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平 石才龙 吴桂桦
(来宾市人民医院 广西来宾 546100)
现代临床对胸腰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通常采用常规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一般剂量为3~5 mL[1-2]。这一剂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患者的骨折,但术后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本研究对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法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发现其疗效及影响因素。
研究人员选取所在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6例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9例,女患者87例,年龄58~76岁;胸腰骨折位置为胸段(T5~T10)的患者11例,胸腰段(T11~L2)的患者115例,腰段(L3~L5)的患者20例。患者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形态与压缩程度分为四种类型:0型患者78例,他们胸腰段椎体的大小和形状基本正常;轻度患者15例,他们的椎体前缘有25%左右的下降;中度患者37例,他们的椎体前缘下降超过25%,但低于40%;重度患者16例,他们椎体前缘的下降超过了40%。研究人员在选取胸腰段骨折的老年患者时需要注意:1.患者骨折发生前已经有明确的骨质疏松病史;2.患者近期出现胸腰疼痛的现象;3.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胸腰段的单节椎体出现骨折现象,同时排除多节椎体骨折的老年患者;4.排除存在精神和语言沟通方面障碍的患者;5.排除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或其他重大器官、系统疾病的患者;6.患者需只因为骨折而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排除因为转移瘤、骨髓瘤等原因进行手术的患者[3]。
1.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应通过CT、X线等检查确定患者骨折的具体位置和骨折处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4],尤其注意患者的骨髓是否出现水肿。手术开始时,患者应以俯卧位趴卧在手术台上,由助手建立静脉通道。手术主刀医师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或者科室主任担任,首先,使用C臂机透视之前确定的胸腰段骨折附近位置,透视确定位置之后,在患者体表进行椎根标记,即标记骨折的椎体椎弓根对应的体表投影点;然后,对患者的骨折处椎体进行局部麻醉,在投影点处置入穿刺套针管,具体的置入位置在椎弓根2点钟或10点钟处的外上方,即可以通过透视明显见到“牛眼征”的位置;随后,不断推入穿刺针,穿破皮质骨后沿着椎弓根方向继续刺入。主刀医师通过侧位透视不断观察穿刺针针尖的位置,待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交界处时,立即停止推入,进针步骤到此完成。之后,医师通过术前建立的静脉通道注射防过敏药物甲强龙,剂量为75~85 mg。注射期间,医护人员开始调配骨水泥,将穿刺针的针芯取出,连接为骨水泥注射器。待骨水泥调配为浓稠的、类似熬制糖浆状时,医师通过注射器缓慢推注骨水泥,并不断通过透视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扩散情况,每次推注0.5 mL。骨水泥的具体用量根据患者椎体填充程度而定,但必须超过5 mL,分多次推完,每次推注的间隔以骨水泥扩散情况确定。医师若透视观察到骨水泥已经向椎体后壁迁移,就说明此次注射已经成功,应静待15~20 s,再推注下一个0.5 mL骨水泥。推注骨水泥期间,医师需要注意穿刺针、注射器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终止注射的标准以骨水泥渗漏情况为准。渗漏范围到达血管、椎间隙或其他椎体周围组织时,注射应立即结束。在整个推注骨水泥的过程中,医师要不断与患者进行口头交流,询问患者能否支配下肢、脚趾等,防止出现骨水泥压迫脊髓神经,造成患者脊髓神经异常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填充是均匀的,医师在整个推注过程中都需要缓慢、匀速地推注,并精确地观察骨水泥的扩散情况。等到骨水泥在患者椎体内硬化后,医师要轻轻旋转、拔出穿刺针,再进行后续手术处理工作。助手或护理人员要及时记录每一位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手术结束后,医师仍需要求患者俯卧,不要重压、触碰手术创口处,并不断监测患者双下肢的神经感觉情况,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神经损害;手术结束6小时后,可以适当让患者在家属、护理人员的辅助下佩戴腰围进行小幅度活动;手术后24小时内,要仔细观察患者椎体内骨水泥的填充、渗漏情况,观察骨折椎体是否开始良好恢复。
2.术后服药
针对大多数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后要使用鲑鱼降钙素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一次50 U,或者使用唑来膦酸进行静脉滴注,每天5 mg;同时,要求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都要服用钙尔奇D600片剂和碳酸钙片补钙[5]。
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估情况,分析患者性别、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与患者疼痛缓解的效应关系。
表1 患者术前与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估情况(χ±s)
表2 各因素与患者疼痛缓解之间的关系(χ±s)
经过统计学分析可以得知,患者的性别、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与疼痛缓解的关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患者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时,不影响椎体成形术的疗效。研究者对患者椎体内骨水泥的注射量与疼痛缓解进行效应关系分析,其相关系数达到0.664,说明二者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且渗漏与否也与骨水泥的注射量有关:出现渗漏情况的患者,其骨水泥注射的平均量明显超过未出现渗漏的患者。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射量为(6.7±1.4) mL,均大于常规剂量最大值5 mL,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骨水泥剂量与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关系。
胸腰椎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尤其是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数量不断扩大,很多老年人并不注重饮食补钙或保持适当锻炼,导致老年群体的骨质疏松病症多发。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在遭受跌倒、撞击、车祸等外力冲击时,非常容易发生胸腰段的骨折,甚至一些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可能打个喷嚏、弯一下腰、提一下重物就会发生骨折。这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腰背部会产生较明显的疼痛,且胸段、腰段的椎体活动受疼痛限制,没有办法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严重者只能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不但会使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断下降,还会使其并发压疮、脊椎变形、尿路感染等严重病症,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临床针对上述患者的治疗多以缓解患者疼痛、修复患者椎体、改善骨质疏松为主。开放性手术的方式显然不适合身体机能处于下降状态的老年人。针对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多为微创手术,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使用穿刺针注射骨水泥的椎体成形术。
本研究中,大剂量骨水泥能够较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重建患者椎体的原有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动。影响这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骨水泥注射量。如果骨水泥剂量不足,不能完全填充患者椎体内部,得到填充的部分生理功能得到恢复,但未填充的部分很可能会再次发生骨折;而如果骨水泥的剂量过多,又会发生渗漏现象,骨水泥会向骨折椎体旁边的组织或椎体过度蔓延,造成患者的椎体过度硬化、活动受限,其他组织也会受到压迫而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骨水泥的注射剂量越大,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就越明显,椎体成形术的疗效也就越好。本研究中,患者手术后VAS值下降至(2.7±1.1),比常规剂量下下降得更加明显,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疼痛,恢复患者的正常行为能力。但在椎体成形术中,医师务必要注意骨水泥的扩散程度,当其到达椎体后壁附近时,应终止推注,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疼痛缓解程度与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