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平措
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院感科,西藏山南 856000
医用织物种类繁多且对洗涤方式具有严格要求,因 此给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消毒清洗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1]。现阶段,医用织物洗涤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直接由医院洗衣房负责医用织物洗涤的模式,该类医用织物洗涤机构以医院为依托,因此具有明显的人员优势,但若医疗机构对医用织物洗涤工作管理不当则可能增加潜在的感染风险[2]。另一种是社会化洗涤机构,此类医用织物洗涤机构通常为专项经营,因此在专业性与精细化程度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社会化洗涤机构也可能因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人员操作水平低下等因素而存在医用织物消毒清洗不合格的情况[3]。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该市3家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机构A、B、C)作为调查对象,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医用织物洗涤不合格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医用织物洗涤提供方法借鉴。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市3家医用织物洗涤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社会化医用织物洗涤机构1家(机构A),医疗机构洗衣房2家(机构B、C);所有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均参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4]标准进行医用织物消毒洗涤,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调查选取的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环境卫生、织物卫生、人员手卫生,其中环境卫生调查主要包括洗涤机构的医用织物清洁区、熨烫区和发放区3个区域,织物卫生调查主要包括工作服、床单、被套、窗帘及各种敷料与铺巾等其他织物,手卫生调查主要包括洗涤机构工作操作人员的双手卫生情况;卫生调查均采用无菌棉拭涂抹法进行操作,按照《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标准在现场进行取样并统一规范取样面积,均采用5点法依次在待测样本或对象上选取5个1 cm2的区域进行取样,人员手卫生调查时双手正反面各取5个样本点,取样时采用采样液蘸湿无菌棉后反复涂抹取样点,然后将采样棉拭头剪断后放入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检查时充分震荡洗脱,对洗脱液进行活菌培养并计数,结果评价参考《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此外,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工作条件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进行环境消毒,是否有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是否配备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专用运输车辆、盛放器具,是否进行人员培训,是否规范使用防护用品等内容;所有卫生调查及洗涤机构工作条件调查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同一组工作人员完成。
①卫生合格率分析:分析3家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环境卫生(清洁区、熨烫区、发放区)、织物卫生(工作服、床单、被套、窗帘、其他织物)及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符合《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要求的卫生条件即为对应项目卫生检查合格,若环境卫生、织物卫生、人员手卫生有一项不合格即认定为该次检查不合格。
②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分析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卫生不合格与是否进行环境消毒,是否有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是否配备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专用运输车辆、盛放器具,是否进行人员培训,是否规范使用防护用品等因素的关联。
③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合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危险因素。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不同洗涤机构的卫生合格情况及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9年1月—2021年10月共对3家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展开了155次调查,其中5次调查数据获取不完整,有效调查次数为150次,有效率96.77%(150/155)。150次有效调查中,机构A综合合格次数为143次(环境卫生+织物卫生+人员手卫生均合格),机构B综合合格次数为120次,机构C综合合格次数为117次;其中机构A的综合合格率(95.33%)高于机构B(80.00%)与机构C(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卫生合格率分析[n(%)]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定期环境消毒、是否有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是否配备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是否配备专用运输车辆、是否配备分类盛放器具、是否定期人员培训、是否规范使用防护用品与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卫生综合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单因素分析[n(%)]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变量赋值:综合合格=1,不合格=0;定期环境消毒是=1,否=0;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有=1,无=0;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有=1,无=0;专用运输车辆有=1,无=0;分类盛放器具有=1,无=0;定期人员培训是=1,否=0;规范使用防护用品是=1,否=0)显示,未规范使用防护用品(OR=1.352)、未定期人员培训(OR=1.379)、无隔离式设备(OR=1.446)、无专用运输车辆(OR=1.769)、未定期环境消毒(OR=1.957)、无专用洁污交换场所(OR=1.995)、无分类盛放器具(OR=2.135)是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不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医用织物主要包括医疗机构使用的床单、窗帘、被服、工作服等纺织品,其中大部分医用织物均会与临床患者直接接触,因此可能携带大量的致病病原微生物,若未对医用织物采取严格有效的消毒清洗措施可能导致织物表面病原体与有机物残留,进而增加其他使用织物的患者医院感染风险[6-7]。医用织物消毒清洗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对院感防控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提高医用织物消毒清洗质量才能有效防止医用织物病原体残留,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8-9]。有研究指出,我国医用织物洗涤工作在规范化管理上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可能导致医用织物的洗涤操作程序不恰当而出现织物消毒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也增加了临床患者的潜在医源性感染风险[10]。
鉴于以上原因,该研究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消毒质量展开调查,并分析了医用织物消毒质量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不合格情况,该研究选取的A、B、C 3家洗涤机构卫生综合合格率分别95.33%、80.00%、78.00%,与段伟等[11]的研究基本对应。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规范使用防护用品、未定期人员培训、无隔离式设备、无专用运输车辆、未定期环境消毒、无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无分类盛放器具是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不合格的危险因素,与龙学红等[12]的研究相一致。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规范化的医用织物洗涤管理流程,对医用织物的收取、消毒、洗涤、烘干、发放等流程进行严格控制;②医用织物应采用专用容器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暴露风险的织物交叉存放与洗涤;③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与人员培训,避免环境污染织物,提高人员操作水平;④结合洗涤机构实际情况酌情配置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提高织物消毒洗涤质量。
综上所述,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较为普遍,未规范使用防护用品、未定期人员培训、无隔离式设备、无专用运输车辆、未定期环境消毒、无专用洁污交换场所、无分类盛放器具是医用织物洗涤机构消毒质量不合格的危险因素;医疗织物洗涤机构应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织物消毒质量,降低潜在医源性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