.25±0.24 8.14±0.34 12.866<0.001 6.05±0.14 6.04±0.13 0.314 0.755 7.36±0.12 8.26±0.24 20.287<0.001主动服务管理前 管理后6.11±0.13 6.12±0.12 0.339 0.736 7.55±0.24 8.41±0.24 15.197<0.001
观察组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n(%)]
观察组门诊等待时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门诊等待时间比较[(±s),min]
表3 两组患者门诊等待时间比较[(±s),min]
组别挂号等待检查等待缴费等待时间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15.64±2.13 8.52±1.47 16.420<0.001 30.18±2.69 23.65±1.26 13.069<0.001 18.18±1.29 10.02±1.68 23.189<0.00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预约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门诊总预约率比较
医院对外公开部门中,门诊是最重要的科室,很多患者对医院整体水平的评估,多来自门诊服务感受[5-6]。为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门诊管理工作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切实解决患者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
门诊每日人流量巨大,做好门诊管理,不仅能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能提升门诊服务工作质量,缩短患者的就诊流程。该研究侧重分析改良门诊管理模式的实施价值,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门诊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预约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门诊管理能够显著提升门诊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改善患者门诊就医体验。
分析原因:在医务人员培训过程中,将柔性管理制度渗透进去,摒弃传统分诊管理制度的弊端,让上下级管理变成相互服务,纠正各层医务人员的观念,帮助其在工作、交流中,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提升门诊服务质量[7-8];每周对门诊医务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医务人员积累门急诊救治知识,帮助其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促使其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共同增长;在培训中训练医务人员的相互帮助意识和沟通能力, 能促使其乐于助人、热情接待习惯的形成[9-10];改进门诊预约管理模式,如挂号机制、预约机制等,有效分散患者缴费、预约区域,避免患者拥挤,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患者就医科学性的同时避免“挂号难、挂号时间长、非医疗等候”等问题[11-12];不断简化门诊就诊流程,逐渐实现患者到院就能开始诊疗流程, 同时优化门诊环境,给患者提供饮水机、纸巾、宣传册等[13],让患者在等待就诊期间不再无聊, 同时有效改善等待期间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4-15]。此外,做好仪容仪表管理工作,有利于医务人员与患者快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使医务工作的顺利开展[16]。
综上所述,将改良门诊管理模式用于门诊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医务人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预约量,缩短门诊等待时间,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