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凌
(广东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东 中山 528425)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在局部产生的团块,主要因碘缺乏而引发,多见于中年女性群体[1]。临床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根据患者结节良恶性不同,手术方式也存在差异。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最佳手段[2]。目前有较多研究对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进行分析,但关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3]。选取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院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4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 名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4名,女26名;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2.84±3.52)岁。观察组男16 例,女24 例;年龄 26~77 岁,平均年龄(43.40±3.39)岁;单纯性甲状腺肿9 例,桥本甲状腺肿13 例,甲状腺肿瘤10 例,甲状腺腺瘤8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体格检查、B 超检查、实验室检测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知情且自愿选择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③符合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影响TSH、TPO 水平的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脑等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⑤病例资料残缺者;⑥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⑦既往存在甲状腺手术史者;⑧入组前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或抑制治疗者;⑨治疗依从性不佳者。
1.2 方法 医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行神经阻滞麻醉,充分消毒术野并铺设无菌巾单。于皮瓣区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沿胸前浅、深筋膜间隙使用穿刺棒钝性分离皮下,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足够的操作空间并维持7 mmHg 压力。使用电凝钩游离颈深筋膜浅层与颈阔肌深层的皮瓣,外侧至胸锁乳突肌前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下方,颈白线以纵向切开,暴露甲状腺,随后使用超声刀切断其峡部,沿真假被膜游离甲状腺,凝闭并切断甲状腺中静脉与上下动静脉,暴露喉返神经,避开其切除甲状腺腺叶,缝合颈白线,连接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患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开展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于清晨采集两组研究对象5 mL空腹血液,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DXI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上海泸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TSH、TPO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开展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9~153 min,平均手术时间(122.90±11.74)min;术中出血量68~92 mL,平均术中出血量(76.73±6.92)mL;术后引流量41~59 mL,平均术后引流量(45.77±1.56)mL。
2.2 两组TSH水平比较 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TSH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TPO水平比较 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TPO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TPO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TSH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TSH水平比较(,mIU/L)Table 1 Comparison of TSH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mIU/L)
表1 两组TSH水平比较(,mIU/L)Table 1 Comparison of TSH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mIU/L)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术后3个月2.83±0.62a 2.90±0.68 0.481 0.632例数40 40术前1.80±0.34 2.91±0.65 9.570 0.001术后1个月2.65±0.49a 2.88±0.61 1.859 0.067
表2 两组TPO水平比较(,IU/L)Table 2 Comparison of TPO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IU/L)
表2 两组TPO水平比较(,IU/L)Table 2 Comparison of TPO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IU/L)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术后3个月61.25±8.44a 60.84±7.96 0.224 0.824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术前139.70±30.55 60.31±8.48 15.837 0.001术后1个月75.26±10.19a 59.71±8.83 7.294 0.001
甲状腺作为人体合成、储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内分泌器官,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是人体维持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当机体碘元素缺乏、进入青春期或妊娠期、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时,会引发甲状腺系统疾病[4]。诸多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症、甲状腺退行性改变、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均可以表现为结节症状,该症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在局部形成1个或多个可随吞咽动作移动,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可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5]。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较多,如保守药物、放射性碘、激素替代、手术治疗等,结合当前的医疗卫生水平外科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6]。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应当注意的是,临床对于结节良恶性判断仍存在一定困难,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是甲状腺结节的金标准,但有报道提示其仍存在10%的漏诊率,而对于经验尚浅或基层医院的医生而言,漏诊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导致手术方案制定失误,对患者造成极大损害[7]。
一般情况下,临床在面对结节良恶性不明的情况常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该术式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存在病灶组织无法彻底清除的缺陷,若结节为恶性,术后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患者仍需再次进行手术,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8]。此外,行该术式治疗的患者受上次手术影响,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损害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对其预后造成极大损害。为此,有学者提出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该术式需将患者腺叶组织完全切除,从而避免组织残留引起病情复发,特别是术后确诊为恶性结节患者,行该术式可避免再次手术[9]。同时该术式在操作时游离操作较少,可保留患者甲状腺后被膜,为此其提供正常血供,避免损伤甲状旁腺。以往有学者认为,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会增加患者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但事实证明此类问题可通过严谨的手术操作避免,医师在手术期间严格遵循切断真假包膜间血管分支的原则,则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
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造成的影响,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例开展相应实验,选择TSH及TPO作为观察指标,其中T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可调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激素等促进甲状腺生长和机能的激素,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11]。但TSH水平又受到此类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甲状腺功能发生微小变化均会导致TSH水平出现波动,因此,TSH水平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TPO 是甲状腺微粒体的主要有效抗原活性成分,亦是催化甲状腺激素的关键酶,通过对TPO 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判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情况[12]。
康鸿斌等[12]研究报道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T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T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TSH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TSH 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逐渐缩小,提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可提高患者TSH水平,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完全切除了结节组织,从而使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的反馈恢复正常,通过与垂体结合,促进TSH分泌[13-14]。术后,观察组TPO水平明显降低,且逐渐恢复至正常人水平。提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可以通过切除结节降低TPO活性,抑制其对甲状腺激素的促进效果,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15]。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可有效改善TSH、TPO 水平,此变化会逐渐趋于稳定,达到正常人的激素标准,该术式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应当注意的是,本研究涉及样本量较少,且未对其他术式进行比较与分析,待条件允许可进一步开展实验,提高结论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