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斌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生态环境整治中,因行政分割导致碎片化治理,以致难以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更需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生态治理保驾护航。
当前,崇明跨入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崭新阶段。面对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新形势,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工作视野,把准基层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创建了“党建+生态”治理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生态治理,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生态发展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给人美的享受,提升人民幸福感,也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识生态价值,加强生态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星镇党委坚持生态立岛原则,通过上下联动,思想共振,凝聚共识,把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投入到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
1.以系统治理理念推进土地整治。三星镇把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结合到各项工作中,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抓手,实现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三星镇土地整治项目总规模1110.19公顷,其中不动工区面积201.96公顷,建设规模908.23公顷,总投资2.2亿元。区域范围为三星镇平安、新安、海安、大平等4个村行政区域。项目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配套”原则,规范实施综合整治,实现了三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土地等别和利用率。采取复垦、平整、翻耕等系列土地整治措施,使原本土地质量等别为4-7等的土地至少提高一个等别。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奠定基础。二是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对项目区灌溉采用地下管道与农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饮水效率和河道水质。开展田间道路工程,拓宽田间路,压实生产路,改善道路整体质量和结构,进行农田防护工程建设。在斗沟(河道)两侧种植防护林并满足稳固河道、绿化环境的要求,有效调整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整合资源挖掘耕地潜力。通过田、水、路、林、村、厂的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7.8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6%,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资源。
2.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三星镇党委在生态治理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一是以“海棠花溪”生态廊道建设为平台,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三星镇结合镇域实际,选择海棠作为主题树种,以“林旅、林体、林文”为主题思想,切实打造“海棠花溪”特色生态廊道,努力打造环西沙·明珠湖景区的特色生态廊道,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改进农村业态,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
“海棠花溪”生态廊道建设体现了“五个注重”:注重景观功能。通过调整、优化、完善林相结构,丰富林木色彩,打造具有观赏功能的生态景观廊道,形成优美怡人的景观带,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注重活动功能。打造能步入、能互动、能体验的生态廊道建设模式,使之成为周边居民公共活动、健身养生、休闲交流的公共场所。注重文化功能。如海棠苑强调主题公园建设和舞台文化传播功能,通过舞台每年举办海棠文化节扩大三星海棠影响力和吸引力。注重生态功能。如海棠左岸,占地68亩,是周边实验田的面源污染集中治理区,并实现试验田-海棠廊道-水质监控的一体化治理。注重经济功能。通过海棠花卉、林木、果实的系列研发,拓宽生态廊道附加值,使造林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拓宽农村业态,使群众受益。目前,三星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海棠小镇,当前累计种植海棠5000余亩,总数超过10万株,吸引了岛内外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二是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亮点,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品质。“让出去的水比长江进来的水还要干净”,原区委书记唐海龙对崇明水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3月份开始,三星镇根据住户分散的特点,率先采用中国中车净化槽技术,对农村的生活污水(厨房间用水、厕所间用水等)进行技术处理。每台净化槽可以处理20-3户8-10个人一天1吨的日常用水量,所有污水经过管道集中到净化槽进水口,通过夹杂物去除槽-厌氧滤床槽-载体流动槽-沉淀槽,利用生物技术将污水层层过滤,动态循环,分解污水内的氮磷等,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经过净化槽净化的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2018年9月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三星镇采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区推广,2018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有效地提升了农村生活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田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三星镇党委在生态治理中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观和生态伦理观,打造生态文化平台,提升生态品质,增强吸引力。
