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鑫,胡修德,马晶晶,袁妮妮,郭庆杰
(宁夏大学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21)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以及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能源布局,煤炭是中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能源[1]。推行和大力发展低能、低碳、环保的新型煤炭综合利用技术迫在眉睫。
化学链技术(Chemical looping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化学转化和能源利用新技术[2-4],其中,化学链燃烧较成熟,在国内外已有半工业规模装置,如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TUD)1 MWth的CLC装置[5]和查默斯理工大学(瑞典CUT)4 MWth的CLC锅炉[6];东南大学[7]建造了加压条件下的50 kWthCLC装置,华中科技大学[8-9]设计建造了5 kWth和50 kWthCLC装置,但CLG仍处于试验和模拟阶段。因此,研究中试规模下,不同参数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可为放大过程提供操作参数。
许多学者对化学链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扈佳玮等[10]模拟研究了载氧体(Cu∶Fe)及其当量比、水蒸气流量及系统运行温度对气化指标的影响;赵坤等[11]利用Aspen Plus模拟了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过程,分析了温度、压力、载氧体等对气化过程的影响;黄振等[12]建立了以Fe2O3为载氧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模型,研究了燃料反应器内载氧体/生物质比、反应温度、水蒸气/生物质比、CO2/生物质比等对化学链气化的影响;Gong等[13]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以煤焦油为燃料、Fe2O3为氧载体的化学链热解(CLP)系统,并对燃料反应器(FR)和空气反应器(AR)在不同工况下的反应速率和产率变化进行测试和分析;张建社[14]模拟了10 MWth煤基化学链气化过程,优化了气化中试装置操作参数,并且分析对产物分布和系统的影响因素。以上模拟研究在放大过程中,主要关注温度、压力、水碳比、氧碳比对气化过程的影响,鲜见中试规模下不同煤种和煤中水分对整个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本文通过Aspen Plus模拟研究中试规模下煤种和煤中水分对气化过程的影响;结合煤中组分与气化过程,分析不同煤种产生不同合成气含量的原因;并提出了模拟煤中不同水分的方法,分析水分如何影响化学链气化过程,为中试放大提供理论指导。
以煤为原料的化学链气化是在载氧体提供晶格氧和热量的作用下,将煤转化为合成气;同时,加入水蒸汽或CO2作为气化剂和流化剂,以提高合成气含量和调控合成气成分,该过程在气化反应器中进行;被还原的载氧体失氧后,在空气反应器中与空气直接反应,燃烧补氧再生,此过程在空气反应器中进行。整个气化过程在多个反应器内进行,实现多个反应物的非直接接触和产物的直接分离,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和过程强化[15],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链气化示意
作为连接气化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桥梁的载氧体,是氧和能量的载体[16]。通过循环氧化还原反应,不断向燃料提供氧和热,将煤转化为合成气。以煤为原料、CuFe2O4为载氧体、水蒸汽为气化剂的化学链气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见表1。其中,CuFe2O4载氧体不仅能提高气化速率,且可提高铜基载氧体的抗烧结性能[17-18]。
AspenPlus是功能强大的集化工设计、动态模拟等计算于一体的大型通用过程模拟软件[19]。基于Aspen Plus软件,对不同煤种在CuFe2O4载氧体作用下的气化建立过程模型,包括3个反应器(热解反应器Decomposition、气化反应器Gasifier和空气反应器Burner)、3个产物分离模块(旋风分离、闪蒸罐)、12个物流流股。其中,热解反应器选用RStoic(化学计量反应器)反应模块,该模块通过化学反应式计量系数和反应程度,可将组分复杂的煤转换为:C、S、H2、N2、O2、H2O及灰(Ash),反应方程式为Coal→C+S+H2+N2+O2+H2O+Ash,最后由Calculate中编写Fortran语句计算热解生成的各物质含量[20]。
表1 气化过程主要反应
气化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选用RGibbs(吉布斯反应器)反应模块,通过Gibbs自由能最小化,计算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即反应过程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吉布斯自由能最小[21]。气化反应器中涉及到的物质有C、CO、CO2、CH4、S、H2S、COS、CS2、SO2、SO3、H2、H2O、N2、NO、NO2、NH3、HCN、O2、COAL、ASH、CuFe2O4、Cu2O、Cu、Fe3O4、FeO、Fe。煤基化学链气化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煤化学链气化流程
