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1-04-22 13:31夏文麟邓有庚张子刚黄德珍
上海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田间密度玉米

夏文麟 黄 玉 温 倩 邓有庚 张子刚 黄德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种子管理站,云南 昭通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是农业生产大区,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hm2。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除侵染玉米外,还可危害高梁、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为世界性病害,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首次被发现。1991年我国辽宁丹东首次报道发现玉米灰斑病,2002年在云南大理发现此病,2010年在云南昭通昭阳发现此病,以后我国的玉米灰斑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现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生初期玉米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或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病斑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mm×(2~5)mm;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见图1)。该病在玉米抽雄初期开始发病,灌浆至乳熟期进入发病高峰期,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有效防治玉米灰斑病,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种子管理站农技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图1 玉米灰斑病的症状(左图为病叶正面,右图为病叶背面)

1 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

1.1 病原物

自2010年昭阳地区首次发生玉米灰斑病以来,该病每年呈发病早、程度重、流行快、面积广等特点。灰斑病病菌在地表病残体上可存活7个月,病残体埋入土壤,病菌很快丧失活力。病菌附着于高梁、山毛草等禾本科及玉米秸秆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不断扩散蔓延。土壤中的分生孢子常随中耕除草、培土起垄等农事活动,或风、雨、水带至植株下部叶片上,条件适宜时由气孔侵入植株而发病。

1.2 气候条件

昭阳地区玉米一般于清明前后播种,苗期至大喇叭期(4月上旬~6月中旬)气温为14.1~17.2℃,远低于灰斑病发病适温(25℃),且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不利于灰斑病病菌侵染,玉米基本不发病;6月底7月初为玉米抽雄、抽丝期,7月底8月初为玉米灌浆期,为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昭阳地区正常年份的温度、降水量均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但平均气温高(19.5~20.9℃)、平均降水量大(116.6~188.5 mm)、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灰斑病。田间调查发现,6月底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7~8月玉米灰斑病危害加重,病叶率达20%~45%,病情指数为21~42;9月份气温为16.7~16.9℃、降水量为97.4~106.7 mm,虽温度、湿度稍低,但前期病原菌在田间已大量积聚,玉米灰斑病迅速暴发并流行,病叶率达30%~80%,病情指数为30~75。昭阳地区2018—2020年的4~9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见表1。

表1 2018—2020年的4~9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

1.3 品种抗性差

昭阳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坝区品种豫玉22号、奥玉3202、通单2号,山区品种会单四号、昭三一号、昭白单1号、昭阳5号及本地品质优良的小白包谷均为感病品种,其在玉米生长后期病叶率均高于80%、病级达VII级以上;坝区品种昭阳4号(含热带抗病基因)、昭阳6号(含热带抗病基因)、海禾一号,山区品种路单8号、靖单12发病较轻,后期病叶率在20%以上、病级V。

1.4 耕作粗放

昭阳地区农户的玉米种植技术规范,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因外出务工收入远高于种植玉米,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务农人员多年老体弱,玉米种植过程中整地质量差、抗旱播种供水少、中耕除草不及时、追肥不科学(肥料常施在土壤表面且不用土覆盖),导致玉米根系吸收利用率低、植株长势差、抗病能力弱。

1.5 区域海拔高

昭阳地区大寨、炎山、田坝等海拔1 600 m区域,温度高,降水量少,玉米灰斑病发生较轻;海拔1 800 m以上的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雾天多,玉米灰斑病发生较重。

1.6 种植密度大

田间观察发现,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灰斑病发生越重。玉米乳熟期调查发现,玉米与马铃薯二套二种植模式(种植密度36 000株/hm2)与纯作模式(种植密度49 000株/hm2)相比,种植密度较大的纯作模式玉米灰斑病发生较重。

2 防治对策

昭阳地区玉米苗期几乎不发生灰斑病,抽雄期后病情逐渐加重。根据灰斑病的发病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我们总结了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对策。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2.1 选用抗病品种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种子管理站农技人员加强抗病、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选育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选育出坝区抗病品种昭阳7号,山区抗病品种玉金2号、海选1号、秋硕玉6号、云瑞88,引进筛选出抗病品种西抗18等。生产实践表明,这些品种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高、抗病性好,后期病叶率10%左右、病级III。

2.2 减少田间病原菌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落叶、田间杂草等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就近深埋,减少来年田间的初侵染源;施用玉米秸秆、落叶、田间杂草堆制的有机肥,需完全腐熟后再施入田间并用土覆盖;烟草为昭阳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可与烟草进行大面积轮作,以减轻玉米灰斑病的危害,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实行水旱轮作。

2.3 合理密植

玉米与马铃薯套作是昭阳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玉米套作一般采用二套二模式,坝区种植密度为42 000株/hm2,山区种植密度为54 000株/hm2;玉米纯作模式,坝区种植密度为49 000株/hm2,山区种植密度为69 000株/hm2。合理密植可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玉米灰斑病的发生程度。

2.4 科学配方施肥

玉米施肥量应根据目标产量所需的氮、磷、钾量及土壤的肥料利用率来计算,一般目标产量600 kg/667 m2,需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667 m2、氮肥40 kg/667 m2、磷肥50 kg/667 m2、钾肥10 kg/667 m2,同时补充少量锌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2.5 加强田间管理

平整畦面,疏通沟系,做到雨后田间无积水,避免形成田间高温高湿小气候环境。

2.6 化学防治

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初期为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最佳时期。大喇叭口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兑水喷雾防治,10~15 d喷1次,注意交替用药;也可选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40%福硅唑乳油等喷雾防治,隔10 d防治1次,连防2~3次。首次喷药时最好先摘除下部2~3片病叶,自下而上喷施。玉米抽雄期、灌浆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25%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兑水40~60 kg喷雾防治,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田间密度玉米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收玉米啦!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