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法促进中年级学生高阶思维力生长的策略

2021-04-22 13:33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导图思维能力

(福州市金山小学,福建福州 350008)

中年级学生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对是非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因个体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学生到了中年级,开始进入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瓶颈期,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

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运用图式法,能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与路径直观地呈现,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将思考引向纵深,在思维历练中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不断提升独立解决阅读难题的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质量,从而完成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情节梯:培养归纳概括思维能力

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故事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难点。中年级教材中一些较长的文章或故事,可引导学生运用情节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概括,因其结论是未知的,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过程。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组织单元,本单元组要落实的一个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基础,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落实。[1]本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篇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非常清晰,可运用情节梯,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相比而言,《盘古开天地》等三篇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较单一,情节较简单,而古希腊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中的人物较多,且充满争斗与较量,故事情节更为复杂、曲折。如宙斯面对普罗米修斯的公然挑战,怎能善罢甘休?于是,故事经过就充满波折。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3-8 自然段,看看作者在故事的经过部分中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补充在情节梯上:怒—劝—锁—啄(见图1)。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铺设情节的奥秘,领悟讲好故事、写好故事的方法。在课堂拓展环节,进行群文阅读,补充中国神话故事《祝融钻石点火》《阏伯盗火》,比较同题材的中外神话故事,运用情节梯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关于火的起源故事,中外神话的具体情节和人物结局的不同。课后,鼓励学生阅读中外神话传说,在比较阅读中,继续尝试运用情节梯,梳理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并讲一讲故事,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图1 《普罗米修斯》情节梯

二、结构图:培养演绎和归纳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二者协同活动,才能实现深度阅读。第二学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演绎和归纳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运用结构图,是帮助学生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的课后思考题1“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对这只搭船的鸟,即翠鸟的观察,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翠鸟的两个段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段落分别写什么?(“外形美丽”和“捕鱼本领高”)这是对学生进行归纳思维训练的过程。接着,围绕“外形美丽”和“捕鱼本领高”展开,具体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外形美丽”?从哪里看出“捕鱼本领高”?这是引导学生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整体走向部分,对学生进行演绎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穿行在字里行间,潜心阅读后,找到具体描写的内容(见图2)。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弄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整体与局部、概括与具体的概念,为段落与篇章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图2 《搭船的鸟》结构图

三、“观点椅”: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作为高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小学开始关注并加以培育。阅读教学中,运用“观点椅”这个图示法,能够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判断观点和事实,让课堂讨论更有深度和价值。[3]

例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主要介绍了20 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学完这篇课文,有个学生提出质疑:“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观点椅”上选择观点:“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是好处”或“不全是好处”(见图3),找到支持观点的相关依据,用一定的理由来分析说明自己对事物和问题的见解。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去图书馆、网络查阅课外资料,请教父母长辈等。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重新进入课堂,在与同伴、教师的对话交流中,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确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带来极大的弊端。表达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用事实支撑观点,思维的辩证与认知得到进一步完善。课堂上,教师作为对话的平等首席,不以唯一的答案引导学生思维与讨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质询,学会怀疑,让问题的火花时时迸发,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自由、热情、能量与智慧。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反思、反思再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多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

图3 《呼风唤雨的世纪》观点椅

四、维恩图:培养求同辨异思维能力

维恩图(Venn diagram)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约翰·维恩在1881 年提出的。维恩图是在所谓的集合论(或者类的理论)数学分支中,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下,用以表示集合(或类)的一种草图,用于展示在不同的事物群组或集合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图4 中,两个圆表示两个子集合,中间相交部分表示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在比较阅读中,可充分使用维恩图,通过多个材料之间的比照,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达到启迪思维、深化认识、得其精要的目的。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课后有一道思考题,“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用文字表述两篇文章写法的异同,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表述起来往往一团乱麻,且线性的文字排版不能让人迅速捕捉到重点。而使用维恩图(见图4),以简洁的语言呈现核心信息,能让人一目了然。在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体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梳理全文,从两篇课文的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对文本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深入体会两种动物的共同点、不同点及作家表达手法的特色。运用维恩图比较阅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分析、辨别、筛选、整合信息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图4 《猫》和《母鸡》维恩图

五、思维导图:培养系统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它结合人脑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模仿脑细胞的无数突触和连接,通过驾驭数字、词汇、线条、逻辑、颜色、图像、想象、空间感、维度等大脑全部皮层技能,让左右半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让分析、综合、概括、反思、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力得以快乐生长。[4]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所描绘的春景图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见图5):1.这段话写什么——美好的春景。在笔记纸的中央写下“春景”一词,并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中心内容,培养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2.作者选取哪些典型的景物描写春景——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燕子。在中心词“春景”外面,延伸出七条主干,主干与中心词之间的线条要画得粗一些,并在七个主干的线条上,写下“轻风”等七个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分类是逻辑思维的起步,在分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抓住事物的本质,即内在的联系。这个过程正是思维品质深刻性养成的必备过程。3.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微微地”“如毛”“千条万条”“红”“白”“黄”“青”“绿”等修饰词和“吹拂”“洒落”“聚拢”等动词,从景物的样子、颜色、状态等方面展开想象,即在头脑里画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思维导图是以层级图的形式来展示大脑思维过程的,总是采用先分类,后分层的顺序进行的。引导学生把这些关键词写在各自对应主干的第二级、第三级分支线上。4.给思维导图添加图片、色彩。如给“花”这一关键词的分支线条上添加几朵红色、黄色、白色的花儿,给“柔柳”“草”“叶”这几个关键词的分支上分别画上绿色的柳、绿色的草、绿色的叶。画出轻风吹拂、细雨洒落的动态感,添上几只羽毛乌黑、翅膀轻快有力、尾巴似剪刀的飞翔的燕子。课本里单一的线性排版的文字,变成逻辑明确、条理清晰、色彩缤纷的网络体系图。这张“还原”课文的思维导图,不仅有色彩,有形状,有线条,有图像,还有维度,有视觉节奏。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有助于刺激学生动脑思考,增强记忆力与创造力。

图5 《燕子》思维导图

课堂上“以学为中心”,在基于学生现有水平和潜能发展水平之间搭建各种“图式”,将语言信息形象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有效帮助中年级学生“看见”知识表达的过程,“看见”文本内在的逻辑建构,对于概念产生意义的理解与逻辑的感知;促使学生逐步进入深度思维状态,更加主动地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并把所拥有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之中,用以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

猜你喜欢
批判性导图思维能力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