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评价

2021-04-22 07:41
全科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卧位压疮神经内科

张 晶

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多为偏瘫、二便失禁、高龄的长期住院病人。调查数据显示,在神经内科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发生率高达23%,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感染与死亡的发生率[1]。目前,压疮已经成为全球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其不仅会影响病人康复,降低病人生活质量,还会加重病人与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尽管国内外医学界近10年以来在压疮治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降低发生率方面效果仍不太理想[2-3]。如何有效预防压疮、降低压疮发生率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一项研究热点[4]。翻身可以减轻皮肤局部压力,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可降低压疮发生率[5]。近年来,已有一些医院借助“翻身钟”强化护理人员、家属、病人的定时翻身意识,规律翻身时间与卧位,推动护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6-7]。本研究以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翻身钟”应用于科室压疮护理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方思羽等[8]主编的“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中相关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估表(Barden)评分≤14分者;住院治疗时间≥1周者;卧床时间≥24 h者;病例资料完整者;意识清醒者或昏迷者家属均知情研究,同意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皮肤疾病或压疮好发部位存在皮肤破损者;入住我科时已有压疮或存在压疮前期症状者;合并颈椎或骨盆骨折者,病情限制不支持翻身者;皮肤有色素沉着、肤色过深影响皮肤状况观察者。将98例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8年9月)和观察组(2018年9月—2018年12月),每组49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依照伦理学原则提交至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实施。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与压疮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病房设立“翻身钟”。具体如下。

1.2.1 常规神经内科护理 ①环境管理: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病室环境,定时开窗通风,病房温湿度适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②病情观察:根据级别护理、医嘱进行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状态、瞳孔等,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③饮食、运动指导:经口进食者根据病情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若不可经口进食留置胃管并做好相关护理。鼓励病情缓解病人进行主动、被动运动,提高日常生活的自我护理能力。④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向病人与家属讲解疾病相关治疗、护理知识,及时解答其疑问;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病人与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1.2.2 常规压疮预防护理 ①去除病因,加强防护:根据病人病情、身体状况1~2 h翻身1次;在协助病人变换卧位后借助软枕或泡沫垫、凝胶垫等支撑其身体空隙处,对骨隆突处进行保护。②加强皮肤护理:根据病人皮肤情况使用润肤品、皮肤保护剂,及时清洁皮肤、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维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碎屑。③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若病人为长期卧床状态,每日应该进行主被动的关节运动;行温水浴,在变换卧位后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肢体、皮肤的血液循环。④改善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下为营养状况不佳、高危病人进一步强化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与锌;若为水肿病人则适当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1.2.3 “翻身钟”的设立 在参考大量文献、结合科室实际后对观察组病人运用“双点翻身钟”,其以时钟指示盘为原型,将病人翻身时间与翻身卧位设置于其中。若2 h为病人变换1次卧位,则将钟表上的12个时间点分为6个时间段,每隔12 h为一周期,在12、2、4、6、8、10点的外围设置卧位的提示词与图片注解,分别是平卧、右侧、左侧、平卧、右侧、左侧卧位,侧卧位保持胸背部与床成30°为宜[9]。

1.2.4 翻身操作 ①步骤:病人由平卧位变换为右侧卧位时2名护理人员分别站立于病人两侧,将其双手置于胸腹部,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右侧护士轻轻将病人的肩部与膝部拉向站立侧,左侧护士手扶病人背部、臀部协助翻身。同时在检查病人骶尾部、肩胛部等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后摆放三角软枕,使骶尾部平行靠于软枕;将病人右手置于身侧,左手置于胸前并可用一软枕垫于肘部,使前臂高度与肘、上臂平行;置一枕头于病人弯曲腿膝盖处;酌情于病人脚踝、髋部放置啫喱垫。左侧翻身方法同前。②注意事项:在翻身时注意理顺、妥善固定并暂时夹闭管道后翻身,翻身操作后确保管道通畅、不受压、不扭曲;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加重皮肤与床单位摩擦的动作[10-11];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病情灵活调整翻身时间间隔,并在“翻身钟”中体现出来,以达到提醒护理人员翻身时间与体位变换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1.3.1 压疮风险程度[12]借助Braden评分[7]评价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压疮风险。内容包括皮肤潮湿、营养摄取、移动、感知能力、剪切力、活动、摩擦力7项,每项采用1~4分计分,总分7~28分,得分与压疮风险呈负相关。

