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刚 翟 欣 李珍珍 李建勇
(1.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上海 徐汇200030;2.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蔬菜办公室,上海 黄浦200003;3.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村镇建设处,上海 黄浦200003;4.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闵行201103)
2009年10月农业农村部在宁夏举行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同年11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制定《上海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着手启动上海市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工作。2010年7月,上海举办全国第3期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松江区的欧阁有机农庄、金山区的银龙蔬菜园艺场、崇明区的健绿花菜合作社等成为第1批部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10年来,围绕蔬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上海市各级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地产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已建成一大批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蔬菜标准园。为寻求蔬菜标准园更好的发展路径,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踏田检查、在线问卷等多种形式,对上海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的相关情况作了全面回顾和总结。
在过去的10年里,上海市郊菜区共完成创建农业农村部级蔬菜标准园24家、上海市级蔬菜标准园220家,总面积近4 666.7 hm2。蔬菜标准园创建过程中,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提升了创建基地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实现了产品质量100%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学农药减量30%、化肥减量10%、节本增效10%的创建目标,有力推动了上海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2011~2021年上海各区、集团蔬菜标准园创建详情见表1。
1.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上海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实行市、区、合作社3级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分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负责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创建方案,提出指导意见,组织审批、督查和验收;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制订技术规程,承担资金审核、总结评估和指导服务等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蔬菜标准园创建的具体实行单位,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
1.2.2 加强技术应用和制度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生产标准化是蔬菜标准园创建的核心内容。蔬菜标准园创建期间,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要加强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各项生态栽培技术,农技人员应指导菜农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杜绝各项标准“挂在墙上、揣在兜里”的行为。同时,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并实施《蔬菜标准园创建管理实施细则》《蔬菜标准园创建考核验收办法》以及上海市地方标准《蔬菜标准园建设技术规范》(DB 31/T 646-2012),切实完善并落实投入品管理、档案记载、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可追溯等5项制度,构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表1 上海各区(集团)蔬菜标准园创建概况
1.2.3 开展宣传培训,信息及时公开
建立市级指导员联系制度,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6名高级农艺师常年联系各区开展对口指导服务。每年对拟创建标准园单位和考核验收情况在各级农业农村委政务网及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创建期间做好组织规划工作,安排区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创建单位举行申报培训,分层次开办蔬菜标准园负责人经营培训班、蔬菜标准园生产负责人技术培训班、蔬菜标准园信息负责人电子化管理培训班。据调查,近年来上海市、区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达100余次,在《上海蔬菜》等专业杂志刊登论文近300篇。
1.3.1 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各蔬菜生产合作社和企业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建立健全了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正着手制订分等分级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园的生产标准体系,使产前标准更严格、更科学。据统计,上海220家市级蔬菜标准园共制定了1 000多个生产技术规程,园内生产管理人员和菜农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创建蔬菜标准园为抓手,在生产第一线培育了一批标杆基地、培养了一批职业菜农、推广了一批成熟技术。
1.3.2 质量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实施,大大增强了蔬菜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保障上海市民关注的以青菜、鸡毛菜为主的绿叶菜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各蔬菜标准园全面推广应用防虫网、黏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生物农药、高温闷棚等10项生态栽培技术,严格控制用药安全间隔期,使产中监管更严格、更科学。据统计,各上海市级蔬菜标准园在创建当年其产品的农药残留合格率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长期监测显示其产品的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6%。
1.3.3 生产综合效益明显得到提升