影响化学链气化过程的因素有氧碳比(O/C)、水碳比(H2O/C)、气化温度(T)、压力(P)、煤种及水分等。本文以西部典型煤为原料,分别为宁夏羊场湾煤(NX)、陕西神木煤(SX)、新疆伊犁煤(XJ)、内蒙鄂尔多斯煤(NM)和云南昭通煤(YN),其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见表2。气化条件:25 ℃、101.3 kPa,原煤进料3 MWth,H2O/C=1.0、O/C=1.5[22-23]。
表2 煤样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合成气产率η(Nm3/kg)定义为0 ℃、101.3 kPa下,每千克煤气化能产生的合成气(CO+H2+CH4)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V(CO+H2+CH4)为标况下合成气体积;n(CO+H2+CH4)为合成气物质的量,kmol;mC为煤的质量,kg。
冷煤气效率计算公式为
(2)
式中,α为冷煤气效率;∑Q(CO+H2+CH4)为合成气低位热值,MJ/kg;Qnet,ar为煤的低位热值,MJ/kg。
不同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不同。因此,在相同气化条件下,产生的合成气组分、产率和热值不同,但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图3为5种煤样的气化产物分布及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可知, 相比其他煤,NX和SX煤生成的H2和CO含量最高,CO2和H2O含量相对较低,合成气产率较高(>2.0 Nm3/kg),冷煤气效率>0.9;YN煤生成的CO2和H2O含量高,合成气产率最低(<1.0 Nm3/kg),冷煤气效率最小;XJ和NM煤产生的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介于两者之间。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依次为NX>SX>XJ>NM>YN。
图3 煤样的气化产物分布和冷煤气效率
NX和SX煤的固定碳较高、水分较低;YN煤的固定碳最低,水分最高;XJ和NM煤介于之间。因此,煤中固定碳越高、水分越少,越有利于合成气的生成。水分越低、固定碳越高,气化过程中转化为焦油的机会就越低,因此,更多的碳转化为合成气[24]。煤与载氧体接触后,载氧体提供热量,煤发生热解,热解产生热解气(CO+H2)和焦炭,部分热解气会与载氧体中的氧反应生成CO2和H2O(R6、R7),焦炭和气化剂反应生成合成气(R3~R5)。因此,对于水分高、挥发分多、固定碳低的煤,热解气多,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的CO2和H2O越多,生成合成气的碳越少。综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得到更多的合成气,尽量选择固定碳高、水分少、挥发分低的煤种作为原料。
表3 煤中水分变量取值和各元素含量
图4 煤中水分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图5为煤中水分对冷煤气效率的影响,随着水分的减少,冷煤气效率从0.678增到0.912,增大了34.5%。图6为气化反应器所需热量Q,随着水分降低,气化反应器所需热从1.92 MW降到1.75 MW,减少了8.85%。因此,煤中水分对整个气化过程的热量影响很大,在实际气化过程中,气化剂水蒸汽的加入,需考虑煤中的含水量。
图5 煤中水分对冷煤气效率的影响
图6 气化反应器所需热量
煤中水分不利于气化过程,不仅会降低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且增加了系统热负荷,降低了气化效率。宋申等[25]研究发现,煤样比表面积、孔体积均随煤样中水分的增大而减小。降低煤中水分对气化有利。因此,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可在煤进入气化炉前增设干燥装置,减少煤的含水量,提高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增强气化反应器热值。
1)宁夏羊场煤(NX)和陕西神木(SX)合成气产率高于2.0 Nm3/kg,冷煤气效率大于0.9;云南昭通煤(YN)合成气产率低于1.0 Nm3/kg,冷煤气效率最低,不利于气化。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排序为NX>SX>XJ>NM>YN。
2)煤中水分越低、固定碳含量越高,有利于合成气的生成。对于水分高、挥发分大、固定碳低的煤,热解气越多,进一步被载氧体氧化生成的CO2和H2O量越多。
3)煤中水分高,不利于气化。褐煤含水量从22.38%降到0时,合成气产率增大;冷煤气效率从0.678增到0.912,增大了34.5%;气化反应器所需热量从1.92 MW降到1.75 MW,所需热量降低了8.89%。因此,在实际气化过程中,气化剂水蒸汽的加入,需考虑煤中含水量。
4) 过程强化:①为得到更多的合成气,尽量选择固定碳高、水分少及挥发分低的煤种作为原料;② 在煤进入气化炉前增设干燥装置,提高合成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