1.3.2 压疮发生率 借助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13-14]提出的压疮判定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记录在住院期间发生骶尾部、髋部、肩胛部、内外踝、足跟等处压疮的病例数。

1.3.3 护理质量 借助护理部统一使用的护理质量评价表进行评价,该量表由护患沟通(3个条目)、护理缺陷管理(3个条目)、护理基本技能(7个条目)、专科护理质量(7个条目)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总分20~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Braden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

表4 两组病人护理质量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老年、长期卧床、营养状况不佳、危重症病人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压疮,这不仅会给病人带来感官上的疼痛,还有可能影响创面愈合,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重病人身心压力[15]。与其他普通科室相比,神经内科是压疮的高发科室,这与该科室病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与昏迷、自我护理能力较差、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16]。其中,老年病人的压疮问题尤为突出。有研究指出,老年病人存在皮肤与肌肉弹性差、身体机能减弱、自身免疫力衰退等生理特点,其皮肤承受外来压力与刺激的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更强烈,这就使得其成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17-18]。为了降低压疮发生率,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很多探索,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在于预防性压疮护理干预的效果、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预防的效果等方面。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涉及病人的饮食、心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环节,而预防压疮护理进一步强化常规措施,同时在充分分析压疮好发部位与诱发因素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19]。尽管常规措施与预防压疮护理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在我国床护比与标准值差距较大、护理工作较为繁忙的背景下,其预防与控制压疮方面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预防压疮的基础在于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程度与预防意识的增强[20],目前已有一些医院借助“翻身钟”促进翻身工作的有序、按时进行,但是关于“翻身钟”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报道不多。有研究表明,90°的完全侧卧位使外踝、粗隆部位承受大部分的身体垂直压力[21]。与传统的90°侧卧位相比,“翻身钟”的侧倾翻身卧位设置为30°,充分体现现代压疮预防护理理念,同时通过侧倾30°、背部垫三角软枕的体位,病人身体重力分别落在三角软枕、臀大肌平面上,这使躯体接触床面面积增大,不仅能够将压力分散、减轻粗隆部位压力,还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降低受压部位压疮的发生风险[22]。本研究以98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身钟”在预防压疮方面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Bra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rad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身钟”干预能明显降低病人压疮风险,减少压疮发生,这与李桂红等[2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翻身钟”的设计充分考虑压疮危险因素、组织受压与减压因素,要求护理人员参照标准卧位的固定周期进行3种卧位的循环,实现了各部位承受压力2 h、减压休息4 h,使得受压部位获得充分休息时间;在侧倾30°时通过三角软枕支撑身体,减轻肌群、关节的压力负担,促进舒适度。同时,“翻身钟”有效避免了临床实践中没有“翻身钟”提示而随机、无固定循环顺序的翻身,预防了骶尾部、足跟、踝部、肩胛部等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未充分休息带来的压疮。其中,观察组有1例外踝、1例足跟部的压疮,这可能与病人营养程度不佳、营养吸收功能不良有关。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缺陷管理、护理基本技能、专科护理质量、护患沟通方面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翻身钟”直观展示了翻身时间与卧位的对应,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家属与病人关于翻身的健康教育,发挥护患共知、相互提醒的作用,减少护患冲突,促进护理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同时,由于神经内科要求翻身病人多,护理人员在“翻身钟”指示下进行工作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卧位与时间不统一造成的交接班混乱问题,促进翻身工作的准确、有序进行,便于管理层随时检查翻身落实情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翻身钟”应用于神经内科预防压疮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降低压疮风险与压疮发生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卧位压疮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