蔬菜标准园负责人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每个蔬菜标准园都有自己的商标与品牌,其中许多商标还获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创建蔬菜标准园后,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带头为城市蔬菜供应做贡献,不仅稳定了蔬菜种植面积,优化了品种结构,提高了淡旺季均衡供应水平,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蔬菜生产水平的提高,蔬菜的质量、产量、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产后效益更上一层楼。据统计,10年间,蔬菜标准园累计减少使用化学农药50 t以上、减少使用化学肥料400 t以上。
1.3.4有效推动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方面,所有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纳入上海蔬菜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电子信息管理,详细记载合作社或企业的主体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作为蔬菜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承担目前设施菜田土壤保育、绿色防控技术、绿色产品认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等诸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全市新建蔬菜标准园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为都市绿色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经费实行先建后补形式,创建周期为1~2年,创建合格后给予一次性财政奖补50万元;作为蔬菜标准园创建主体的蔬菜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大多缺乏管理团队,或管理团队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缺乏优势,标准园在建过程中的方案制定、材料申报、技术应用等工作由各级农业部门提供指导和帮助。由此往往造成创建主体在创建期较重视各项工作、创建完成后管理不力,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升反降。据调查,目前已建蔬菜标准园中有5家停产、9家经营主体变更、部分标准园管理水平下降。对此现状,市、区农业管理部门缺乏监管的有力抓手,缺乏创建后的管理考核机制和资金保障,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创建、轻管理的现象。
按蔬菜标准园创建的“五化”要求,创建单位全面提升软硬件配套设施,农资仓库得以按类划分、农药残留检测条件得以改善、产品保鲜等冷链设备得以完备、微滴灌等高效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应用、生产废弃物处理设施得以健全,但在拓宽销售途径、打通产销渠道、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收效甚微。多数标准园经营者往往擅长搞生产,不擅长市场营销。据调查,37.35%的蔬菜标准园负责人反映“蔬菜销售难”,19.28%的负责人反映“合作社效益不好”;在提供23门课程的培训班调查问卷中,65.06%的负责人表示“希望开设农产品营销策略方面的课程”。
10年来围绕上海蔬菜标准园创建目标,各级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各区之间的创建水平不相当,各蔬菜标准园之间的创建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蔬菜标准园创建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具体项目推进和创建个体发展,未搭建各区和各创建个体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的平台。调研发现,几个蔬菜栽培面积较大的涉农区与创建蔬菜标准园的面积和数量不成比例,有的区缺少优秀标准园典型,有的区先期创建水平较高、后期水平下降。各区和各创建单位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衔接机制,致使设施设备重复投入多,降低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市级管理部门在各区的协同推进方面缺乏方向性、全局性、及时性、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
2020年是上海蔬菜标准园创建的收官之年,上海市将不再扩大蔬菜标准园的规模和数量。如何做好220家蔬菜标准园的后续管理,确保标准园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建议从“3个机制”入手。
转变服务和管理方式,积极争取财政扶持,研究建立蔬菜标准园长效管理机制,可将其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管理范畴并与相关政策挂钩。建议以3年为1个周期开展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考评,建立优进劣退的常态工作机制,让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在220家蔬菜标准园中选拔高质量示范园,打造示范园品牌,发挥其标杆作用,带动发展较慢的标准园,进而带动面上其他生产基地的进步和发展,提高示范园在菜农和市民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强后续跟踪管理综合考评不理想的蔬菜标准园,限期令其整改,若仍不达标进行摘牌处理,以不断提高蔬菜标准园的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上海市蔬菜标准园全国行业模范的基础性地位。
注重对蔬菜标准园主体的培育和提升,不断创新蔬菜经营模式,拓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各种产销模式;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新业态,引导蔬菜标准园发展网上直营模式,鼓励其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企业合作,以提高蔬菜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蔬菜标准园多种经营能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结合上海蔬菜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绿色优质蔬菜产销公共服务系统,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建立基于BAB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地产优质蔬菜产销综合服务系统——农业ERP,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蔬菜标准园发展能级,开创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针对蔬菜标准园创建和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打通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渠道,促进个体和整体的协同融合发展。一方面,改变过去以市级部门指导为主的技术服务模式,强化市、区两级同抓共管的理念,将职责与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点,做到人点衔接、责任明确;着重推动区级交流合作以及不同区域蔬菜标准园之间的流动学习,改善人员力量的不均衡性。另一个方面,依托蔬菜标准园在蔬菜生产机械化、植保、营销等方面的先进性,建立和完善蔬菜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专业服务主体,用规范化、市场化、标准化的服务促进技术应用的统一性和高效性,改善技术力量的不均衡性。只有真正做到人员、技术的优化配置,蔬菜标准园创建才能出技术、出成果、出效益,才能真正实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