1.打造“农耕文化”,增强生态自觉。推进生态治理方式现代化,把先进的生态文化置于生态治理体系之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生态治理理念深植于人们内心,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比如三星镇沈镇村通过农耕民俗馆,营造浓厚的民俗文化,积极发挥农耕文化对生态治理宣传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群众自觉投入到生态治理的实践中。
2.打造“体验文化”,增强生态融合。三星镇党委政府通过举办“6.25全国土地日”系列活动之“田野运动”“2017上海·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主题论坛和沙龙、“2017中国最美村镇上海地区启动仪式”等文化活动,使岛内外游客深度体验参与乐趣,进一步促进了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同时通过举办海棠文化节、草帽论坛等文化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共商大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文化品牌活动的创建极大地提高了三星的旅游知名度,扩大了影响,提升了旅游品质。又如三星镇精心打造包括建筑面积800平米的展示综合体和3000余亩农田的科学实验区在内的田园综合体,增强游客深度体验,以综合体辐射村居,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3.打造“家文化”,注重生态教育。三星镇党委高度重视“家文化”,深入开展“传好家风好家训、扬生态美瀛洲风”等主题活动,搜集全村家风家训,在党建(睦邻)服务点进行张贴于宣传,通过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发挥家风家训实效,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通过家风家训评比,弘扬生态道德观和生态伦理观,通过家庭教育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氛围。
4.打造“群文化”,增强社会合力。不断深化和拓深基层自治团体的活力,着力打造生态治理的“群文化”。利用党建服务点、社区党校“微党课”“田间课堂”“姐妹微家”等阵地,多渠道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生态治理的良好氛围。又如成立“三彩服务队”,以红色之驿-农耕文化传播队、绿色之行-农村文明宣讲队、金色之微-农事体验服务队为架构,开展为农务农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治理的正能量,积极发挥群众生态治理主体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其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契合当今时代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实际,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
三星镇智慧管理中心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为蓝本,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充实平台板块,以农村的田水林人房路等基本要素为依托,开发形成了云平台智慧总控制中心,为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体现了三个特征:一是体现全面性。利用一个平台实现所有板块与数据的互通有无,全面串联基层治理的“八大板块”: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基层基础治理,智慧河长,智慧农业,水动力优化调控,智慧能源,农村污水监控。八大板块互相独立又通过网格联系在一起,串联起了农村区域,通过互联互通,方便组织调控。二是体现智能性。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实现高效真实的治理现状和反馈,以技术运用弥补人力和物力的不足,提供更加规范化和精准性的信息。三是体现引领性。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微网格,实现微区域认领,一部手机,一个IP,一次上传,就可以对本区域的问题进行上报,督促村委及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并通过党员引领逐步带动村民自治,由微网格继续向“村民户长制”深化。
1.建立组织架构。三星镇以新安村为试点,将全村区域进行区块划分,形成了11个微网格单元,组建了书记主任为网格长、副主任为副网格长(片区承包)和党员志愿者为网格巡查员(微网格认领)的组织架构。
2.实施后台系统监管。党员志愿者认领的微网格在后台系统中呈现区块颜色划分,每名志愿者在对应的区域进行志愿巡查,其运动轨迹由手机APP定位跟踪。系统根据每天的刷脸记录与巡查轨迹分析,自动对人员的出勤进行识别和汇总,实现考勤智能化操作。
3.规范巡查内容。微网格串联起了治理的各个板块,垃圾分类、道路整洁、移风易俗、五违四必、河道清洁、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等都在网格巡查的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基层问题巡查全覆盖。
4.快速处置问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微网格管理形成了“图像化问题上传-分类化问题汇总-菜单化问题分派-定点化问题整改”的闭环操作系统,以便捷化的问题处理手段实现基层问题的大挖掘、快反映、强处置。
三星镇1.6万家农户5000余个净化槽,如何有效地对安装的净化槽进行管理、维护,确保农户的生活污水正常净化,三星镇主要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
1.开发手机APP,实现实时监控。安装净化槽的农户和驻村的中车维修人员都安装手机APP。当任何一个净化槽出现问题时,整个报警系统会将消息和信息传递给三个平台:一是使用这台净化槽的农户,让农户有充分的知情权;二是每位驻村的维修人员,让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方便维护;三是整个后台监控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便于掌握整体净化效果。
2.后台监控,实时处置。一是采用了蓝线控制系统,在整体界面采用蓝灰标注,蓝颜色表示当前正常运行的净化槽,灰颜色表示出现问题的净化槽,在页面上就可以直观感受当前整体的运行状态,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实时报警,出现问题的净化槽信息会在后台系统中警报提示。二是采用了数据上报系统,通过对每个净化槽的远程监控实现动态数据的上传,每半个小时对监控数据进行上传和覆盖,可以通过数据的动态波动分析当前设备情况以及阶段性预测。三是采用了主体监控系统,对净化槽最为主要的两个电力运行部件水泵和风机进行监控,通过水质动态监测,对水质10大因子进行分析,数据信息直接连通显示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四是采用了导航系统,在后台系统中设置了每个点位的定点导航,便于应急处理突发性事情,应急维修人员在不了解地形的情况下可以连通手机直接导航,赶往地点进行精准维修。
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区域内各方面各条线的相关工作。过去往往由于行政区块划分,致使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治。为改变这一现状,三星镇党委根据所处区域的特点,整合辖区内资源优势,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建了“好书记1+6工作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作用。
全镇21个村划分三个片区,每个片区7个村,由其中1个村辐射6个村形成“1+6”模式,由一个优秀村党组织带领全镇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同排摸基层生态环境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通过党建工作联建、创城工作联动、社区公益联办、社会治理联合、服务群众联手等“五联”机制建设,促使三个片区的区域工作做到“五同”:组织同步设置、思路同步谋划、阵地同步建设、活动同步策划、制度同步完善。通过“五联五同”工作方法的推进,对各片区生态治理中的特色做法、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编辑发布工作简报,形成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让“好书记工作室”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智囊团”、党务工作者培训的“孵化地”、基层疑难问题的“会诊所”、党建工作经验成果的“分享堂”。“好书记工作室”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在资源、需求上的对接,有利于形成基层党建合力,为基层党员参与生态治理,快速高效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星镇党委构建了“党建+生态”的基层党建模式,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牵引,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在生态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为圆满完成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提供了一条新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就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农村基层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统揽全局,统筹协调的作用。一要加强思想引领。通过宣传教育党员群众,增强组织动员社会的力量,突出群众实践主体。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村书记的思想理念、能力素质、威信威望、群众基础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治理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班长工程”建设,把政治素质强、生态意识强、群众基础好、实干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发挥基层干部在生态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三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生态治理需要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才能有实效。党员是一面旗帜,群众思想通不通、行动积极不积极,往往看他们身边的党员如何行动。因此,在生态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实践。四要层层压紧责任、上下联动落实。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责任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生态治理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人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尊重人民生态治理的主体地位。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生态治理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切生态治理实践的源头来自问题。生态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扬民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听取群众的呼声、吸纳群众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在生态治理的决策、方案的实施、项目的监管、财务的监督等方面都应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热情,真正体现“我的家园我作主、我的家园我来管”。二要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生态治理关乎千家万户,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生态治理成效如何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善于创新工作方式,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治理,在群众的检验中增强党群关系,真正取信于民。三要增强群众获得感。人民群众最期盼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实实在在获得利益,提高幸福指数。因此,在项目招投标、基础设施管养、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治理等生态项目中,切实保障好村民利益,给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转型,催生发展新动能新活力;经济转型发展又能够实现生态优化升级,推动生态文明水平提高。因此,在生态治理中要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要继续厚植生态优势,将生态环境打造成高附加值、高效益财富的优势产业,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奠定扎实基础。二要坚持“生态+”发展战略。“生态+”,是一条更高形态的发展之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通过生态与产业、社会、科技、农业、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医疗等领域多维融合、深度融合,拓展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途径。三要注重服务发展。如果说政治功能是基层党建的魂,那么服务功能是基层党建的根。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基层发展抓党建,以党建引领凝聚共识,以党建服务促发展,以党建引领补齐短板,真正做到哪里发展有短板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发展短板最突出哪里党建最有效,让基层党建成为生态治理的最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